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黃太吉估值超百億,你們不要生氣!
余奕宏 · 2015-08-14 18:40:37 來源:紅餐網
如果有天黃太吉估值超百億,你們不要生氣!
你們看到的黃太吉:
黃太吉不好吃!
赫暢是個大忽悠!
大黃瘋關掉了!
黃太吉早晚倒閉,就是燒投資人的錢!
店鋪平效、人效太低。
?
而我看到的是:
1、黃太吉在做任何一件事都在增加品牌厚度,品牌資產!
2、赫暢在公司成立三周年帶著所有合伙人去送外賣,赫暢在自己的公司里沒有專有辦公室,和所有員工在一起辦公。
3、建外soho,國貿地區已經被身穿黃色鎧甲的外賣小哥全面拿下!
4、從外賣日單千單到近兩萬單,只用了四個月,年底隨著產能中心擴建,日單達到10萬單!
5、黃太吉投資了寶珠奶酪,叫個鴨子,幸福冒菜,媽媽的菜,甜心搖滾沙拉等等一系列潛力品牌!
6、黃太吉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瓶頸是所有創業型公司的必經之路!
7、近期黃太吉會有一筆人民幣超十億的融資。
?
為什么被一直詬病的黃太吉,不僅沒有倒,反而不斷突破,搖身一變成了產品型外賣平臺。從而實現打通上游供應鏈,中游餐飲品牌,下游消費者的全產業互聯網平臺。
這他媽的完全不合理啊,這他媽完全不符合我們過去的生意邏輯啊!
過去的生意邏輯是:打造一個能賺錢的餐飲店,然后透過直營和連鎖的方式不斷開店,最后成為一個品牌。
今天在資本時代,生意的邏輯是:
1、看一個行業的集中度,有沒有可能跑出龍頭公司,龍頭品牌;
2、看一個品類是否有強勢品牌,第一品牌,如果沒有,那么誰可能勝出;
3、請注意,值錢的不再是有多少家店,而是有多厚的品牌資產;
4、資本催生下的商業模式,允許短期不盈利,甚至在一個較長時間內不盈利,但是其市場空間巨大,然后一旦其找到正確的市場方向,就會得到資本巨大支持,這個我們在京東,淘寶等模式上都看到過。
5、投資就是投人,對于一些優秀的種子選手,資本有足夠的耐心。
6、時機很重要,天時地利人和。
7、你的商業模式解決消費者痛點可能是一個十億級公司,解決行業痛點,可能是百億級公司,解決產業鏈痛點,就可以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公司.
一路走來,我看黃太吉的投資人投資邏輯(純屬推測,如有雷同,肯定偶然)
第一階段:?
1、創立初期,一個幾十平方小店,高峰月營業額百萬,要十幾個人輪流換著攤煎餅,這個生意太好了!一定要投!?
2、煎餅不就是西方的披薩嗎?大眾需求,有沉淀,無任何品牌,黃太吉能夠成為這個品類的第一名,想想都激動!?
3、赫暢是品牌營銷,互動營銷高手,就這個都省下每年百萬千萬級廣告費,趕緊投!?
4、這個人居然要做中國的快餐業麥當勞,而我們確實缺乏一個面對85、90后的酷快餐品牌,機會太好了,投給他!
所以一家店時,估值數千萬。后來好像所有餐飲創業者都按照這個去估值了.?
近年來所有互聯網餐飲也罷,小而美新銳品牌也罷,大家都要感謝黃太吉,他的資本傳奇吸引了很多跨界人才來關注餐飲業,也讓這個行業變得迷人!
?
第二階段:?
1、既然生意這么好,北京市場需求這么大,趕緊開店,多開店,暫時不賺錢沒事,先把線下的好口岸給搶占了,加大投資!?
2、人們不能天天頓頓吃煎餅吧,那就多弄幾個品類品牌,例如牛燉,大黃瘋,幸福冒菜等等。需要資金,沒問題,加大投資!?
趕緊給他投資,去做標準化,規模化!?
這個階段是黃太吉受資本驅動冒進階段。?
第一、第一家店火爆,是因為使用微博引爆了品牌,當全國人民都來朝拜,北京青年都來扎堆,這時線上流量遠遠大于線下流量。而用開店方式擴張,這屬于走到傳統的老路上,這對于黃太吉這樣的互聯網基因團隊,毫無優勢可言。而線下大規模開店,一旦營收乏力,需求不足,財報會很難看,這個階段是黃太吉最難熬階段?
第二、大家都忽視了連肯德基,麥當勞都在關店。黃太吉怎么可以在這個時代,用上一個時代的模式來復制成功呢??
第三、大家在這個階段都忽略了外賣爆發性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快餐業,外賣占比會大幅提高.
?
外賣爆發的兩個因素:
新一代年輕人宅與懶生活方式!
2014年所有外賣平臺獲得巨量融資,需要大規模推廣補貼用戶!?
內外因決定外賣在2015年會獲得爆發式增長,奕宏在失控互聯網餐飲俱樂部內也反復強調,這是2015年餐飲業最大的風口!?
凡是聽進去的會員,就能把握住這樣的機遇!而恰恰在2014年底,赫暢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所以才有了后來的第三次華麗轉身!?
如果是傳統餐飲企業自有資金盲目擴張,早就資金鏈斷裂,陣亡了。但是資本的好處是沒有燒出明確的商業模式之前,大家還會抱團,也會給赫暢更多時間.?
更重要是雖然開店不盈利,但是對于一個新品牌,短短兩年做了全國布局,也增厚了品牌資產.
資本是個雙刃劍,長遠目光的資本會給創業團隊試錯空間,短期套利資本就會讓創始團隊失去控制權。顯然,黃太吉的投資人在那個階段沒有那么功利,而赫暢也沒有失去控制權。所以如何選擇資本方,非常重要!
?
第三階段:產品型外賣平臺?
快餐這種業態未來一定是以外賣為主流。所以快餐未來不一定是肯德基、麥當勞這種全球數萬家店的模式了。開店更多是為了體驗,品牌信任,甚至于是一種品牌儀式!?
所以黃太吉在這個階段開始重新定義線下店,重心轉移到外賣平臺。?
黃太吉的外賣平臺形式上就是在CBD核心商圈,針對白領早,中,下午茶,加班夜宵提供半小時速達服務。除了自己的產品,也全面引入第三方品牌,同時自建物流,確保服務品質。
?
黃太吉的外賣平臺本質與餓了么等有何差異:?
1、餓了么是解決餐廳(堂食)產能不足或者產能富余.黃太吉則是完全幫助有中央廚房或者純互聯網廚房店提升產能;?
2、餓了么是海量選擇,黃太吉是精選品類;?
3、餓了么是針對泛人群,黃太吉精耕中國主流CBD人群,以工廠店為圓心覆蓋周邊三公里;?
4、餓了么是餐廳型外賣平臺,黃太吉是產品型外賣平臺;?
5、餓了么是N點對N點,黃太吉是A點對N點,相比較黃太吉模式效率更高,更能解決消費者對外賣快餐“快捷”的需求;?
6、餓了么更像餐飲業淘寶,而黃太吉更像外賣行業的京東;
?
前者需要海量人群、海量供應、海量需求。后者需要精準、高效、高質。
這個模式對于黃太吉來說,終于找到一條可持續復制的商業模式,這個模式對于黃太吉團隊來說,可以充分運用他的互聯網基因,品牌營銷,品牌包裝優勢!?
我們來看
這就是常說的創業公司在A點上爆發,B 點上講故事,C點上找到商業模式;
創業公司需要的是不斷迭代創新的精神,最怕是一塵不變;?
即使遇到危機,創始人也不能面露難色,信心和信念是創業公司最大資產;?
創業公司在融資后最忌自嗨,為了模式而模式。黃太吉第二階段的餐飲業百麗模式其實是不存在的,那個不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痛點,而是為了滿足資本花不掉的痛點;?
無論再優秀的創始人和創業團隊,不忘初心是最重要的,就是去解決消費者痛點,行業痛點,產業鏈痛點;?
昨天,奕宏在朋友圈看到赫老板去為牛燉品牌找尋最好的大米,一方面這正符合餐飲好吃的本源是食材,另一方面也看到黃太吉正式拉開整合上游供應鏈的序幕。?
黃太吉決心換成新賓縣的富硒生態稻米,一個客單價30元的快餐能承受這么高的采購成本嗎?生態稻米比現在采購大米的單價貴了兩倍有余!!那為什么還要買這么貴的米去做快餐?這就是黃太吉進化成產品導向的外賣平臺的深層價值。?
黃太吉將外賣產能剝離獨立運作,外賣業務的高速增長會迅速降低食材供應鏈到消費者的中間成本,繞過傳統門店和人力的外賣模式會實現更大的利潤,(外賣平臺可覆蓋半徑是原先線下門店的六倍,營業時間是線下的五倍)而且外賣訂單越多,邊際利益的效應更明顯。?
仔細一看這不就是餐飲業的小米模式嗎?也是善友教授提出的前端毛利趨零模式,這樣的模式對擁有傳統門店的重資產企業又是一次降維打擊!?
黃太吉的未來無論成功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從這個最具爭議的品牌發展史上看到中國餐飲業的在互聯網時代發生的變革,而這場變革才剛剛開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