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對企業忠誠度不高,怎么辦?
楊鐵鋒 · 2016-10-06 22:43:50 來源:紅餐網
團隊管理六神無主,怎么辦?
病癥:團隊管理精神恍惚癥
適用法則:文化法則
解釋餐飲企業人多嘴雜,眾口不一,打造成一個團結合作的團隊非常不容易。文化法則是指意欲快速發展的餐飲企業,必須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統一價值取向,明確行為標準,用企業文化規范員工的思想和行為。
應用主治團隊管理精神恍惚癥。
描述餐飲企業的員工不好管理,相信這是許多在餐飲行業打拼多年的管理人員的切身體會。餐飲企業的員工來自四面八方,個人身世、閱歷、人生觀千差萬別,帶有濃厚的“流氓無產階級”印記,憑手藝吃飯、不服從管理、假哥們義氣、干一天算一天的心態普遍存在。餐飲企業中小道消息流行,正式群體組織經常被非正式群體組織取代,管理人員被下屬或老板親屬架空等等,屢見不鮮。很多餐飲企業,不是敗在缺少創新,而是敗在團隊管理六神無主上。
案例大連開發區歲寶大酒店在2000年以前,在當地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企業。該酒店地處開發區工業區,周邊客戶主要是到開發區投資辦企業的外國商人,對價格不甚敏感,對酒店的服務水平要求較高。2000年以后,隨著大連開發區軟硬件環境的改善,歲保大酒店以往的硬件優勢逐漸被新開業的同行所掩蓋,整體經營上漸漸露出了頹敗氣象,餐飲部分的日銷售由過去的2萬元下降到3000元,生意十分慘淡。
為了避免失敗的命運,酒店管理者決定外聘一名副總經理,主抓餐飲工作,希望借助外來力量改善經營。新的主管副總經理上任后,很快拿出了一套改善餐飲經營的實施方案,在得到管理層的認可后開始運作。新副總很快發現,他的經營方案在執行中都被大大打了折扣,下屬人員沒有人認真領會執行他的工作要求。因為給酒店采購人員下達了原材料采購貨比三家的指令,擋住了采購員的“財路”,采購員們集體散布謠言,說新副總的目的是中飽私囊。
因為要求所有員工上下班必須打卡,維修工的老婆洗碗工在工作間指桑罵槐大鬧后廚。原來的餐廳經理,是酒店上級單位董事長夫人的親外甥,被暫時停崗后,多次打電話給董事長夫人,歪曲事實,造謠生非。在這樣的環境里,新副總堅持了一個月之后,宣告退出。2003年,幾經跌宕的歲保大酒店壽終正寢,安息在大連開發區的黃海岸邊。酒店原址,已經改為一家服裝廠的商品展示廳。
評析建立企業文化,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確立一個正確的管理理念。企業的價值觀是衡量員工思想的重要標準。提倡什么精神,抨擊什么丑行,需要為員工提供一個明確的思想準則。第二、建立一套切實可行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餐飲企業不缺少制度,缺少的是切實可行的制度。許多企業的制度變成了擺設,其原因是制度本身不切實際,或過于繁瑣,或過于嚴苛,導致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矛盾激化,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秩序。制度是為人制定的,可行性是制定制度的前提,人人抵制的制度,莫不如干脆廢止。制度要因時因地而定。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剛到海爾時,為員工們制定的制度就有這樣一條:車間內不許大小便。雖然格調不高,但比較實用。第三、要制定一個個性鮮明的標識。企業精神、員工意愿要通過這個與眾不同的標識反映出來,濃縮情感,寄托未來。在國際體育比賽的賽場上,當中國的五星紅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高高升起時,每一個愛國華人無不熱血沸騰,為自己是一個炎黃子孫感到驕傲自豪。這就是標識形象的魅力。
實行企業文化,來自餐飲企業最高管理者的覺悟非常關鍵。從具體的餐飲管理實踐看,餐飲管理的“亂”,亂在員工,根在高端。最高管理者因為對下屬責任心、忠誠度及工作能力的擔心,有意識建立非正式群體組織,垂簾聽政,偏聽偏信,加大了管理中的混亂局面。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樣的制度能夠抵擋住來自于最高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的破壞?畢竟,企業的所有權屬于法人代表。一般情況下,餐飲企業倡導健康的企業文化,還必須和員工的利益掛鉤。企業要大張旗鼓表彰符合企業文化的好人好事,用經濟手段,激勵全體員工自覺認同和遵循企業文化的相關規范。
員工對企業忠誠度不高,怎么辦?
病癥:員工收入營養不良癥
適用法則:待遇法則
解釋餐飲企業人員流動大,現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員工待遇低是一個主因。雖然個別掌握核心技術的員工能拿到不菲的收入,但絕大多數員工所得與付出的辛苦確實不成比例。堅持為員工提供高待遇,可以有效提升老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減少新員工技術不熟、情況不明帶來的損耗。
應用主治員工收入營養不良癥。
描述市場經濟帶來的一個現實,使企業員工工作目的越來越簡單明了:哪里給的錢多,就到哪里做。即使是后廚地位最低的學徒工,身價也從過去的管吃管住提高到現在的800元以上生活費,否則免談。有些企業的員工待遇確實不敢恭維,用員工自己的話說,叫“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豬差,干的比牛累”。雖然不盡如此,但說明餐飲企業員工生存狀態與其它行業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消極怠工和跳槽流動正是低待遇狀況下的必然歸宿。個人的收入待遇,如同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果得不到經常適量補充,必然導致四肢無力營養不良。
案例在山東省濟南市凈雅酒店工作的員工介紹:凈雅酒店的伙食標準是每餐四菜一湯,兩葷兩素,米飯饅頭隨意。周日晚間有伙食改善,大約20道菜的自助餐,每人啤酒兩瓶。其他福利待遇更好:每周發放零食,每月發放日用品等禮品,每逢節假日為員工發放福利。住宿每四人一間宿舍,室內配有空調、電視、能夠上網的電腦,等等。在酒店工作滿N年之后,酒店可以為員工擔保貸款買房子。凈雅酒店的管理人對前來取經的其他酒店老板說,我們的管理,你們學不去,對你們沒用。
沒錯,凈雅成功后,許多酒店慕名前往學習凈雅的管理,覺得凈雅人的酒店管理玄奧神秘。但在知曉凈雅酒店的管理方法后,知難而退。為什么?因為大部分酒店舍不得在員工身上投入這么多的花費,酒店的凝聚力不高,員工們的主觀思想根本不愿為企業利益改變自己,所以,制度雖然完美但形同虛設,“學不去”確實是一句大實話。濟南酒店業有一個關于凈雅的經典傳說:曾經有酒店人借到凈雅就餐的機會,鼓動凈雅員工跳槽走人,凈雅員工回答:我不會走的,我們的員工都不會走,凈雅是我們的家。如果我是你的員工,別的酒店到你那里挖人,我跳槽了,其他同事是不是很看不起我?
還有一些企業,為員工服務真是做到了家。個人衣物由酒店負責清洗,工作服每日一換,行李每月一換;牙膏、衛生紙按期發放;員工宿舍由酒店安排專人負責打掃,甚至連疊被子和個人用具擺放這樣的小事都由酒店全盤托管;建有統一的員工浴池,定時開放。員工們說,酒店比我們家想得還周到,我們有什么理由在這里不好好干。
評析與那些千方百計算計員工待遇的管理者相比,凈雅大酒店的做法無疑顯示了一個現代餐飲企業應有的風范。我請教過一個在酒店業非常成功的經理人,詢問高薪高待遇下的員工效率。他說,當下酒店行業人員流動大,確實給酒店經營出了一個難題。酒店是服務業,它的商品是服務,而這個服務是由一批高素質的人來完成的,沒人不行。待人如待己,留人要留心。
留住員工,培訓費我們就省了一筆;老員工熟悉情況,業務能力強,善于溝通,顧客滿意度高。酒店的口碑好,凝聚力就強。我們從來是挑選員工,好員工愿意到我們這里來工作。所謂的高薪高待遇,與酒店的實際收益比起來,才多花了幾個錢?前一段時間,我在山東淄博為酒店做咨詢,一酒店老板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們這里的員工餐吃得太好,能不能想辦法降一降?我答應看看員工餐的標準再說。
一連三天,每天三頓,員工餐的標準基本搞清。早餐:饅頭,面湯,咸疙瘩絲;午餐:饅頭,炒甘藍(蓮花白);晚餐:饅頭,番茄炒蛋花。每桌9人,兩盤菜。米飯不可以吃,太貴。肉不可以吃,太貴。油要少放,太貴。我問老板,你覺得員工餐吃什么標準才能滿意?老板說,饅頭加稀湯,不就挺好嗎?不少酒店的員工餐就吃這個。我愕然。現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已經基本解決溫飽問題,進入了小康社會,相當一部分中國家庭為減肥煩惱。而這個老板竟然在如此低的標準下,還在想法設法從員工嘴里省出利潤,著實令人匪思所疑。
縱觀今天的酒店業,仍有為數不少的酒店老板以這種心態對待員工。他們以員工所能承受的極限克扣員工,把員工應享受的福利待遇算到骨頭里,摻雜使假,以次頂好,員工感情受到很大傷害。不過,有意思的一個現象似乎昭示了這種老板的下場:這樣的酒店好像有人統一號令一般,人心渙散,欺上瞞下,紀律松弛,偷吃偷拿,服務低劣,品質不穩,事故頻發,效益低下,即使有顧客進店消費,也是抱怨不斷,牢騷滿腹。老板急得團團轉,但令行不止,員工們依然我行我素。這樣的生意能好嗎?
我敢斷言:酒店運營出現這種狀況,不是天災,是人禍。
本文作者楊鐵鋒,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