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2家明星餐廳看經營模式的蛻變,從割顧客到割加盟商,誰之過?
筷玩思維 · 2021-06-24 15:42:19 來源:紅餐網
明星入局餐飲業在近些年早已是一件老生常談的事兒,又或者說,這是一個世界級話題。早在上世紀40年代左右,美國就有不少(退役的體育)明星將開餐廳作為養老項目,在沒有互聯網、更沒有網紅餐飲概念的時代,明星餐飲同樣屬于社會熱門話題。
我國的明星餐飲晚了美國幾十年,到了90年代才有實例出現,但那時候開業的明星餐廳并未像現在一樣大張旗鼓地做營銷,它們也并不將加盟作為最大的收入來源,當然90年代也沒有“割韭菜”這樣的網絡流行語。
到了2010年之后,但凡明星和餐飲掛上鉤的,基本都以賺加盟費作為收入的大頭。明星餐飲此時就成了一個賺快錢的變現項目,這實在有違餐飲業現金流的本性,一旦開餐廳和“金融”沾邊,割韭菜式爆雷的傳聞就屢見不鮮了,比如馬伊琍代言的“茶芝蘭”奶茶品牌被定性為“詐騙”,這個案子共抓獲90多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高達7個億。
鄭愷代言的奶茶品牌“茶主播”近期也傳出了負面新聞,加盟商的維權金額達到了億級……明星餐飲野蠻生長到了當下確實屬于行業痛點,經筷玩思維(www.kwthink.cn)初步統計,明星進軍餐飲的項目多達40多個。
?登陸于港臺、爆發于成都,明星餐飲項目從90年代開始一路狂奔
1)、舒淇、陶晶瑩:KIKI餐廳,主營創意川菜,成立于1991年,位于臺北。
2)、任泉:蜀地傳說港式火鍋,成立于1998年,上海、北京等均有門店。
3)、馮小剛:不見不散茶餐廳,成立于1999年,位于北京,開業之后一直虧損,2003年被吊銷營業執照。
4)、鄭爽:小蛋殼炸雞店,成立于2002年,位于橫店,2021年鄭爽身涉“代孕事件”,餐廳也被曝無證經營,但早在2017年,該店就被披露有轉讓的意圖。
5)、譚詠麟、李克勤:左麟右李餐廳,主營港餐,成立于2003年,在香港、上海均有門店。
6)、錢楓:寬板凳老灶火鍋,成立于2003年。
7)、周杰倫:Mr.J義法餐廳,主營意大利菜,成立于2006年,位于臺北。
8)、曾志偉:烹大師火鍋達人,成立于2006年,位于上海。
9)、韓庚:梅花餃子館、梅花家人餃子館,成立于2007年、2010年,位于北京。
10)、阿信、不二良:StayReal Café,咖啡店,成立于2007年,上海等門店已歇業。
11)、包貝爾、賈玲:辣莊重慶老火鍋,成立于2007年,位于北京,因食品安全等問題,2019年多次爆雷。
12)、吳彥祖:MonsterSushi日料,成立于2008年,位于香港。
13)、郭德綱:郭家菜,成立于2009年,位于北京,已歇業。
14)、胡歌:Fount上海新日料,成立于2010年。2018年,餐廳員工表示連同胡歌在內的多股東均已撤股。
15)、Angelababy、陳國輝:Baby café,主營咖啡和日法餐等,成立于2011年,位于香港,之后有數家分店,2018年幾乎全線倒閉。
16)、黃渤:開海紅島海鮮蝦水餃,主營海鮮+餃子館,成立于2011年,位于青島。
17)、周杰倫、劉謙:Deja vu音樂魔幻餐廳,位于臺北,成立于2011年,該餐廳有歌手、魔術師舞臺表演等。
PS:此時出現了分界線,第三方運營公司開始與明星聯合。
18)、薛之謙:上上謙火鍋,成立于2012年,位于上海。2019年2月,其隸屬的上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薛之謙退出投資人、監事,由薛之謙的父親薛良園接任。2020年,上謙餐飲因房租糾紛被列為執行人。
19)、小S、謝娜:MS Suger,主營私房菜、甜點,成立于2013年,位于北京,目前已歇業。
20)、黃曉明、李冰冰、任泉、黃渤、何炅、井柏然:熱辣壹號火鍋,成立于2013年,位于北京等地,2018年開始大規模閉店。
21)、韓寒:很高興遇見你餐廳,主營創意中餐,成立于2014年,2018年開始出現大量經營糾紛與負面新聞。
22)、孟非:孟非的小面,成立于2014年,位于南京,2018年已倒閉。
23)、葉一茜、陳赫:賢合莊火鍋,成立于2014年,首店位于福州,2019年股權變更后引入孵化公司(至膳),此后開啟了第二春。
24)、陳小春等:七爺清湯腩,主營港式餐飲,成立于2015年,位于北京等地。
25)、張嘉佳:卷福和他的朋友們,招牌是小龍蝦,成立于2015年,之后不過一年左右,多店因眾籌糾紛而全面熄火。
26)、周杰倫:J大俠中華料理,成立于2015年,位于北京,次年在福州開二店,但二店與周杰倫本人存有侵權等法律糾紛。
27)、馬伊琍:茶芝蘭,茶飲品牌,成立于2016年,其商業模式于2021年被定性為詐騙。
28)、周杰倫:Mr J Dinner餐廳,主營臺灣菜、紐約菜,成立于2016年,位于深圳,2018年停業,現已撤離。
29)、孟非、黃磊:黃粱一孟火鍋店,成立于2017年,位于南京,2018年開始甩賣,2021年注銷。
30)、張繼科:猴子的救兵,奶茶店,成立于2018年,首店在深圳。
31)、馬東:謝謝茶,成立于2018年,位于北京。
32)、林更新:爸爸烤肉,成立于2018年,位于北京。
33)、鄭愷:茶主播,奶茶品牌,2021年,其背后運營公司被曝為快招公司,目前陷入維權糾紛。
34)、鄭愷:火鳳祥鮮貨火鍋,成立于2020年,首店在寧波。
35)、尹正:黃魚先生魚火鍋,成立于2020年,位于成都。
36)、杜海濤、吳昕:辣斗辣火鍋,成立于2020年,位于成都。
37)、Angelababy:斗鎏火鍋,成立于2020年(2021年開業),位于成都。
38)、黃曉明:燒江南烤肉,主打融合烤肉,成立于2020年,首店成都。
39)、孫藝洲:灶門坎鹵味燒烤,2020年開業,首店成都。
40)、蕭敬騰:傅面面,面館,成立于2021年,首店成都。
41)、關曉彤:天然呆奶茶店,成立于2021年,首店成都。
42)、鄭愷、王祖藍:蛙二爺,美蛙火鍋,成立于2021年,首店寧波。
?割韭菜的明星餐飲無非兩類:一類高價割顧客,另一類高價割加盟商
我們在上文按時間線集合了42條明星入局餐飲的信息,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就可見明星餐飲背后的一些演變特性。
1)、以2012年為界限,明星餐飲成了流水線的生意,一方賣流量,一方賣加盟
在早前,明星干餐飲基本是自己開餐廳或者入股,通常是單店經營、正常發展;2012年,上謙餐飲聯合薛之謙開起了餐廳,第三方代營模式開始冒頭兒,但該模式真正興起還是看次年的熱辣壹號,幾乎可以說是熱辣壹號掀起了明星餐飲代言以及加盟為王的新商業模式。
此后至今,明星與餐飲的關系就完全標準化了,一方站臺賣流量,另一方則借著明星之勢快速加盟式發展,加盟和流量幾乎成了明星餐飲的全部。
2)、從港臺到北上、從中餐到火鍋,西南和江浙成了明星餐飲新寶地
從90年代至2010年,明星餐飲大多做的是較為復雜的中西餐品類,其中中餐品牌有12個、西餐品牌5個;2012年之后,明星餐飲的商業模式轉向了加盟,此時主要以奶茶、火鍋、烤肉等這些可以完全標準化的餐飲品類為主,其中的火鍋品牌有12個、奶茶品牌4個。
我們再來看地域偏好,港臺是第一登陸地,內地早前以北京和上海為主,2014年之后,西南和江浙(主要是成都、南京、寧波)就成了快品牌們的大本營,尤其在2020年,西南和江浙作為新的明星餐飲孵化器正式在業內打響名號。
3)、歷時30年,明星餐飲還依然“貴”字當頭
孟非開了兩家店,一家經營小面,另一家經營火鍋。一碗面最便宜賣28元,孟非說貴的不是食材,而是房租;2017年,黃粱一孟火鍋店的人均客單價更是達到了500元,當再次被吐槽貴,孟非還非常霸氣地說“只有進店消費,才有資格說貴不貴”,但不過才短短一年,黃粱一孟就算將500元的人均降為99元自助也沒能吸引顧客進店。
到了2020年,明星餐飲在消費端終于顯得理性了些,但這份成本卻是轉移到了加盟商處,餐飲從業者要想加盟一家明星品牌,除了付幾十萬的加盟費、幾萬的品牌管理費等,門店辛辛苦苦的經營流水還得給總部抽成,更別提食材管控了。
看來明星餐飲要么賺顧客的錢,要么就是挾顧客賺加盟商的錢,明星餐飲可謂“貴字”當頭。
?屢屢被曝割韭菜,明星餐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
為什么到了當下、明星餐飲就成割韭菜的代名詞了呢?
1)、明星餐飲與韭菜模式的升級
2013年,熱辣壹號開啟了明星合伙人模式,其中的黃曉明、任泉、黃渤可以說是餐飲老手了,2015年其更是拉上了當紅明星井柏然,由于明星效應使然,熱辣壹號的加盟商迅速拓展至全國,甚至連海外店都成了明星餐飲品牌戰略的一部分。
2018年,熱辣壹號連接出現閉店潮,到了2019年,熱辣壹號幾乎全軍覆沒。而幾乎就是在熱辣壹號之后,第三方公司和明星們終于發現了明星餐飲的另類形式,那就是快招,其路徑很簡潔:給顧客讓利、做大眾消費,然后靠明星效應賺加盟商的錢。
2021年,馬伊琍代言的茶芝蘭被定性為詐騙,涉案金額達到了7個億,整個餐飲業此時才開始重視明星餐飲割韭菜這個事兒。
過往割韭菜是“孟非模式”,靠明星效應賣高價,賺顧客的錢;之后割韭菜是“熱辣壹號模式”,靠明星效應的熱度,這時候割韭菜的對象就從顧客變成了加盟商;再之后割韭菜靠的是“詐騙”,比如在搜索引擎做一些假官網,如海底撈加盟、喜茶加盟等,然后直接由詐騙人員對接潛在加盟商。
到了當下,明星餐飲割韭菜,開個幾年再換個牌子重新代言,留下一地餐飲小白加盟商們欲哭無淚,這早已是常態。
2)、明星餐飲割韭菜,這其實是行業推動的結果
且來看明星餐飲是如何一步一步背上割韭菜這個名頭的。
回到起源,明星餐飲最早是由退役體育明星開啟的中年創業模式,大多作為養老項目,在這期間,開餐廳的明星是要整天呆在門店做經營的,此時大量的顧客進店就是為了見明星一面,再順道吃個飯。
到了90年代,我國早期的明星餐飲也是由明星投資,然后交給明星家人經營,這時候的明星餐飲可沒有靠加盟費賺錢的想法。
到了2000年,明星餐飲就開始有了股權投資模式,背上了股權,意味著經營糾紛也關系到明星自身,如不見不散茶餐廳就讓馮小剛惹上了官司,餐廳經營不善也會導致明星的投資打了水漂。
2010年之后,快招公司逐步盯上了明星,不需要他們出資,只需要他們喊句話,以明星的公信力樹立品牌形象即可。于是明星餐飲正式蛻變為賦能模式,一方站臺,另一方負責運營和“割韭菜”,反正大不了出事再道個歉就可以了。所以說,明星餐飲割韭菜,這其實是行業推動的結果,只不過入局的明星們也默許了這樣的模式而已。
3)、一旦變成了快招模式,餐飲就變了味
餐廳賺的是顧客的錢,品牌也同理。一個餐飲品牌的利潤,是靠一份菜又一份菜賣出來的,這是單店;對于連鎖模式,就是把一家經過市場競爭驗證的門店復制出去。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此時要考驗的不僅是品牌方的管理能力,更看同一品牌到不同地方的競爭價值,但這個競爭價值也是要靠經營驗證出來的。
即使強如海底撈、麥當勞、肯德基等,它們今天的江山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一個再強的餐飲品牌,它對于發展也是慎之又慎。但也只有快招才敢一年開個幾百或上千家店,其中但凡是快速放加盟的品牌,無論是奶茶還是粥等,只要搭上了快招的路子,即使做大了也是大而不強,更時常爆雷。
明星餐飲何德何能可以沖破快招的禁錮?那些剛成立就瘋狂刷熱度、才開業不到半年就放幾百個加盟的明星品牌,基本從2010年至今就一直快生快死,由此被市場定性為割韭菜也毫不奇怪。
?結語
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說明星餐飲就完全等于割韭菜,我們批判的是兩種割韭菜形式,其一是剛開業不到半年就瘋狂放加盟的,此類割的是加盟商;其二是產品與價格不符合的,此類割的是顧客。
回望茶芝蘭、茶主播等爆雷品牌,要說明星完全不知情,這可能性并不大,如果說明星確實不知情,那就是默認明星僅僅收個代言費就跑了,是毒藥還是解藥?代言人對此一概不管,這就似乎把明星推向了更加不道德的境地。
但問題是,如果明星知情還依然對背后的運營公司不管不顧,只是收錢了事,這種道德水準實則也并比不知情高多少。
明星餐飲和運營公司進行結合,這本是好事兒,但最終為何卻搞出那么多幺蛾子?這值得明星、運營公司、小白加盟商們深刻反思。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