看《時間的朋友》, 重新認知餐飲業!
余奕宏 · 2017-01-02 13:14:23 來源:紅餐網
“2016.12.31,坐標深圳,羅振宇開啟了他人生中第二次“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距離他結束這份堅持還有19年。
這一次,羅振宇提出五大觀點,同時也造出了n個新概念,新詞匯。總之,從昨晚到今晨,朋友圈都被《時間的朋友》刷屏了。
羅振宇提出的五大新概念、新觀點,究竟是新瓶裝舊酒,還是創造新的認知,究竟又與我們餐飲業有什么關系,就讓奕宏在新年的第一天跟大家解讀。
1 第一概念:時間戰場
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未來有兩種生意價值變得越來越大。一,是幫助用戶省時間,也就是buy time;二、是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
確實如此,當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一方面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另一方面又覺得休閑時間無處可用。
做飯,吃飯作為人類最消耗時間的事情,一日三餐,雷打不動,那么餐飲業不正是最吻合終極戰場理論嗎?
順應時間戰場 理論,讓我們要重新審視和定義餐飲業:
快餐、外賣的核心就是幫助用戶省時間;
正餐、休閑餐飲的核心是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如果按照羅振宇的時間戰場是商業的終極戰場,無論娛樂、影視、旅游、度假、學習進修、餐飲本質上都是一個在搶奪人類時間的生意,奕宏一直認為餐飲業在所有業態中具備天生的大品類優勢。
在人類所有的自然生命活動和社會社交活動中,哪里還有比就餐更高頻、更搶占時間的事。對于每一個餐飲品牌或者每一家餐廳來說,消費者跟你買的不僅僅是食物,而是時間。
舉例:為什么我們會對外賣和快餐廳里的等待容忍度極低?另一方面,我們對知名的排隊餐廳卻樂此不疲?
因為外賣和快餐是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的,消費者選擇快餐和外賣,是為了快速解決,去做更有價值或者他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 ?
那么,對于正餐廳,諸如排隊神店海底撈、外婆家、還有局氣,在他們那排隊就成為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物上的一部分。海底撈更是把排隊變成一種全新的體驗,美甲、游戲、免費小吃,他今天的成功不得不說正暗合了時間戰場理論。
一方面,因為城市化高節奏生活,這個時代的人越來越沒有耐心,另一方面,他們又變得更加孤獨、無聊。
如果從時間戰場 這個維度去重新思考我們的行業,可能會更容易理解我們的用戶行為,也更容易get到她們的痛點和爽點。
奕宏在研究新時代環境下的餐飲業發展趨勢時,提出一個理論:餐飲業必須從經營產品到經營人群(用戶),這個理論的基礎來源于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技術革命,從移動支付取代現金和刷卡,不僅僅是支付方式的變革,而是連接每一個到店用戶,掌握用戶個體數據成為可能。 ?
而wifi、數字化菜單、智能設備、在線點餐、社交網絡等這一切的運用,讓餐廳成為線下線上融合的多維世界,而這個世界在此時此刻就在把消費者的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同時,餐廳與用戶的接觸點不再僅僅是點餐、買單那么一種買賣關系,更容易發展成一種社交關系,而社交關系才讓經營用戶的時間、數據成為可能。
設想一下,我們在微信平臺上的所有行為構成了我們與微信的關系,它占據了我們大規模的碎片化時間,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行為數據、消費數據讓微信成為了最有價值的超級平臺。
那么餐飲業呢?
我常常說,對于人類線下最高頻的、占據時間最多的活動而言,如果餐廳只是賣一個食物或者空間給消費者,而不懂得去經營她們的關系、數據、更忽略了搶占她們時間的價值,這是最可怕的浪費。
而這些關系、數據、時間 ?,才是餐廳最值錢的資源,很遺憾,絕大多數的餐飲人忽略了,并把這些寶貴的資源拱手相讓給了那些互聯網平臺級公司。
另外,對于所有的從事餐飲業saas開發和運營的企業來說,誰能真正幫助餐廳建立消費者關系、經營好數據、占據更多的消費者時間,誰才是最好的系統。
未來,你能幫助消費者節省多少時間,或者你能幫助他花掉多少美好的時間,這才是你生意的本質。 ?
2 第二觀點:服務升級
羅振宇在這里又創造了一個新詞匯,“父愛算法”。相對于處處關心和發現消費者需求的“母愛算法”來說,父愛算法就是“你不用懂,聽我的”。
在這份霸道總裁的父愛算法背后,其實是對消費者更深層次的洞察,對自我定位的信心,以及對發展趨勢的把握。
我的理解服務升級本質上還是對“時間戰場”的終極搶占。
過去,我們希望像母親一般呵護寵愛消費者,于是我們餐飲人就怕顧客沒得吃,把自己的業態越做越大,越做越復雜,把菜品弄得越來越多,就像一個孩子過年回到家鄉,媽媽拼命給他做各種好吃的,也許第一年第二年他還很感動,在大城市里見過更多世面之后,他再回到家鄉,多已經不管用了,他也許最想吃到的就是爸媽的幾樣拿手菜,或者是他童年記憶里最美好的食物。
今天餐廳里菜單的精簡,背后其實就是父愛算法的邏輯:你不用懂,聽我的。 ?
記得我曾經去過一家生意極其火爆的餐廳,老板就是屬于霸道總裁“父愛算法”的邏輯,他跟餐廳用戶說:你點這道菜,不好吃,算我的。
多而不精,一定是一個大陷阱。父愛算法的背后,就是我告訴你這有一個好東西,跟我來。
消費升級、服務升級不是賣得更貴,而是賣得更準;不是賣得產品更多,而是賣得更精。 ?
餐飲老板,你敢不敢對你的用戶說這句話?又是否能真正兌現這句話,就取決于你是否真的有個好東西。
3 三觀點: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延伸,而是人的替代。
人工智能不是讓我們多了一種工具,而是讓我們多了一個跨物種合作的可能。
正如羅振宇所說,好消息是,我們在進步,壞消息是,我們在飛快地進步。
鑒于餐飲是一個勞動密集性的產業,伴隨著人工費用的不斷上漲,以及人在復雜、繁瑣、枯燥的餐飲重復性勞動中的不可控性和服務的不穩定性,人工智能究竟能給這個行業帶來什么樣顛覆性的挑戰,我們密切關注,不可忽視。
4 第四觀點:認知迭代
羅振宇同志不愧是新概念、新詞匯的造詞高手。
他透過不斷地創造新概念、新詞匯來搶占我們對羅輯思維的認知,同時也在不斷地創造新物種、新品類來搶占我們對他的認知。
正如他所言,我們原本以為世界是平的,結果世界其實是碎的 ?。
在我們傳播學所說,大眾媒體就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大生產、大渠道、大媒體產生大消費,廣告尤其是強勢媒體的高頻廣告就是最好的消費者“洗腦”方式。
而在今天社交網絡媒體興盛,必將讓世界更多元、認知更分散、共識成為最稀缺的資源。
我們今天的消費者被社交網絡把時間弄的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極度分散,選擇更加隨機,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就是從搶占消費者的生活形態空間到搶占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時間。
如果說,搶占消費者時間是終極戰場,那么搶占認知就是終極目標。
前兩天,一位投資人好友問我,你一直在講《品類戰略》,那么什么是品類呢?
我的答案就是:品類就是對認知搶占的終極手段,沒有新品類,就沒有新認知。 ?
楊記興占領臭鱖魚,是對正宗徽菜認知的搶占;
阿五占領黃河大鯉魚,是對豫菜升級認知的搶占;
局氣作為京城現象級餐飲新品類,是對北京美食到此一游認知的搶占,而這個認知曾經屬于“全聚德”,簋街“胡大龍蝦”。
一旦有朝一日是局氣搶占了這個認知,每一年到京的年輕游客把“必去局氣”成為京城美食文化之旅,局氣就成為一個景區,而不再僅僅是一個餐飲。
對于局氣開創的這個新品類“京城文化餐飲”,他最重要的戰略就是短期內不能開出北京城,而且他的選址應該靠近景區,而不是社區。他賣得不僅僅是餐飲產品,更應該是京城文化體驗。
無論是餐飲業,娛樂業、電子消費品、互聯網平臺,無一不遵循這個品類搶占認知 ?的終極法則。
蘋果喬布斯若不是開創了ipod、itunes、iphone、ios、macbook等一系列的軟硬體新品類,怎么會搶占“創新”“科技與技術”完美結合的認知。與其說喬布斯是科技天才,其實不如說他是人性高手和營銷高手。
阿里巴巴若不是開創了“淘寶”“天貓”“聚劃算”“支付寶”“菜鳥網絡”等一系列新品類,又怎會成為電商(電子商務)的代名詞。
很遺憾,當當沒有圍繞“圖書”這個認知去發展,又被京東搶去了成為中國亞馬遜的機會,不懂得開創新的品類,卻把自己弄得四不像,岌岌可危。
而京東相比騰訊和阿里,很顯然在創造新的品類,搶占新的認知上差了一大截。(你們看看京東把所有的細分類目和新項目都命名為京東xx就可以看出高下)
對于進入血海廝殺階段的餐飲業,餐飲老板不懂品類戰略,消費者對你沒有清晰的認知,即便你曾經輝煌,有再多的連鎖店,都將進入極度危險期。
因為,你遵循的不是這個時代的競爭法則,把你的品牌、你的店先開在消費者的心里和認知里,然后再開到他的生活里,這才是這個時代的終極競爭之道。 ?
5 第五概念:后真相。
對于后真相時代,最核心的變化是人們越來越不關心真相,而只關心立場、態度和情緒。
這個世界原本就沒有真相,人們也一直不關心真相。所以我對羅振宇提出的“后真相”概念無感。
但是他提出的創業者是永遠的犯錯者、永遠的逃亡者、永遠的挫敗者。 創業者是一個共同體,并以黃太吉赫暢為例,提出與其去嘲諷指責創業者,不如仔細欣賞他人為你探的路,感受價值創造瞬間帶給你的驚喜。
并在現場鄭重呼吁:2017年始,創業者不黑創業者。我想作為創業者身份的羅振宇,和同為創業者的赫暢、奕宏以及無數個你我,都應該感恩我們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
我們正在試圖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試圖構建全新的合作,試圖探索不同的可能,我們都是創業者。我們應該有能力感受這個共同體里其他成員的苦樂與悲歡,這不是一個責任,這是一個能力!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承認我又再一次被羅振宇get到了!
再次感謝羅振宇,作為羅輯思維的鐵桿會員,奕宏心存感激。
--2017年1月1日,新年伊始,行者奕宏
本文作者余奕宏(微信:shikonghui),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