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昂貴的房租,餐飲企業難道只能忍氣吞聲,坐以待斃嗎?
田廣利 · 2018-06-27 10:12:45 來源:紅餐網
我是田廣利。當前宏觀經濟、餐飲大環境可謂是驚濤駭浪,危機四伏。餐飲老板們像船長一樣,駕駛著各自的“小船”乘風破浪,險象叢生。這種情況下,每位船長都需要有人幫助“定位”,以便“逢兇化吉”。
這不,最近有一位餐飲老板遇到難題,向我求助:
田老師:目前餐飲真是一鋪難求!好鋪位轉讓費太高,鋪租也很貴,不好的線下流量又很低,必須靠其它因素來彌補!您請對這個選址問題有什么看法和好的建議嗎?
租金貴,是世界各國大城市的普遍現象。這就逼著餐飲企業采取各種方法提高效率:更簡單的菜品,更高的價格,更少更快的服務,更少生產加工環節,更廣泛的收入來源等。最終體現為高平效,也會體現為高人效。
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城市相比,我國的商鋪還需要承擔房地產泡沫帶來的變態房租。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為《餐飲成本高的真相:被征5道“房價稅”》,5道“房價稅”包括:
第1道:餐廳房租,直接計入經營成本
第2道:員工宿舍房租,體現在福利上。
第3道:企業所有成員買房或租房的支出,體現在工資上。
第4道:餐廳食材供應商的房租,會加價到食材上。
第5道:企業總部、工廠、庫房的房租,會分攤給餐廳。
高房價導致高房租,不僅是餐飲商鋪,寫字樓、工業地產也是如此。這使得包括餐飲在內的各行各業的企業不堪重負,紛紛外逃或關閉。留下來的企業也都是忍辱負重,未來一片不光明。
另外,受經濟下滑、互聯網沖擊、外貿出口受限等因素影響,從各行各業逃出來的資本和人員,盲目涌入餐飲,紛紛開餐廳,擴大了對餐飲商鋪的需求,也直接推高了房租,這可以說是“集體自殺”。
再有,房價最高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外流相當厲害,同樣的商圈、同樣的店址所能貢獻的客源比前幾年少了許多。線下客源明顯減少,房租卻大幅上升,這就是“殺雞取卵”。
更要命的是,互聯網搶走了線下客源,實際上所有商業地產都貶值的很厲害,但是受房價、餐飲惡性競爭的影響,房租不降而升,這顯然是“搞死”餐飲的節奏。
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
高昂的房租之所以無法承受,因為沒辦法向顧客轉嫁。這種情況下的根本解決之道有兩個:
一是大量餐廳倒閉(比如50%倒閉),實現新的供求平衡。
二是房地產崩盤,房價回到應有的水平。
導致房租高的因素,有的是“N座大山”所為,有的是數以百萬計的“烏合之眾”所為,弱小的企業對此無能為力,只能忍氣吞聲,自找生路。
面對昂貴的房租,餐飲企業怎樣定位自己,在高房租下求生呢?我的建議如下:
首先,要做好企業資源投放方向定位。努力提高效率 是企業自身能控制的根本解決辦法,這要求企業把資源投放方向由外轉向內,努力練內功,通過更高的價格、更少更快的服務、更簡單的菜品、更少的生產加工環節,以及通過外賣、零售等更廣泛的創收模式來增加利潤來源,讓餐廳有能力消化高昂的房租,獲得滿意的利潤。這需要復雜的調整和創新,挺難的。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效率,只對個別搶先行動的企業有效,對于整個餐飲行業來說是基本無效的,因為餐飲總需要是有天花板的。
其次,選址定位時要避開高租金的地段開店,可以采取一流商圈的二流、一流商圈三流位置,或者是二流商圈的二流位置開店,以減輕租金壓力。然后全力打造餐廳品牌,利用互聯網來引流。當然,這需要做好餐廳品類定位,不能選擇人均消費低的品類。
第三,餐廳品類定位時盡量不要選擇那些對便利性要求很高的餐飲業態或品類,比如快餐、飲品等。這是一流商圈二、三流位置餐廳取得成功的物質基礎。
第四,耐心等待。房地產泡沫總會破滅的,不然實體企業都跑光、死光了。涌向餐飲業惡性競爭的資本不可能總是前赴后繼,終歸會被消滅的。到那時,市場會恢復平靜,餐飲商鋪會回歸其本質:按照客源貢獻(數量和購買力)來計算租金價格,而不僅是按地段或商鋪的購置成本來計算房租,讓房東和餐廳能夠共存、共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損人利己。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歷史來看,金融和資本會周期性的推動房價的漲跌,目的是掠食實體經濟。這意味著房價、房租不會一直處于高峰,也不會一直處于低谷。開餐廳做餐飲就像炒股票一樣,需要低進、高出才行。也就是要在房價、房租低的時候搶占店址,在房價、房租漲到高點就要及時收手,甚至盡早退出。這樣才能踩準大周期,才能乘風破浪,而不是被風浪所吞噬。
從2003年18號文件把房地產確定為支柱型產業開始,到現在已經15年過去了,這期間房價翻了無數倍,實體企業的骨髓都快被榨干了。難道房價還會繼續再漲15年嗎?如果真的那樣,恐怕就會忘國了吧。
現在宏觀政策正以攻堅戰的態勢壓制金融、房地產,房價別說再漲15年了,恐怕連1.5年都撐不住了。餐飲企業作為草根、韭菜,現在最好的選擇是耐心等待,一邊苦強練內功,一邊等待春風再次吹起。如果盲目出頭,盲目開店,盲目發展,恐怕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