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蠻椒郭博楠:麻辣燙也能小蠻腰!堅持差異化外賣戰略,“紅海”不再紅
八球 · 2017-10-20 14:44:00 來源:紅餐網
大街上,張亮、楊國福隨處可見,還有成百上千的麻辣燙品牌遍布全國大小城市。
在這競爭白熱化的市場里,小蠻椒發展到現在,業績最差的日單量是293單,單均價40元以上,店面的日平均訂單數量在330單以上。
“我開到第二家,就砍掉了60%的堂食,專注做產品體驗,走差異化路線。” 創始人郭博楠說。
1.要給產品減負減壓,60款SKU足矣 ?
產品越多,意味著轉化率可能會更高。
太少的產品,可能會流失一部分顧客。減少產品品類對一個餐飲老板來說,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
在他看來,60是麻辣燙食材種類的分水嶺。
60種以下的話,一方面可以保證每一種食材的品質;另一方面,點外賣的客戶體驗是最好的,還可以留下對品牌很好的記憶感 。
2.要勇于試錯,追求更好的出餐效率? ?
300多單,差不多相當于400人用餐,比照堂食20分鐘的翻臺時間,也得5個多小時才能完成。
想實現多人同時用餐,就得依賴于外賣,廚房動線 是門店產能的關鍵因素。
在外賣運營期間,郭博楠帶領團隊,對門店的動線進行不下上百次地討論,進行六次大的動線改造升級。
“我們改店的成本比開店的成本還高,2016年光改店費用就支出了70多萬,但是涉及到產能的問題,動線必須得合理。”
如今,小蠻椒的店型多以50多平的門店為主,完全沒有堂食,50平米幾乎全部作為廚房用地,18個爐子,配置2人,31秒就能出一份餐。
3.打折已經淪為大眾營銷,體驗才能搞定用戶 ?
上海平均麻辣燙客單價為18元,小蠻椒的實收價比平均水平還高得多。
現在打折、滿減等活動是外賣行業里的一個風氣。不打折是不行的,但只做一個普通的打折營銷,“我們的折扣是最低、最小的”。
門店和產品就像包裝和衣服的關系,包裝格調高就容易讓顧客一見鐘情,然而,任何美食被奉為經典,始終是靠食物本身的魅力,不好吃還是不會獲得持久地轉化,麻辣燙也是一樣。
從一開始的幾單,到幾十單,最后穩定到店均300多單,占據了上海區域麻辣燙品類的第一。
不禁讓人深思,在浮躁的外賣氛圍下,產品主義時代,不遠矣。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外賣頭條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