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太二酸菜魚,價值千萬的餐飲品牌名都有哪些套路?
楊景文 · 2018-08-27 17:56:33 來源:紅餐網
最近,某餐飲連鎖正在著力打造旗下的子品牌,朋友圈里頻頻被他們的新品牌刷屏,不得不說,行動力超強。他們的做法,其實是一個品牌推出市場之后的第一步,混個臉熟。?
品牌想出名,就是要靠曝光。作為老板,誰不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夠天天刷屏??
但是流量畢竟有限,想要變得出名,就得換個路線:起個好名字。知名廣告人小馬宋說,好名字值一億廣告費。餐飲品牌,怎么樣才能起出自帶流量的品牌名??
命名兩大原則:定位、有利傳播 ?
定位 ??
近兩年大火的餐飲品牌,西貝莜面村、巴奴毛肚火鍋、太二酸菜魚、阿五黃河大鯉魚,都采用了“品牌名+品類”的命名方式,這就采用了定位的思路。
為什么要定位?快速占領用戶心智,讓用戶看到名字,就知道你賣什么。?
定什么位?品類、目標人群、功能等。?
品類定位:西貝莜面村,主打西北菜。 ?
“品牌名+品類”的命名方式,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做出選擇。比如毛肚火鍋——巴奴毛肚火鍋、酸菜魚——太二酸菜魚等。?
有一點不同,吃西北菜——西貝莜面村,吃酸菜魚——想到太二酸菜魚,這是一種價值錨定的打法。而巴奴毛肚火鍋,是差異化打法,在吃火鍋的人群中,生生拆分出了一個細分品類:吃火鍋——吃海底撈火鍋,吃毛肚火鍋——吃巴奴。
?
目標人群定位:很高興遇見你、喪茶等。 ??
很高興遇見你,文藝青年韓寒開的餐廳,容易吸引到的顧客也是文藝青年,所以從命名到店內環境,都是文藝風,毫無違和感。
喪茶,搭上了“喪文化”的流行熱潮,了解并認同“喪文化”的年輕人,都是潛在受眾。
功能定位:答案茶。 ??
茶飲越來越火,一些品牌開始探索差異化道路,市場上突然冒出來了一款網紅占卜“答案茶”。答案茶的命名,來自“占卜”的功能,一杯便知答案。?
有利傳播 ??
一個好的名字,能夠省下千萬廣告費。這可不是夸張。?
明星為什么要有藝名?因為原本的名字不利于傳播啊。王靖雯(原名)VS王菲,陳港生(原名)VS“成龍”,哪個更好記,一目了然吧??
品牌名也一樣,要符合傳播的基本規律。想要做一個大家過目不忘的品牌,就得滿足幾個條件:好念、好懂、好寫、好記。?
好的名字,念起來都比較順口:比如餓了么、1點點、拼多多。 ??
“Coca Cola”最早進入中國市場時,音譯名為“蝌蚪啃蠟”,導致銷量不佳,改名“可口可樂”后,快速打開了市場。?
念都念不順的名字,怎么能指望用戶幫你宣傳出去??
好懂的名字,讓用戶一眼就知道是做什么的:比如宜家家居,好奇心日報,不用多費口舌去解釋做什么的。?
好寫好記,是指最好不要有繁體字,用中文而不是外語。從這個角度,“犇羴鱻”不是個好名字,認都不認識,更別說寫下來、記下來了。?
如何取一個好傳播的名字??
命名三大方法: ?
1. 尋找 ?原生詞匯?
2.制造反差?
3. 借用網絡熱詞 ??
原生詞匯代表案例:蘋果、小米、海底撈 ??
“原生詞匯”是我們平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詞匯,蘋果、小米都是經典案例。四川人打麻將時,最后一張牌自摸胡了,是“海底撈”,這就是海底撈名字的來源。
制造反差代表案例:不方便面館 ??
除了蹭“喜茶”熱度,跟“喜茶”反著來的“喪茶”,“不方便面”也算是“反差萌”的代表品牌了。方便面幾乎人人都吃過,突然出現一個“不方便面”,就很引人好奇了。?
不只是名字,不方便面還在各方面跟方便面唱反調:制作方法更復雜、更講究營養、更豪華……而這些特點,都在間接地加深用戶對于“不方便面”的品牌印象。
?
借用網絡熱詞代表案例:太二酸菜魚、厲害了炒飯 ??
“你這人真2”、“厲害了我的哥”,這些長期存在于聊天中、表情包中的詞匯,真的是自帶流量又討喜,為什么不在品牌名中用一把呢??
選取網絡熱詞,要有眼光。有些熱詞很快就會“涼涼”,但像“二”這種,背后代表某種人格特征或價值觀的,火的時間比較長。
?
對于品牌來說,名稱只是第一步。圍繞著這個品牌名稱,還要考慮品牌的延伸,比如一句響亮的slogan(品牌宣傳語)、Vi形象等。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