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借勢“雙11”,先洞察消費者的“從心所欲”
吳憨子 · 2017-11-14 21:31:00 來源:紅餐網
雙11,為什么以往的營銷方案現在卻沒用了?顧客變精明了還是方法out了?紅餐網專欄作者吳憨子告訴你,這里有一套玩法。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吳憨子(微信號:mckinsin)原創并授權發布;
2017年天貓雙11,成交額超1682億元,支付寶支付筆數14.8億,物流訂單量達8.12億單參與雙11的全球網民覆蓋了225個國家和地區。
很多網友都在調侃自己參與了一個1682億的大項目,而線上熱鬧線下的群體也不甘示弱,各種實體店也在門店掛起了雙11的條幅。
反觀一直愛蹭熱點的餐飲行業,今年雙11反而十分安靜。只有一些品牌在自己的公號上推送了一些雙11文案,線下門店連關于雙11活動的告示都沒有。
為什么餐飲行業都不愛蹭熱度了呢?還是往年蹭的熱度已經不靈了,所以才會這樣?
餐飲“雙11”玩法五花八門,但是,玩法背后,是對年輕食客們心思洞察的入木三分,其實這有一套做法。
一、錨定效應:“占便宜”的安慰心理 ?
占便宜心理并非新發現,但千年以來卻是商家屢試不爽的“法寶”,自從有了“商品交換”這樣的行為后,沒有幾個人能夠逃脫得了這一心理法則,這也是助力“雙十一”的第一大心理學魔鬼:來吧,有便宜可占了!雙十一最大的賣點就是:瘋狂折扣,給每個人都拋了一個高價的錨。
心理學中的“錨定效應”現象,指人們在做決定或下判斷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響,該信息猶如一個沉重的錨,沉到了海底,讓你的思維以該信息為基準,在它的一定范圍內做判斷,而這樣的判斷往往會造成決策的偏誤。 “五折”“專場價”“買一送一”“限送”這博人眼球的促銷刺激著每個人的神經,再不去占便宜就要后悔到明年的“雙十一”了。?
二、從眾心理:商業群體的野蠻狂歡 ?
烏合之眾是極容易受人影響的,食客追求的是一種集體狂歡。單身狗們抱團撒野,敗家娘們建群團購。在一個商業時代,沒有幾個人可以獨善其身。雙十一玩餐廳,吃的不是飯菜,吃的是刺激。這種心理反映在雙十一的全民狂歡中,是群體盲動的無集識,人們樂于在雙十一中屈從消費,盲目攀比,享受從個體購物到集體競爭的雙重刺激。
1908年出版的心理學經典《社會心理學引論》一書中,提出人類有11種本能,其中的兩種“屈從本能”和“群居本能”就是從眾心理的根源之一。
三、麥克斯韋爾定律:這一次,我可能是幸運的 ?
相比墨菲定律總提醒我們咋這么倒霉?麥克斯韋爾定律顯然更受敗家娘們的歡迎,它暗示自己我們不僅能飛,還能飛上天空飛向太空......意思就是雙11之前,你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幸運兒。這就是商家的必殺技:秒殺競爭機制。各種秒殺帶來的誘惑讓他們奮不顧身前赴后繼,以雞血能量爆棚的狀態活成了商家最愛的模樣,誰還不是小仙女咋滴!
秒殺競購行為,引發了麥克斯韋爾定律。不成功便成仁,成功了產生被餡餅砸中的眩暈感,暈暈乎乎繼續購物,不成功只惱恨這該死的龜爬網速,抱著下一單一定手到擒來的心理繼續瘋狂競爭。不管怎樣,麥克斯韋爾定律已經牢牢掌控了她們。
四、合算交易偏見:“偽理性”的非理性判斷 ?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遭遇過這種“套路”:口渴想買一杯飲料,這一杯原價20,促銷價15,正在猶豫買還是不買?發現另一杯原價25也是促銷到15時,兩相對比,毫不猶豫的買下了第二杯,多么合算?。〉习鍏s在心里得意地笑,其實他想賣的正是25元的飲料,而我們最后卻發現,這杯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口味。
人們在決定是否購買一樣東西時,衡量的應該是性價比。但我們做購買決策時,卻又老愛盤算著另外一項——交易帶來的效用,即老想著錢花的低于參考價越多,我就越合算。交易效用理論,又稱合算交易偏見,最早由芝加哥大學的塞勒教授提出,他認為,合算交易偏見的存在會使得人民經常做出欠理性的購買決策。這種合算交易偏見的存在,經常使我們做出了非理性的購買判斷。在自我意淫賺到多少的世界里,沖動地掉進賣家的商業陷阱中。
五、思維定勢心理:不搶點東西怎么對得起雙11 ?
過年必看春晚,生日必吃蛋糕,情人節必送玫瑰,雙11必買買買。這就是一種默契的心理定勢。當雙11買買買深入骨髓時,這種全民shopping的動作已成為國人甩也甩不掉的心理烙印,進而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的積累。這是多么強大而可怕的商業資本啊!
思維定勢(Thinking Set),也稱“慣性思維”,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簡單來說,洞察“雙十一”背后的這些心理底層,是創意各類餐廳促銷的指南針。理解食客,食客買單。 餐飲品牌的“雙11”,是一套通過順勢、造勢、借勢等方式,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銷售的營銷策略。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