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或超2019年近一倍,海底撈如何在2年間扭轉頹勢?
謝璇 · 2024-02-23 20:44:27 來源:消研所
這是一個業績逆轉的故事。
2月20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底撈”)發布正面盈利預告。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撈年度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預計將不低于人民幣414億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在收入提升的同時,利潤也有了較為顯著的上漲。相較于2022年度16.4億元凈利潤(剔除特海國際業務),海底撈2023年凈利潤將不低于人民幣44.0億元。此次增加的原因,主要來自于海底撈餐廳的翻臺率提升及營運效率改善所致。
撇除匯兌收益及損失的影響,相較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2023年下半年凈利潤預期增加不低于10.0%。
至此,海底撈的收入規模較疫情前接近翻番。相較2019年249.4億元的收入及25.6億元(剔除特海國際業務)的凈利潤,2023年營收及凈利潤預期分別增加不低于65.9%及71.8%。
實際上,在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的業績就已經接近2019年全年凈利潤。業績數據顯示,營業收入達到188.9億元,較去年同期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增長24.6%,凈利潤22.6億元。累計接待顧客超過1.7億人次,整體翻臺率回升至3.3次/天,同店翻臺率3.5次/天。
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啄木鳥計劃”和“硬骨頭計劃”對業績的挽救和拉動。
這是一個業績逆轉的故事。出于對疫情下市場變化的判斷,在2020年,海底撈進行了逆勢擴張,全年新開門店544家,全球門店數量達到1298家。這雖然抹平了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導致的9.65億元虧損,實現了3.09億元盈利,但疫情之下的擴張,卻給海底撈帶來了經營不達預期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為了挽回業績下滑的趨勢,海底撈于2021年11月啟動“啄木鳥計劃”,關閉了276家餐廳,其中有260家餐廳永久關閉,32家餐廳暫時停業休整,16家因租約到期等原因關閉。這也意味著,海底撈對于過去的激進擴張進行了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的幅度,曾經一度讓業內感到驚訝。
同時,海底撈還在產品創新領域轉變策略、多元化業務發展、打造系列周邊爆品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時間證明,此舉讓海底撈實現了扭虧為盈。2022年的經營數據顯示,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利潤約為16.37億元,扭轉了上年度約32.48億元的虧損額。與此同時,海底撈又在2022年下半年啟動“硬骨頭計劃”,重開了過往關停的部分餐廳,全年共計新開24家海底撈餐廳,同時有48家曾關停的餐廳恢復營業。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撈在大中華區共經營1382家海底撈餐廳。雖然相比高峰期的1443家門店仍有差距,但一關一開之間,海底撈卻實現了更為可觀的收入和利潤水平。
想要以更少的門店,實現更好的業績,還要面對極度內卷的餐飲競爭,以及消費力下降的疫情后市場,顯然需要餐飲企業在日常運營、產品創新、門店運營效率和新業態模式上進行多番的探索和嘗試。
首先是價格。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人均消費從去年同期的105元下降至102.9元,而2020年這個數字是110元。
與此同時,海底撈還在開發更低價位的火鍋品牌。2023年9月,海底撈子品牌“嗨撈火鍋”在北京北苑龍湖天街開出首店。大眾點評顯示,“嗨撈火鍋”人均消費為78元,比北京地區海底撈人均消費便宜不少。
此外,這家以牛肉為主的“半自助”品牌產品更為精簡,除了鍋底、主食等需要點單,蔬菜、菌類、丸子、豆制品等都從櫥柜里自取,并且不提供水果、小吃和粥品等產品,更沒有免費美甲、抻面、生日歌等環節。因此,無論是從人員成本、管理難度以及產品復雜程度上,都較海底撈主品牌大為精簡。
與此同時,外賣業務的開展,也讓海底撈開啟了全新的產品、場景和個性化服務探索。據悉,海底撈外送業務包括“海底撈歡樂宴”“海底撈火鍋外送”“海底撈下飯火鍋菜”三條業務線。其中,“海底撈歡樂宴”主做toB的火鍋宴會“海底撈火鍋外送”則是絕對的基本盤;“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則為一人食的快餐業務,人均消費約30元左右。
雖然疫情已經過去,但外賣火鍋的業務仍然在增長。據海底撈外賣業務負責人張贏透露,該業務2019年的銷售額是4.4億,2022年是12.8億,2023年基本保持穩定增長。海底撈外送在全國建有超過1400個網點,覆蓋超過400個城市。其中,自2023年9月以來,歡樂宴業務實現了逐月環比30%的增速。
據介紹,為了適應日常的外賣需求,海底撈增加了豬肚雞鍋、番茄鍋、麻辣牛奶鍋等大眾化改良口味。張贏表示,未來靠近社區的小型中央廚房店將成為主力店型。既可以讓外賣騎手和附近居民進來吃冒菜和小火鍋,又提供外送服務。基于海底撈的基礎設施進行微創新。
此外,靈活的門店活動和場景打造,也為海底撈帶去了大量的流量和關注。
面對今年上半年全國演唱會的火爆行情,海底撈部分門店提供了“演唱會散場巴士接送觀眾”等服務,還采用明星歌單、應援色布置等方式,打造了“演唱會第二分會場”;去年11月山東青州門店店員為顧客表演“科目三”意外走紅,成為了一道全民互動的文化景象;門店端還開發出了各式校園店、露營店、牛肉工坊主題店以及羊肉工坊主題店形式。
除了價格以外,還需要匹配個性化的產品。據統計,2023年全年海底撈共推出了三百余款新品。并且,為了滿足新一代食客對于餐飲+體驗的綜合需求,海底撈從今年年初開始下放了產品上下架的權限,店長和大區可以根據本地化需求去調整產品和服務。
這個過程中,2023年旅游市場的復蘇,也帶來了餐飲市場快速復蘇,海底撈也是受益者。數據顯示,在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底撈在新晉熱門旅游城市淄博接待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長高達4.7倍;端午假期客流量較去年同比增長超40%,杭州、廈門、長沙等熱門旅游城市部分海底撈門店日翻臺次數超過了9次;從2023年9月29日到10月6日的8天假期里,海底撈門店接待顧客超1300萬人次,日均到店客流同比2019年國慶期間增長超過70%。
海底撈的扭虧為盈之路,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三年考驗,這也說明,當企業發現自己的發展策略出現偏差時,及時刮骨療傷,正視真實市場需求,才能真正逆轉不利局面。這或是海底撈財報正面盈利預告的最大啟發。
(本文轉載自消研所,作者:謝璇)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