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運營黃金三法則,學會后想不紅都困難!
食話君 · 2017-09-11 16:33:28 來源:紅餐網
每一家餐廳成功的運營模式是無法復制的,但有意思的是,它們的運行軌跡卻大抵相同,如果我們掌握了這些軌跡上的重要連接點,我們也能在自己的餐飲地圖上,開辟出一條理想的路線。
知乎上說,符合一定條件的動點所形成的圖形,或者說,符合一定條件的點的全體所組成的集合,叫做滿足該條件的軌跡。也就是說要想達到餐廳成功,生意紅火,品牌響亮的目的,必須要有符合一定條件的點組成集合,這些特定的點我稱它們為"黃金三法則。”
環境影響法則
上初中的時候,班主任對我們班講:“每一位同學隨時做到自己的腳下沒有垃圾,有垃圾一定要及時清理,不然教室干凈整潔的環境就很難維持下去,只要有一個同學課桌下有垃圾,那么咱們班這周的衛生紅旗肯定就拿不到了。”我當時調皮,不以為然。偷偷地往教室的走道中間丟了一團廢紙。結果這周的班級衛生紅旗果真就沒有評上。原因在現在看來,特別簡單。人會受環境的影響,如果一個特別干凈整潔的地方,一塵不染沒有一點垃圾,那么人就會下意識的約束自己不能亂丟垃圾;而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周圍有一個人亂丟垃圾或者有一處地方很臟,那么整潔的環境就很難維持,你扔我也扔,反正地上已經有垃圾,所以就很難再干凈了。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破窗理論”,一個建筑有少許的窗戶是破的,如果那些窗都沒有被及時修理好,很快就會有人來破壞其他窗戶,甚至闖入建筑內實施犯罪。相同的道理,一面干凈的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理掉,很快的,整面墻很快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的垃圾;如果鄰居在公用空間擺放了一些不想丟掉的東西,不會過多久就會有其它的鄰居也會占用公用空間來擺放自己的東西,直到有一天所有公用空間被占滿,而且隨著空間剩余越少,被占滿的速度將越快……
環境對于消費者來說,也能起到微妙的作用,他們會深受周圍環境和周圍人格的影響決定消費行為。
我們看到一家店門口,排著長隊,一定會覺得有好東西,或者是能撿到便宜,就不由自主的上前“湊熱鬧”;我們看到賣葡萄的攤主圍著很多人,其中一個顧客大叔講了一句,你這葡萄賣這么貴走后,接著旁邊的顧客猶豫了下,也離開了;你的朋友圈被一家餐廳的美食刷屏,你也決定周末帶上女友一起去吃;有好多同事向你推薦最新款的化妝品,于是你也籌算著買……
如果我們的環境能被我們刻意制造,那么天下將沒有難做的生意。我認為環境是可以通過方法制造或扭轉局面的,換句話說,通過制造環境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通過改變環境扭轉我們不愿看到、不愿發生的局面。就像一個產品預售的網頁,除了預售功能之外,旁邊加上結束倒計時、滾動用戶預購信息、設置排行榜等等,一系列看似不經意的堆砌,都是一場精心的設計。
分享基因法則
前陣子建軍90周年,人民日報新媒體出了一個“穿上軍裝”的H5網頁,想必大家仍記憶猶新,你可以把自己的照片上傳上去,5秒內網頁就會自動生成你“穿上軍裝”的照片,并可以免費保存到手機相簿,或者把“軍裝照”分享朋友圈。在“軍裝照”剛出來的那會,就立刻引爆了朋友圈,據人民日報新媒體主人丁偉爆料,這款“軍裝照“H5上線兩天內,PV超過1.2億,每分鐘在線人數達17萬,而騰訊副總裁邱躍鵬稱該H5頁面迄今為止PV已超過10億,最高峰時1分鐘內117萬人同時生成自己的“軍裝照”!
H5網頁本身并不具備這般“魔力”,而“軍裝照”H5能一夜變成“爆品”,刷爆10億人的朋友圈,具有如此之大的能量,背后的原理,其實就是當具有分享基因的產品,加上微創新,觸發了環境因素,迸發巨大到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能……
環境:建軍90周年,愛國主義彌漫,紅旗飄飄,國歌嘹亮,軍姿颯爽的大閱兵。
(愛國主義大背景渲染下)
分享基因:操作簡單、生成速度快、新鮮好玩、不難看。
(具有自傳播特質、強大的附著力)
微創新:輕應用,自帶美顏,騰訊云加速處理。
(提高性能,極致的用戶體驗)
這個案例,對于做餐飲的我們,是具有啟發意義的,很多時候我們做營銷活動、研發新菜品、餐廳裝修、社群互動,都需要嵌入分享基因。而這個分享基因,一定是具有自傳播特質、有強大附著力、并且能激活人某方面情感、觸發某種情結。制造分享基因的方法:
第一步:拆解和尋找。
拆解就是把整體分解為局部的過程,可以按結構、作用、步驟或某個特定視角進行拆解,尋找就是將已拆解的局部或元素,尋找出它們與傳統、同行的差異點,并找出最具有提升“潛力”和被分享價值的部分。
第二步:縮放和思考。
對尋找出來的局部或元素,進行價值放大和縮小的假設,思考這個局部或元素,價值放大和縮小后,對整體的影響是細微還是存在很大差異,如果存在很大差異,那么非常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接下來就圍繞這個突破口,進行思考,這突破口是否值得進一步的“改造”或“重構”,假想完成之后,用戶對于產品(購買)、價值(分享)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分別是什么?
第三步:聯想和設計。
如果將被我們“改造”或“重構”的部分,它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都有,并且內在動機明顯大于外在動機,那么這部分就是值得被我們開發和深度挖掘的。接下來就要產生豐富聯想,對這個部分進行意識形態或無意識形態的關聯,找到能夠呈現或突出你想表達的點的完善形式,并以個性化、互異化、簡潔化為導向,進行設計。
第四步:小規模曝光和擴散。
當你設計完具有分享基因的"產品",你就要讓這個“產品"被發現,而最好的”被發現“方法就是小規模的曝光。小規模的意思就是有針對性的小群體,他們可以是最擅長活躍樂意嘗試新鮮事物的學生群體,也可以是有較強消費意識的白領群體,具體得結合你的產品屬性,去進行小規模小群體的曝光。接著你會認為有小規模的曝光之后應該是大范圍的擴散,其實并不是,還是得繼續進行小規模的擴散,而這次擴散,是以數量形式的增長擴散,比如你之前擴散了5個小群體,那么這次就要擴散10個小群體,甚至20、30、50個小群體,來制造影響,因為只有當小群體的擴張到一定程度,才能激起大范圍的集中爆發。
微創新法則
我們一直說,“變”才是最好的“不變”。餐飲自媒體圈的朋友一直都在說:“2017上半年倒閉的商家超80%”、“餐飲業將面臨生死大洗牌”,部分餐飲老板高喊:“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而事實上,很多餐廳、餐飲品牌缺乏創新或創新的意識。
創新分為兩種:一種是顛覆性創新,是由Innosight公司的創始人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顛覆性創新是引入新技術、產品或者服務推動變革,并在市場競爭中或取得優勢,顧名思義,是新概念推翻傳統束縛,新的替代老的,徹底的變革。舉個栗子:打火機替代了火柴、手機替代了BP機、點燈替代了煤油燈、汽車替代了馬車,這就是顛覆性的創新。
另外一種就是微創新。微創新的概念就是好的產品其實不需要顛覆,只要微小的改進就能讓用戶尖叫。舉個栗子,微信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微信紅包、搖一搖功能;Snapchat兩個福斯坦大學的大學生研發了“閱后即焚”的功能;QQ郵箱增加了漂流瓶;ipod把傳統的mp3的顯示屏整沒了;車管所增加了在線繳費扣分的功能;醫院就醫開通了網上掛號功能;蘋果7HOME鍵從原來的物理改為觸摸方式……這些細小的改變,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是微創新。而微創新的方法是:
第一步:拆解和尋找。
拆解就是把整體分解為局部的過程,可以按結構、作用、步驟或某個特定視角進行拆解,尋找就是將已拆解的局部或元素,尋找出它們與傳統、同行的差異點,并找出最具有提升“潛力”的部分。
第二步:縮放和增減。
對尋找出來的局部或元素,進行價值放大和縮小的假設,思考這個局部或元素,價值放大和縮小后,對整體的影響是細微還是存在很大差異,如果存在很大差異,那么非常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再去考慮增加(賦能),或刪減(步驟或元素),來和原先產品進行對比,總結出這樣做的好處與壞處,是否能激發用戶需求,或提升體驗,并建立初步方案。
第三步:構思和設計。
構思指將初步方案走向完整方案的思考模擬過程,你可以對你的初步方案進行一些有趣事物的關聯,通過這些關聯,發現共同點,并考慮是否能夠“移植”,來豐富方案的完整與創造性。然后再從增強體驗為首驅,進行設計。
第四步:試錯和改良。
當產品的設計出來后,我們內部先要不斷進行試錯,來發現體驗感和需求感是否還匱乏,或還能夠再提升,或提出哪些不合理影響體驗的環節,或毫無卵用的元素,做到簡單極致的體驗與交互。試錯后再將這些缺口,進行改良和“填補”。
結語
一個成功的餐廳,一個好的項目,并定是擁有“分享基因”為前提,對它進行“微創新”,然后在“環境”的作用沖擊下,激發存儲的“能量”,才會容易獲得“爆發”,達到最終目的。而整個過程,歸根到底,是需要我們思維不斷地修行、認知不斷地提升、洞察不斷地積累,才能夠形成的。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天下餐飲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