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少爺又一合伙人出走,看餐飲創業合伙人股權分配
楊景文 · 2018-04-04 10:00:17 來源:紅餐網
3月31日,網傳西少爺又一合伙人袁澤陸因與創始人孟兵發生分歧,已套現離開。從天眼查可以看到,3月2日有一條股東變動信息:袁澤陸退出。股東變動就發生在西少爺國際品牌發布會前夕,3月22日,西少爺發布了全球新品牌Bingz以及系列國際化戰略,創始人孟兵表示,西少爺計劃于2019年進駐美國、英國市場。
而這件事之所以引發大量關注,在于這是西少爺品牌自成立起,出現的第二起股東出走事件。
2014年,原西少爺合伙人宋鑫的一篇文章“西少爺賴賬,眾籌的錢該怎么討回來?”鬧得沸沸揚揚,雙方一度對簿公堂。宋鑫在拿到天使輪融資后,還成立了新西少,成為西少爺的直接競爭對手。?
徐小平說過:“創業的基礎其實就是兩個,一個是團隊,一個是股權結構。如果股權結構不合理,這個公司一定做不成。”創業維艱,合伙創業更加不易,一旦涉及到股權分配的問題,甚至可能迎來散場或是撕破臉皮的風險。?
回顧西少爺的品牌發展歷程,股權結構經歷了哪些變化,踩過哪些坑?
1.?起勢: 4:3:3的股權配置,留下禍根 ?
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坦言:創業之初,三人關系很融洽。一開始差點義氣的將股權平分,但是考慮到自己是CEO,孟兵很“不好意思的”、“小心翼翼”的找到羅高景和宋鑫,提出股權四三三的方案。
這種過于平均的股權配置,為后期的變局埋下了種子。 ? 對于合伙創業而言,“老大”的位置很重要。在前期,企業的發展往往與CEO的能力直接掛鉤,同時為了保障決策效率,CEO在創業項目中要盡量擁有多數股權,能夠有效控制新創企業。
在合伙人股權分配中,要有明顯的梯次,即在避免均等的基礎上,實現梯次。在3個合伙人的基礎上,可以根據CEO孟兵老大、羅高景老二、老三,按照斐波拉切數列(后臺回復“斐波拉切數列”,查看具體釋義),分別以5、3、2的比例做梯次分配,保證在公司中,“老大”孟兵說了算,在股權風波后,西少爺調整成了這種分配方式。?
如果無法通過控股控制公司,還有一種方式可以使用,即協議控制。 ? 協議控制包括以京東為代表的委托投票權模式、視源股份的一致行動人協議模式、螞蟻金服的持股平臺(有限合伙)模式、海底撈的持股平臺(有限公司)模式、華為的虛擬受限模式、百度的AB股模式等,如果對某種協議控制模式感興趣,可自行搜索相關案例。
西少爺的初始股權分配,可以參考京東的委托投票權模式。京東上市之前,劉強東的股份只有20%左右,但一直掌握著50%多的投票權,因為后期進入的投資方將股票權委托給了劉強東行使,這就需要協議雙方提前約定好。
孟兵在2014年5月曾以便于公司管理決策為由,提出增加3倍投票權,但在當時合同已經擬好的情況下,沒有任何溝通就臨時更改,自然會讓宋鑫感到權利被削減,最終這條路沒能走通。
2.?變局:人才引進和股東投資 ?
很多創始團隊在初期人員架構不夠完整,在發展階段會引入新的聯合創始人,后期的融資過程中,也需要給投資人留出一定的股份。?
如果想要在創業階段就做好人才和股東進入的準備,比較合理的股權結構可能是,CEO持股50%-60%,聯合創始人加起來不超過30%,預留10%-20%的員工股權池。
滴滴早期的股權結構也是433,即天使投資人40%股份,程維和CTO各30%。后來滴滴進行股權調整,花了240萬人民幣把不太適合的CTO的股份收了回來,雖然代價巨大,但卻為滴滴后期引入“BAT+蘋果”的超豪華股東團隊打下了基礎。?
14年5月,孟兵把在西少爺實習的袁澤陸提升為合伙人,但根據可查到的信息,袁澤陸占股只有個位數。
在企業股權分配中,涉及到動態評估。 ? 因為項目融資階段不一樣,企業的估值也是不一樣的,股權需要據此進行動態分配。從袁澤陸離開西少爺時拿到的2000萬元來看,他在后期可能經歷過股權調整。?
對于企業來說,吸納聯合創始人、一個非常厲害的CTO,該給多少股份?這里有可參考數值:種子期,10%-20%;天使輪,5%-10%;A輪,3%-5%;B輪,1-3%,或者期權。?
3.?終局:合理的退出機制 ??
做好退出機制設計,能夠避免股權戰爭,也能讓不再適合團隊的股東及時出局,保證團隊的健康發展。?
孟兵、宋鑫、羅高景三人是在2012年年底的西安交通大學北京校友會上認識的,最初一起創業時,只是因為三人在同齡中比較優秀,但彼此之間不夠信任和了解。?
創業初期,他們做了一家IT公司,由于宋鑫學化工出身,所以只能定為銷售。而與孟兵、羅高景的工作狂狀態不同,宋鑫炒股、打網游、看電視劇經常看到第二天不起床。孟兵覺得宋鑫的表現不能對合伙人負責。在西少爺開張后,孟兵派他去西安管理跟進新團隊,學習新技術,結果“做的非常混亂,做的非常差。”
當出現這種早期創業伙伴,特別是其中成長比較慢的個體,可能越來越不適應公司新的發展階段,對公司成長的邊際貢獻越來越低的情況,就需要“踢出局”了。?
在西少爺內訌的過程中,主要的爭端在于回購價格方面。孟兵提出4倍回報的方案,以27萬元加2%的股份回購宋鑫30%的股份,但此時“西少爺”估值已達4000萬元,宋鑫認為其有權要得1000萬元。雙方爭執不下,才產生了西少爺在2014年年底的“眾籌門”。
回購價格有三種計算方式:按照原始購股價格的溢價、按照公司凈資產和公司最新融資估值的折扣價。 ? 整體算來,回購價格應至少不低于原始購股溢價,即原始出資+銀行利息投資回報。孟兵的4倍回報顯然高于這個價格,而宋鑫完全按照估值來計算回購價格是不合理的,因為估值往往有很大溢價,所以在實際處理時,要打一定的折扣。
回到西少爺股權鬧劇的本身,2015年,已具實力的西少爺給了宋鑫一大筆錢買回了30%的股權,而宋鑫也在工商局撤訴,至此團隊內訌畫上句號。
最后,從西少爺的兩次重要股東變動,我試著總結企業股權設計的核心: ?
1.?保證CEO或其他決策者公司的控制權;?
2.?讓股權設計成為一種人才激勵的手段;?
3.?合理的股權分配,能夠保證團隊結構穩定;?
4.?股權架構應盡早設計并做動態調整,讓公司獲得內生增長能力。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