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餐飲芯片”危機預判,過度依賴進口的后果是什么?

吳憨子 · 2018-05-29 11:40:23 來源:紅餐網

源自中興“芯片危機”的中美貿易大戰開始了又停止了,美國只是費了點沒實質成本的口舌,我國倒是費了好大個勁。

5月20日凌晨,“停火!止戰!”是媒體用詞,憨子的真切解讀是:我們將用中長期問題換得中興芯片短期的解決。譬如,5月24日“人民日報: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符合中國利益”竟然刊登了。

憨子干的是飲食,操的是吃吃喝喝的心,就說說“飲食芯片”吧。

芯片,是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餐飲芯片,是餐飲的核心部件,即食材。說食材是餐飲芯片這個比喻,沒人反對吧?

“餐飲芯片”有哪些? ?

中國的餐飲類型我們往簡單點說,就是中餐和西餐,兩者的“芯片”有很大不同。

1)、中餐的“芯片” ?

糧食,主要是指大米;豬肉;大豆。

2)、西餐的“芯片” ?

面粉;乳制品,包括奶油、奶粉、天然黃油和芝士;油脂,主要指烘培油脂;幼砂糖;可可制品,包括烘焙巧克力、可可粉、可可豆等;水果制品,包括果蓉、水果罐頭和急凍榴蓮。

中國“餐飲芯片”實況 ?

1)、“中餐芯片”現狀 ?

假設有一天,你跑到超市去買米,卻發現往日擺著一大堆米的超市居然一粒米都沒有時,你是什么感覺?這種畫面或許從來不在你的想象范圍之內,然而,它卻越來越有可能成為一種現實。

2015年我國進口糧食12477萬噸,同比增加了24.2%,而我國全年的糧食產量僅為12428.7億斤(約62143.5萬噸),進口量占到了我國糧食產量的20.1%,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我國2016年夏糧的總產量才只有13926萬噸。

中國的糧食危機正越來越嚴重,中國也從一個糧食出口大國,變成一個需要外國的糧食來養活國民的糧食純進口大國,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糧食儲備,最多只能供應半年左右(這還是理想狀態,因為我們實在無法肯定下面的糧倉有無造假行為)。

中國人的嘴巴,第一次這樣赤裸裸地張口出去,隨時有可能被人甩一巴掌回來。

還有,自禽流感后,越來越多的人退出了養豬行業,中國的豬肉市場則被全球最大的泡沫制造專家“高盛集團”接住了大盤。從2004年起,高盛先后收購了雨潤、雙匯的下游加工廠以及幾十個上游養豬場;2009年起高盛開始搞中游渠道,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家掌控著這么一個龐大產業的上中下三游的公司。其后,其他國際大鱷也聞風而動。

可以說,目前中國的豬肉供應,至少有接近一半的市場被以高盛為首的國外資本控制著。

再說到食用油的主要原材料大豆。在過去15年里,中國的大豆產量下滑,國內消費需求已經達到產量的5倍。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16~2017年度我國植物油消費達3568萬噸,國產油脂僅占1100萬噸,自給率差不多為30.8%。2016年我國進口油籽是本國產量的近兩倍。其中,大豆進口量與產量之比最高,達到1.7倍;芝麻和亞麻籽進口規模也不小,分別是產量的1.5倍和1.2倍。如今外國大豆已普遍存在于中國的農業價值鏈中。

2)、“西餐芯片”現狀 ?

西餐的食材原料來源相比中餐來說,更為嚴峻。

近幾年站在風口的各類奶茶店,譬如一點點、喜茶、813...這些品牌的奶粉主要依賴新西蘭恒天然奶粉,它基本上壟斷了我國烘焙行業的奶粉使用,而國產奶粉在高端烘焙行業建樹幾乎為零,只有低端烘焙店或者長線產品使用。高端烘焙行業使用的奶油基本也由國外行業壟斷,低端會用國產的淡奶油,但原料還主要是進口。

軟歐包等各類烘焙店,例如奈雪の茶、面包好了、樂樂茶,其烘焙黃油以新西蘭、法國為主,高端烘焙品牌主要使用進口天然黃油,中低端烘焙品牌則使用國產或者貼國外品牌的黃油。芝士則基本以荷蘭、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品牌為主。

芝士食材們,活生生把一個配料干成了流行。如今,無論是樂凱撒比薩還是喜茶,抑或蛋撻品牌,好像沒芝士就不能活。但是,芝士都是國外進口。

另外,說說烘焙的用油市場。安佳(新西蘭恒天然)、日本不二(日資)、南僑(臺資)這三個品牌占據了中高端烘焙的用油市場,其他國產油廠主要以中低端品牌為目標市場。幼砂糖以韓國生產為主,現在國內山東有幾個廠可以生產,但也用來冒充進口。

還有高端品牌使用的面粉,一般都使用在國內生產的面粉,但在國內生產的烘焙用粉都要添加來自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地的面粉,以提高面粉品質,同時和國家的糧食進口政策有關系,這個里面有很大的文章。

可可制品?不好意思,被國外品牌壟斷,全球高端通用為荷蘭的可可制品系列。

還有很多,譬如水果制品中,果蓉基本一線品牌均為法國原裝進口(寶茸、安德魯等);水果罐頭原料主要來自南非的黃桃(芝蘭雅,臺資企業);急凍榴蓮則主要進口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憨子不忍再說。

未來“餐飲芯片”危機預判 ?

從本文前面“人民日報”的信號可以預判:大量美國農產品將進入中國,中國的食材依賴問題更為嚴重。

過度依賴進口的后果是什么?

首先,中國餐飲會失去定價權。上游原料受制于人,價格完全是別人說了算,我們能做的只有提高下游產品的價格,順次傳導到終端產品。普通人穿的用的最終制成品都會漲價,影響消費者利益。

其次,更嚴重的是產業安全受到影響。依賴進口,如果哪一天對方停止供應,就無法正常運行,下游往往更措手不及(餐飲即為典型)。所以糧食為什么不能有過高的進口依存度,就是這個道理。

從這次中美貿易戰,我們就可以深刻感受到這一點。美國稍摳電子芯片,我們就感覺如臨大敵,細想,大不了泛娛樂衰退點,大不了自動化改為機械化或手工,GDP下滑,失業率增高。但是,食材如果被美國摳住咽喉,那可不是簡單的沒有芯片倒退GDP的問題了。

我們自己很可悲的是:身邊周圍,處處都是毫無信仰的消費型網站APP、消費型媒體、消費型貸款、消費型金融,精英像傻逼一樣鼓吹“大消費”,民眾被迫扭曲理解“內需”概念,如今,13億人對物質的眷戀、對美食的貪婪登峰造極,我國民眾當前的消費欲望與消費力前無古人。不遠的將來,我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后最浪費資源的國家之一。

預判:餐飲未來對手原來是TA? ?

我國餐飲行業規模巨大,2017年餐飲行業規模超4萬億元。不少優質餐飲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取得了不俗的估值。

以上只是中國少數上市餐飲的價值數據,還有諸多近幾年出盡風頭的新派餐飲創業公司。每一輪融資都在幫他們疊加估值。

餐飲人,在資本的光環下,開始嘚瑟。

這些數據乍看很光鮮,其實,無非是估值而已,可以嘚瑟一下,千萬別當真。

憨子還預測一個場景:一個獨角獸型的奶茶、烘焙或輕餐飲公司,由于金融資本早就介入,于是IPO成為當然。該公司業績持續上漲,利潤也達到上市要求,辛辛苦苦3年IPO,終于,有一天,材料抵達初審會、發審會,在裁定是否可以上市關鍵時刻,突然,兩會以“主要食材不在國內,存在巨大風險”為帽子扣下來,過不了會!這絕對也是合乎我國上市邏輯的。

憨子還預測一個場景:做餐飲平臺的美團點評,未來不可能不做餐飲。做食材的公司,未來自然而然延伸到做餐飲。餐飲品牌以為對手是另外一個餐飲品牌,未來會驚悚:原來是美團點評,原來是食材商大鱷。

正在嘚瑟的餐飲品牌,少數可能被并購,成為食材業務的下游延展,這算好的。多數會慢慢消亡,其實,一直只是上游食材試錯的下游門店。

不可能?看看他山之石:做操作系統的微軟做了電腦、手機;做網絡平臺的谷歌做了手機、汽車;做線上的天貓干了一個天貓便利店;做打車的滴滴,未來怎么可能不考慮做汽車。

吳憨子

30

文章

91924

閱讀量

春筍餐渠聯合創始人,拼牌子創始人,擅長:飲食渠道連鎖資本的運營,投資賒店老酒、面包好了、月滿大江、蝦嘚瑟、顧小蠻、24招牌茶等飲食品牌,運營春筍餐渠、拼牌子等渠道連鎖資本公司。個人微信:McKinsin。

最新文章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