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態洗牌加劇、閉店率攀升,一家歇業的店會帶出哪些生意?
王穎麗 · 2023-10-08 13:44:43 來源:筷玩思維
對于一家餐飲門店來說,如果長期經營不善,那么這家店的終局必然會走向閉店。閉店是一家店經營與發展的結束,但同時又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這家店會被轉讓,無論轉讓與否,它會走入資產清算的過程,為了抵清債務或者折算現金,老板會對門店內還能賣錢的物品進行變賣。
資產變賣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兒,在餐飲業,現今它也形成了一個地方小產業,在地點上有餐飲/餐廚二手回收市場,在人物上有二手回收人,這類人還有一個“俗號”叫“餐飲禿鷲”,又或者是常規的餐飲回收販子,在餐飲二手回收市場這個生意上,它的故事由餐飲人和餐飲回收販子組成。
對于一家門店,哪些東西是可以回收的?
二手市場古來有之,過去叫黑市/鬼市,顧名思義,一般晚上才開,黑燈瞎火,人看不清,貨也迷糊,雙方交換信息或者交換商品等,只管交易,不管其它,無論是來歷不明或者黑物,都可以在此交易,但過去要進入二手市場,需要有人介紹,也可以說是潛在的“會員制”,一般人很少閑來無事進去瞎逛(只做精準客群,不需要無價值的流量)。
古代有二手交易市場,餐飲二手交易就比較少見,古代餐廳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古代餐廳需要的設備少,且經驗和設備都不具有可拆卸、可流通性。
當代現在一些城市還有鬼市的說法,少部分同樣是在夜間開市,而如今大多二手市場基本將營業時間放在了白天,不僅是來歷不明的東西少了,更是生意的合規化了。
二手市場很多,餐飲二手交易市場有些是混雜在常規二手交易市場,有些則是有獨立市場,當然還有一些走街餐飲回收販子,他們閑來無事會到街上去逛,看到那些寫著轉讓或正在搬離的門店,就會上去詢問有什么東西可收的。
從餐飲工具設備(烤箱、冰箱、燃氣灶、刀/燈具、風機、空調等),再到“軟裝”(通常不收桌椅,價值低且占位置),比如餐飲產品配方,又比如成敗的經營經驗,包括各類供應商價格及聯絡單等,甚至包括他這個人(不是人口販賣,而是事業轉介,介紹新事業)。
一家店可以賣的東西大致分為三類:其一是設備,其二是經驗,其三是人脈。二手市場做的既是變廢為寶的生意,也是人脈的生意,二流販子賣舊貨(做當地的生意),一流販子翻新賣(做全國的生意),特級販子回歸人的生意,眼里、手里、腦里就沒有不能賣的東西(也看價值和必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餐飲回收販子并非只做閉店的生意,還包括了有些門店對產品進行以舊換新,又或者門店升級、經營業務升級導致的設備更換等。
一家歇業的店會帶出哪些生意?
在疫情之后,餐飲業的門店數增長大爆發、洗牌加劇,這也使得(部分)餐飲回收販子的生意蒸蒸日上(有些可能也就夠溫飽,還有些并不賺錢),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一鯨落、萬物生(餐飲回收販子不做了,也會找同行進行資產變賣)。
餐飲回收販子的餐飲對象可不單是歇業退場的餐飲老板,他們出去看店,一來尋找貨源,二來尋找客源,貨源解決的是貨從哪來,解決供應;客源解決的是貨從哪去,也就是錢從哪來/賣給誰。
一些餐飲回收販子坐在門店等客戶上門介紹生意,要么是餐飲老板自己拉貨去賣,有些則是餐飲老板過來咨詢,談攏后安排人上門回收,還包括砸墻、拆燈、卸空調等這些業務,對于大貨,比如幾百斤重的大烤箱,餐飲老板還得付車費、搬運費(看價格,如果賣價夠低,自然“包郵”),聰明的販子知道哪些貨流通快、可以收,而哪些貨很難賣,得掂量著收。
敬業一些的則是走街去找客戶,看看哪里有好貨可以收,也看看哪里有新店開業、去推介自己手里囤著的二手設備。
對于新開業的餐飲人,有些是不知道哪里有二手設備可以買(不清楚還能這樣操作),有些則是擔心安全,也有新老板認為幾十萬都投進去了,也就不在乎那么幾萬塊的設備,老販子指出,愿意買二手設備的都是至少開了幾家店的老餐飲人,這些以自由餐飲人為主。
對于加盟的生意,大多設備必須向總部采購,他們更多是貨源,而不是買主。
餐飲回收販子做的生意是賺差價,一旦涉及到變賣,哪怕是九成新,出價都不會高于五折,一般價格在1-4折左右,比如一臺原價2500元好成色的冰箱,回收價在300-700元左右,出手可以賣800-1300元(如果要預留砍價空間,開價會更高),直買直賣價格空間較低,只出售給開店的餐飲人,走貨也不快。
一些大的餐飲回收販子有自己的倉庫,收到設備后進行檢測、清潔、包裝,可以賣給開店的餐飲人,也可以聯系廠家回收(也有二手當全新以折扣價賣),甚至通過二手平臺App(如閑魚、轉轉等)出售給全國賣家,突破地域和人群限制,商品流通會快一些。
如果長期積壓,則只能變賣廢品了(這叫看走眼,砸手里了)。
談餐飲二手生意的發展,從買賣設備到買賣信息
設備的回收還是有風險的,正常的商品買賣受消費權益法保護,而餐飲回收販子的買賣通常有別于此,低價買入,這個行為叫買斷,看走了眼,一切由販子承擔,餐飲賣家概不承擔售后。因為這個原因,也導致收購價低于五折,有些人認為餐飲販子趁火打劫,雖然有這個因素存在,但更多還是餐飲回收販子要對貨物負責,買到壞貨是一方面,買到死貨流通不了就是虧損了。
比如一些定制的設備,買入要加價,賣出則是難題,精明的餐飲回收販子也不去碰這些。
另一方面,餐飲回收販子不能不懂餐飲,他們得上街去看看哪些品類開的店多,開的店多就代表流通率高,貨源多也會使得回收價低(快流通、高利潤)。餐飲回收販子的生意較為特殊,有些賣家可能一輩子只打一次交道,極少個別餐飲人會打幾次交道,比如開茶飲虧了,再去開火鍋又賠了。有些賣家為了得到好價格,也會同時問好幾個餐飲回收販子,同行們競爭激烈。
有些老餐飲回收販子會在朋友圈賣貨(建立在朋友圈有客源的前提下),收到貨了,賣出貨了,都會在朋友圈發圖文。在當下,一些販子也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講述自己與餐飲人的故事。
收貨的時候與老板聊一聊,幾瓶啤酒下肚,餐飲老板還會和餐飲回收販子聊門店經營,從怎么入行到怎么虧損的、里面有哪些門道、合作生意有哪些弊端、哪些是需要注意的,這些東西都會講出來。
借此信息,餐飲回收販子可以在網絡給大家講餐飲故事、講餐飲創業經營的坑,包括哪些品牌不能加盟、加盟的問題在哪里,見多了,基本都門清。
但也有餐飲人對此不屑,認為敗招中只能看到敗局,中間有灰度地帶,敗局不一定通往贏局,風清揚又不是只會獨孤九劍,下場干和外場看是全然不同的,但這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少有資深餐飲人會向餐飲回收販子咨詢經營,那些新手們倒是樂意。
有些餐飲人或者粉絲會向販子購買信息,從品牌資料、產品配方、供應商價格清單再到門店經營創業的坑以及品牌評價等,一些用人的中介也會和餐飲販子合作,比如餐廳解散了,有餐飲經營經驗的人可以無縫銜接到別的店,有些餐飲老板門店倒閉后也去其它品牌店做店長,這些都可以經販子推介(有轉介費用等)。
餐飲販子的未來路不甚明朗
從賣設備向信息轉型,這是一個發展的方向,對信息的了解,這決定了生意的持久度和盈利程度,另一方面,餐飲回收販子也確實需要信息化,在前些年,有些餐飲人開發的互聯網平臺將餐飲二手設備納入其中,但僅僅是作為信息展示,沒有發展出其它的價值。
據筷玩思維(www.kwthink.cn)了解,在今天,不少餐飲回收販子入駐抖音、快手,成為一名流量博主,有些還能承接廣告和咨詢業務,賺起了信息流量費,但這類案例顯然是少數派。
從來源看,餐飲回收販子的生意依靠于自由創業,對于一些加盟品牌,總部與設備廠商合作,強制門店從總部拿新貨,有些甚至連軟裝也要經過總部之手,餐飲回收販子可以從(倒閉的)加盟門店處購得設備,但無法賣給加盟品牌。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餐飲回收販子向大品類轉型,不只是包括餐飲,零售、百貨等實體業態也納入其中,業務加入了設備養護、維修、翻新,也會賣給個人客戶,有些餐飲回收販子還做起了門店殺蟲、油煙機清潔、加盟介紹、商業保險(如門店失火等意外險)等生意,主打一個多服務、多接觸、多利潤。
對于有些餐飲人來說,他們與餐飲回收販子還有一些“玄學偏見”,比如這些設備是從倒閉的門店拆下來的,有不祥之氣,會影響到門店的風水,這類老板多加點錢也要買新的。不過,如果多方熟悉之后(有其它業務協同,比如提供門店殺蟲等),老板們還是愿意購買成色較好的舊設備。
總體而言,餐飲人與餐飲回收販子其中的愛恨情仇,在當下還是意味深長的。
本文轉載自筷玩思維;作者:王穎麗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