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閉店,滿記甜品站在了懸崖邊上
李彥 · 2024-03-20 08:45:20 來源:壹覽商業
被點名多次,滿記甜品撐不住了。
主打下午茶的甜品生意,愈發難做了。
近日,據多個媒體報道,香港知名連鎖品牌滿記甜品正在經歷閉店潮。多為消費者反饋其所在城市滿記甜品撤店,但充值金額無法退款。
壹覽商業留意到,自2022年開始,滿記甜品在石家莊、寧波、徐州等多地撤店停業,并因有關會員卡充值余額退款問題受到消費者的集體吐槽。當前,滿記甜品會員可充值金額包括100元、200元和500元三個檔位,大量消費者反映,其會員卡里的充值余額從十幾至上百元不等,甚至有消費者未退金額超500元。
在黑貓投訴平臺,圍繞滿記甜品發生投訴已有81條,“已撤店充值卡未退款”、“聯系客服退款至今未到賬”成為主要投訴原因。
隨后,壹覽商業來到位于杭州核心商圈湖濱銀泰的這家滿記甜品,即便其坐落于西湖景區,周邊人流量較大,門店內的20張桌子仍僅有四五位顧客在用餐,較為冷清。該店已開業16年,是滿記甜品在內陸地區最早開業的門店之一。門店負責人告知壹覽商業,“目前沒接到撤店通知,我們已經開了十幾年了,不會走的。”
針對此事,3月19日,滿記甜品發布聲明稱,“多地關店”均為疫情期間正常戰略調整,不存在預付款無法退款而直接注銷賬戶的情形。關于消費者“預付款無法退款、賬戶被注銷”的內容,與事實不符,公司在處理預付款退款流程方面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執行。在門店閉店、移位前,均會至少提前30天張貼相關通知,預留退款方式。僅在受理消費者退款申請后,才會將對應金額清零。在消費者要求注銷會員時,才會注銷會員儲值賬戶,不存在預付款無法退款而直接注銷賬戶的情形。
然而,不論如何解釋,滿記甜品門店數量下跌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滿記甜品1995年創立于香港,主打港式甜品下午茶概念。2010年,其于上海成立總部,開啟在大陸的規模化擴張之路。巔峰時期門店數量曾接近500家。窄門參眼數據顯示,現在營業門店僅為197家,2023年,滿記甜品曾接連退出云南、貴州、山西、廣西市場,10個城市的滿記甜品門店在1月內清零。
在壹覽商業看來,滿記甜品的“不安分”,是其大規模閉店的原因之一。
屢教不改的營銷鼻祖
壹覽商業統計過往數據發現,滿記甜品先后在2019年8月、2020年4月、2022年1月、7月、8月被各地監管局、工信部等機構點名通報。
2019年8月,滿記甜品因存在超范圍經營、餐具未放入消毒柜等問題被江蘇淮安清江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
2020年7月,滿記甜品因其上海真如星光耀廣場門店經營的現制飲料芒果冰菌落總數項目超標,被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
2022年1月,滿記甜品因防疫不力、從業人員核酸檢測超過14天被北京朝陽區市場防疫工作組公示。
2022年7月,滿記甜品因食品安全問題被北京市、區市場監管局通報。
2023年8月,滿記甜品因其小程序違規搜集個人信息、欺騙誤導強迫用戶被工信部通報。
從食品安全問題、用戶隱私隱患、到從業人員防疫不力,滿記甜品在各方面似乎都有打“擦邊球”的鐵證。然而,總是被點名的滿記甜品,卻是甜品屆的“營銷鼻祖”,甚至可以說,現在新茶飲愛做的聯名,滿記甜品在多年前就已經“卷”了一輪。
2005年,滿記甜品初進內地市場時,就將產品原材料——新鮮水果,做成了一套怪獸形象IP,并使用于滿記甜品餐具之上;影視IP方面,滿記甜品分別與《流浪地球》、《跳舞吧大象》《大約在冬季》合作,推出聯名套餐、禮品卡、周邊&快閃店;滿記甜品還曾冠名職業電子競技俱樂部、和格力高集團聯合推出楊枝甘露雙層百力滋、芒果白雪黑糯米雙層百力滋等單品。
2023年,滿記甜品在上海首次推出35元自助甜品活動,隨后在北京、深圳、蘇州等多地開展48元自主甜品活動,將自助甜品常態化。
總體來看,滿記甜品的大規模閉店,和其將重點放在營銷,自身在諸多底線問題上屢教不改有直接的關系。然而,滿記甜品的經營不善,只是港式甜品行業的一個縮影。
走下坡路的港式烘焙
事實上,不僅是滿記甜品,港式甜品行業早已“水深火熱”。
2004年,香港連鎖甜品品牌許留山進入內地市場,紅極一時。那個時候的許留山,是游客到香港的“打卡景點”,鼎盛時期全球門店數達300家,營收近5億。當時的許留山,也常被調侃為“滿記甜品最大的競爭對手”。
2013年,許留山長沙門店爆出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其走起下坡路的導火索。到了疫情期間,旅游業低迷、餐飲業遇冷,許留山也走到了懸崖邊緣。目前,許留山在營業門店僅剩19家。
同是甜品屆前代“頂流”的鮮芋仙,也面臨著相似的情境。鮮芋仙近年來全國門店數量也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在各一線城市更顯乏力。以杭州湖濱銀泰的鮮芋仙為例,數年前,鮮芋仙曾占據湖濱銀泰二層電梯口最醒目的位置,到了2018年左右,該門店面積縮減近半,最終搬離。
一方面,港式甜品依然是下午茶概念的經典代表,是大陸人到大灣區的必打卡美食;另一方面,港式甜品在大陸的代表品牌們,卻接連經營不善,持續性縮減規模。這又是為何?
首先,港式連鎖品牌,自己在“掉鏈子”。無論是滿記甜品還是許留山,都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爭議。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底線問題上暴雷,自然消耗了消費者的熱情。
其次,近年來,新茶飲迅速崛起,不斷侵蝕港式甜品的市場。畢竟,新茶飲在產品端趨于多樣化,7分甜既有楊枝甘露、芒果小圓子等經典港式甜品的特征,又便于攜帶,拓寬了產品享用場景;喜茶、樂樂茶善于做果茶,并不斷卷產品創新,與之相比,專做港式甜品的連鎖品牌,喪失了一定競爭力。
最后,疫情幾年宏觀環境的變化,是壓死港式甜品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強調下午茶、休閑娛樂的港式甜品。在疫情相對封閉的環境下,能獲得的營業收入非常有限。人流量大幅減少,港式甜品企業的運維難度自然增大。
綜上所述,港式甜品作為一種下午茶品類,仍受歡迎。但作為一種商業模式或一個賽道,正面臨淘汰危機。狂飆的新茶飲市場或許能給港式甜品企業一些生存的啟示:創新口味、迎合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場景需求,更有吸引力的營銷手段,在未來的競爭中缺一不可。
本文轉載自壹覽商業;作者:李彥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