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餐快餐化和品牌連鎖化雙重夾擊下,70%夫妻老婆店將消失?
李春婷 · 2024-06-13 14:08:24 來源:筷玩思維
今年餐飲業內有一種觀點:70%夫妻老婆店即將消失,大品牌再次強勢下沉取而代之。
同時又有另一種觀點:餐飲業這幾年大浪淘沙,小店所剩無幾,隨著消費持續下行、失業以及就業的愈發困難,市場會有一大波餐飲小白入局餐飲。
以上說的好像是兩件事兒,但其實是一件事兒。在規模龐大又非常高頻消費的社區型餐飲中,過往的以夫妻經營為主的單店不再是主流;即使這種夫妻檔類型的餐飲創業者再次入局,也會被強勢連鎖品牌在社區的下沉店所打敗。
要知道,疫情三年以及當下明顯的消費降級態勢對餐飲業上上下下的打擊都很大,餓殍遍野,但同樣的重拳打在強壯的人身上和打在弱小者身上,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近些年,連鎖品牌也有規模化關店,為的是縮減成本開支、斷臂自保,但其品牌價值和資本支撐力絕對要高于靠“勤”為生的夫妻老婆店。
如今,這些夫妻檔重頭再來或者新的夫妻檔創業小白入局餐飲,究竟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在筷玩思維看來,答案恐怕也是悲觀的。這關乎中國餐飲業在疫情之后整體的發展趨勢,經過這場業界大浪,巨頭們已經嗅到了未來的財富動向,一旦邁開步伐,小夫妻店如何跟上?
如今夫妻檔餐飲店的優勢抵不過劣勢
餐飲人都知道,夫妻老婆店由來已久、有著如野草般的生命力,單店成本可以壓縮到極致;只要足夠勤快,并且保證菜品和基本的服務,曾經面對一輪輪連鎖品牌店的競爭,多年后仍然巋然不動。
但這些優勢在疫情期間乃至當下就無法發揮出來。系統性風險防范能力的缺失,讓這些夫妻店在重大打擊之下一蹶不振。
從根本上說,對于如何盈利、如何發展,夫妻店的視角就更弱。夫妻店經營者大多白手起家,為了壓低成本,自己包攬從采購、制作、銷售、管理、財務、售后等一切環節,一個人干三到五個人的活兒,把人效利用做到極致。
而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是要得到一個結果:賺到養家糊口的錢。這是根本要求,如果生意好,也會非常謹慎地擴展店面,但少有規模化運營的動力。
男女搭配,夫唱婦隨,這是最簡單的創業選擇。此時的夫妻店的優勢就處在臨界點,一旦規模化運營,之前所有的優勢就會向劣勢轉化。
臨界點之后有兩個趨勢:一種是不具備模式復制的能力,一個店可以干,多個店就玩不轉、管不過來了;另一種則是具備復制能力,夫妻從0到1一路自己創店,在整個開店創業過程中走過的坑都明明白白,能夠總結出一套體系,用來復制。
但是具備這種能力的夫妻店比例是非常低的。因為大多數夫妻店的根本目標是“賺些錢養家”,小富即安。且單店都會有夫妻不齊心的情況,做大之后夫妻共同管理模式的挑戰更大。
另一方面,街邊的夫妻店的經營目標和方式,決定了夫妻店利潤構成非常單一,就是靠菜品的營業收入,沒有其它利潤點,其結果就是大部分這種類型的小店都處在“餓不死,吃不飽”的狀態,進而跌入抗風險能力弱的惡性循環。
餐飲連鎖品牌入侵社區餐飲后,夫妻店幾乎沒有競爭優勢
如今,社會面和餐飲業重回正軌,大浪褪去,留在岸上的都是強者。夫妻店此時再次入局,無論從品牌、資本還是運營管理,勝算都太小。
夫妻老婆店的主戰場還是在城市、鄉鎮大大小小社區里的毛細血管中。
社區距離餐飲消費者是最近的,這里顧客密集、復購頻繁、傳播反饋效率高、消費需求旺盛,對品類的豐富性也要求多樣,相對商圈房租成本、裝修成本低,經營時間也更靈活……這些種種優點也正是過去夫妻店得以生存的基本條件。
而這些一旦被餐飲巨頭、大型連鎖注意到,同樣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品牌進商場不再是最優選擇,社區的種種優勢更加凸顯。
商場中的餐飲仍會持續發展,但是高速增長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主戰場從城市中心的商場下撤到更為廣闊的社區,這是后疫情時代餐飲業的劇變之一。
商場餐飲的娛樂社交屬性、聚會屬性將更加強化,而社區餐飲的便利性、解決基本三餐的民生性則更加具有持久穩定的生命力。人可以不逛商場、不聚會,但不能不吃飯。
社區作為剛需型餐飲品牌的匯集地,無疑是重要的戰場。特別是經歷過疫情,更多年輕的消費者也已經習慣或者接受了生活基本以社區為半徑,只要有滿足他們需求的社區餐飲店,他們的消費頻率也不會低。
那么,夫妻老婆店會保持優勢嗎?相信仍然會有一部分在撐過了資金鏈斷裂、閉店、成本升高等影響后,依然以自己難以復制的優秀口味再次贏得市場,但相對于蜂擁進社區的大玩家們來說,街邊夫妻店已經幾乎沒有喘息空間、無時無刻都在承受壓制,翻盤機會會越來越小。
經過多年的進階,成熟的餐飲品牌連鎖店的連鎖效應已經顯現,采購成本更低,服務、品質也更勝一籌,并且在裝修調性上更高大上。深入社區店,可以說是消費降級的同時消費升級,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近兩年來加速下沉社區的餐飲品牌發展的都不錯,如原先就定位社區的南城香、袁記云餃、吉祥餛飩,這些品牌都在加大開店的步伐;連不少過往只在商圈選址的頭部品牌(如海底撈)也開始掘金社區。
疫情之下,社區、商圈里關門撤店的個體餐飲商鋪幾乎都被連鎖餐飲品牌重新占領;有一定品牌效應的快餐小吃都不約而同地以更高標準、更輕盈的姿態,在自己所處的細分賽道確立標桿地位。
除此之外,夫妻店的固有弱勢就是規模化難,這個問題即使疫情過后也始終未解決,而其效率優勢也愈發被連鎖品牌的熟手擠壓。
更有碾壓性的是風險對抗能力。夫妻店的利潤很薄,既沒有大店的現金流支撐,又沒有品牌連鎖店的資本支持,很難扛過各種系統性風險。這次疫情就是最大的不可控風險——以夫妻店形式存在的個體工商戶是很難申請到銀行的貸款的。疫情過后,完全靠自己打拼的夫妻店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
對于未來的餐飲小白創業,選擇特許經營模式的品牌餐飲合作是優選
雖然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未來餐飲行業的超級紅利就在社區,但社區這塊巨大蛋糕并不能用大刀來瓜分。
再大的連鎖品牌,深入到毛細血管也必須做極致的減法。人員管理成本是品牌連鎖下沉的最大痛點。如何讓聘用的員工像夫妻店里的主人一樣高度自驅、高效工作、穩定發展,這就成為一個重大課題。
很奇妙,這反倒又跟夫妻老婆店很像了。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推論,品牌連鎖模式由家庭主體來經營并生長在社區,這將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事實上,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餐飲品牌看到了家庭經營者加入之后的效果了。而夫妻家庭創業者想在這個時期入局社區餐飲,除非已經有經驗、產品模型和成熟的供應鏈,否則最佳方案一定是和品牌餐飲合作。
舉個例子,單店最基本的社群營銷就要求有一定的互聯網思維,夫妻店往往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和認知,每天日常工作幾乎擠壓掉這些新方式的嘗試意愿。但這些如果是加盟了某個成熟品牌,就只需要根據品牌方的節奏和活動以及營銷物料來做就行了。
目前餐飲市場上有不少實力較強的品牌孵化服務商,它們往往有著多個標準化品牌,并且可以為夫妻型創業者、“餐飲小白”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包括市場調研、門店選址、VI設計、人員培訓、開店指導、運營指導、策劃營銷、料包供應、產品更新、24小時客服在線問題解答等服務。
在種種因素下,市場上的夫妻老婆店會越來越少,新進入市場的家庭型創業者更多都將以連鎖加盟店的形式出現。
無論是早餐的藍海市場,還是全時段運營的高頻覆蓋,抑或檔口模式的靈活,家庭經營者在與連鎖品牌合作后,都會大概率呈現出優勢疊加、劣勢削減的效果。
比如社區早餐店,傳統的夫妻老婆店層出不窮,但卻很難做大;品牌餐飲嘗試入場后,往往也因為需要非常勤勉的雇員,人力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打開局面。
而如果是由夫妻共同加盟一家品牌店,可以提供以早餐為主、輔以其它時段產品作為補充的小型社區餐廳,這樣就會解決掉上述問題。
再比如以產品現做現賣為特點的檔口店,夫妻店往往最大問題在于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的可靠性,品牌店的困境則在于現做部分的比例是否夠高。同樣,夫妻加盟也能最大程度規避這兩方面問題。
結語
在廣袤的中國餐飲地圖上,夫妻老婆店長久以來都是一個堅挺的門店類型。它們經歷了各種時代的變遷、遭遇過重重困難,由于其頑強的生命力存活至今。即使三年大疫過后,你仍然可以在某個街角窺見一個忙碌的家庭正在操持小店冒出的煙火氣。
只不過,它們整體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就如同曾經遍布街頭的老字號、豪華大酒樓一樣,逐漸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
而在大環境惡劣、競爭態勢如此加劇以及中餐快餐化的當下,夫妻檔餐飲創業卻并不會停止。他們仍然會權衡成本和自身能力、選擇最優的方案,令人欣慰的是,現在這種選擇正越來越多。
從另一方面來看,餐飲連鎖品牌也要看到這一大趨勢,真正打磨模型、做好服務,而不是變著花樣收割一波又一波餐飲小白。發揮家庭創業經營者們的種種優勢,讓他們實實在在賺到錢、平平穩穩成長,也是讓自身真正做到壯大的根本。
本文轉載自筷玩思維;記者:李春婷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