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餐飲軟件和SaaS餐飲管理軟件有什么區別?
王濟民 · 2016-11-16 09:36:42 來源:紅餐網
最近有不少客戶以及渠道合作伙伴問我,傳統餐飲軟件與SaaS餐飲管理軟件到底有什么區別,我考慮還是整理一下思路,寫成此篇,算是給大家一個統一的回復。
近年來SaaS成為一個大趨勢,行業中接受SaaS餐飲的餐飲商戶越來越多,但是也有部分商戶也不是很理解,部分渠道代理商的認識也挺模糊,說不清到底SaaS與傳統餐飲軟件的區別,甚至還有不少的誤區。
我想就從產品、人才以及公司運營等幾個方面給大家說一下傳統餐飲軟件與SaaS餐飲管理軟件的區別。
一
首先,產品層面最重要的差別在于技術架構上的變化。傳統餐飲軟件都是架構在本地,而SaaS軟件架構在云端,這一技術上的重大區別導致了后續一系列傳統軟件與SaaS軟件的重大區別。
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互聯網發展了,上網成為越來越簡單、容易、經濟便宜的事情,市場變化了,消費者越來越待在網上、待在手機上,這一現象在餐飲上有直觀的反映: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來預定、叫外賣、拍照菜品、分享朋友圈、然后繼續網上自助點菜、自助支付、自助成為會員等。
因此,餐飲企業必須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必須為消費者提供基于互聯網的諸多服務。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將,餐飲商戶選擇基于互聯網的SaaS管理軟件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是時代的需要。
二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基于互聯網云端技術的變化,與傳統軟件相比,SaaS餐飲管理軟件在功能上具備了不斷更新與完善的特性。
傳統餐飲軟件給到客戶手里就是最終版了,很少、幾乎沒有傳統餐飲軟件可以為客戶提供版本的更新升級服務的,因為對于傳統餐飲軟件來說,版本升級的操作成本太過高昂,需要一家店、一家店到現場去做更新,人工成本、時間成本都很高。
但是對于SaaS餐飲軟件來說每周產品線,大的版本升級每月都有,這是本來就是SaaS餐飲軟件的常態,因此,客戶拿到手的產品不是最終版,恰恰是開始合作的起點,你在功能上有什么需求,或許下個版本就有了。
同時SaaS軟件的這一特性還帶來快速部署和維護方便的特點。嘩啦啦在今年國慶期間用了3天時間遠程為一個商戶快速切換了42家門店的案例,就是一個最典型、最有說服力的案例。
三
由于技術架構云端化的這個特性,使得SaaS餐飲管理軟件可以服務于大量的餐飲商戶,商戶越多,軟件的價格就會越便宜,軟件本身的價格可以趨向于零。
但是SaaS軟件產品不僅僅有產品,也有服務,兩者缺一不可,而服務是不可能免費,因此,SaaS軟件與傳統軟件相比,價格上有非常大的優惠,特別對于連鎖餐飲企業熔巖,之前傳統的餐飲軟件為連鎖餐飲企業服務的報價動輒幾百萬、幾千萬,這是很多小門店、大連鎖的餐飲企業所不敢想象的。
隨著SaaS時代的到來,使得這些小門店大連鎖的連鎖餐飲企業、特別是通過加盟連鎖拓展業務的企業,也有了可以比肩傳統餐飲軟件幾百萬、幾千萬功能的系統,這就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普惠現象。
四
傳統餐飲軟件與SaaS餐飲管理軟件還有一個重大區別體現在服務方面。傳統軟件所謂的服務僅僅限于對系統的維護,而SaaS軟件的互聯網化特性,使得在服務方面引入了運營的概念,也就是不光保證系統的正常使用就行了,在如何用好軟件、用好系統提供的眾多在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管理模式方面的運營服務。
當然,這些服務不一定是SaaS軟件公司提供的,有可能是基于SaaS的生態開放系統上的伙伴提供的服務。開放,連接,以及由此帶來的深刻變化,也是傳統餐飲軟件無法企及的,也是SaaS軟件的重大特性之一。
五
安全方面的區別。本來SaaS軟件最容易受到商戶質疑的特性就是其安全性,總是有人直觀地認為SaaS軟件在云端,數據安全沒有傳統軟件強。
其實恰恰相反,SaaS軟件由于在云端,且為眾多的餐飲商戶服務,因此對于數據的安全性的考量遠遠高于傳統餐飲軟件。
首先是物理空間的備份,有實力的SaaS軟件務必提供分出不同地域的數據中心災備服務,舉例,數據中心可以在北京或者上海兩個不同的服務器數據托管中心提供互為災難備份的服務,同時,在同一數據中心內,服務器數據的備份也是嚴格按照金融及的服務體系來做的。第三,在數據訪問及數據傳輸方面,有嚴格的加密措施,并有監控機制,這些嚴格的管理制度保障,一切都是按照金融級的安全措施在執行,最大限度地保障數據的安全。
反觀傳統餐飲軟件,往往會有服務器被偷、被強制沒收的情況,這對于SaaS云托管服務來說,是不可能發生這類情況。
六
客戶群體也在發生悄然的變化。傳統餐飲軟件的客戶群體往往都是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餐廳,隨著中國餐飲從高端餐飲想大眾顫音的結構性轉型,小型餐飲、小門店大連鎖餐廳逐步成為主流,這樣的主流市場群體承受不了以往傳統軟件的高昂的、動輒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的產品費用。
SaaS軟件用較少的費用滿足了連鎖餐飲企業的管理需求,使得那些小而美餐飲門店。單品策略小型門店、甚至是檔口式5-10平方式起步的餐廳,都可以承受SaaS化的餐飲管理軟件,這的確是因為技術進步帶來的巨大變化。
七
大數據與智能化區別。傳統餐飲軟件在各個業務環節大多是孤立的,無法聯通的,最常見的就是所謂“八國聯軍”現象,收銀、會員、庫存、供應鏈、辦公、財務、人事等系統往往都是各自獨立的,無法統一,要進行數據挖掘困難重重。
SaaS餐飲管理軟件,由于其云端化的特征,不僅僅自身的業務系統可以完全打通,覆蓋全部餐飲業務環節,而且由于互聯網的開發特征還可以與餐飲產業生態鏈上的業務系統打通與數據共享,可以形成一餐飲管理系統為核心的大數據體系,這是未來餐飲行業走向智能化的唯一基礎與前提,SaaS可以通過搜索服務、數據分析與挖掘服務、預測服務等實現餐飲業務的智能化服務。
八
從產品層面上升到公司層面,首先是傳統軟件與SaaS軟件對人才的要求不一樣,人才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餐飲軟件形象地說法是往往5-6個人、7-8條槍就可以支撐一家公司,因此傳統餐飲軟件保守估計在全國一定會有5000家公司。
而SaaS餐飲管理軟件因為對云端技術要求的提高,特別是對海量數據大規模同時并發且系統必須保持持續穩定的需求,對系統的架構、數據庫的結構要求以及軟件的質量要求提升到從來沒有過的高度,因此技術門檻大大提高,這背后實際上就是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這就是為什么是傳統餐飲軟件很難直接轉型到SaaS軟件的重要原因。
九
隨之而來的就是公司發展模式的區別,SaaS軟件對資金的需求大大提高;傳統餐飲軟件之所以可以有數千家可以生存,就是因為小公司可以通過賣軟件直接盈利,但是對于SaaS餐飲軟件了來說,前期對技術、人才的布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于公司來說融資能力成為生存與發展的關鍵能力之一,這也是傳統餐飲軟件與SaaS餐飲軟件的重大區別。
就是說傳統餐飲軟件是以賣軟件為生,而SaaS餐飲管理軟件公司則是以為餐飲企業提供大數據、云計算為基本特征的智能化增值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互聯網服務商,兩者的業務內容與發展模式有根本區別。
最后,還要說一說目前市場普遍存在的一種半SaaS模式,就是部分模塊采用SaaS模式、部分模塊采用傳統模式,有人問我這樣的模式是否行得通。我的回答十分干脆,這一定是行不通的。
原因十分簡單,這種模式多半是因為既得利益的考慮,不是遵循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完全是一廂情愿的做法,已經不斷有實踐證明這種模式的最終是行不通的。
最知名的案例莫過于阿里集團淘點點,餐飲行業許多人都知道,這個曾經雄心勃勃希望與線下占主流市場的餐飲軟件做對接徹底打通線上與線下餐飲業務的項目(也就是線上淘點點對接線下各種傳統餐飲軟件)半SaaS項目,號稱投入十億資金,在全國10多個城市推廣,歷時一年,最后還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退卻了、失敗了,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一個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產品,面對千差萬別的線下傳統的餐飲軟件系統,雖然說理論上可以打通,但是實際操作上幾乎沒有可能性。
因為任何餐飲管理軟件都是要通過現場人工更新餐能完成版本升級,但是互聯網化的SaaS軟件系統可以十分方便地更新、升級,兩者不僅無法同步更新,而且完成升級的成本和方便程度也相差太大,導致線下軟件在實際操作中遠遠無法跟上線上更新的速度,這就注定了SaaS餐飲軟件與傳統餐飲軟件在基因上的不同導致的根本無法在實際使用中完成同對接,因此再好的SaaS產品也無法落地,或者落地成本高昂,不具備可操作性。
可是,目前市場上依然有為數不少的這樣半SaaS餐飲管理系統,有些是因為不可能完全拋棄現有的傳統餐飲軟件,有些是因為資本的推動以傳統軟件為主體收購了一些SaaS模塊,這些產品最后的結局要么是推倒重來,要么就會慘遭市場淘汰,別無他途。
結論,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隨著市場與消費行為的大規模向互聯網和移動端遷移,餐飲企業應用SaaS管理系統是一個大趨勢。 ?
同時,未來它應該能夠向餐飲企業提供全部業務環節(從前端消費者預定、排隊、自助點單、自助會員、自助儲值、自助支付,到后端廚房自動分單打印、庫存與采購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全部餐飲品類(正餐、火鍋、快餐、咖啡、烘焙、簡餐、休閑餐等),全部經營類別(直營、合作、加盟),全部連鎖規模(單店、小規模連鎖10家以內、中等規模連鎖100家以內,以及大規模連鎖100家以上)都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并在此基礎上為餐飲企業提供大數據和智能化的增值服務。這就是嘩啦啦目前努力的方向。
本文作者王濟民(微信:jawang1978),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