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豐、喜家德和西貝等力推明檔廚房,背后藏著哪些心理戰術?
筷玩思維 · 2019-03-19 15:38:05 來源:紅餐
可以說,明檔將是未來幾年餐飲的潮流之一。
明檔,最初由廣東逐漸傳到全國。廣東人愛吃鮮,特別是各種山珍海味,大排檔里往往擺放著數十種鮮活食材,供挑剔的食客挑選稱量,現殺現做,保證最新鮮的口味。
后來,餐館們也采用這種手法,把明檔放到了酒店餐館的大堂里,將鮮活原料裝盤陳列在醒目的地方,以此吸引顧客。
這種模式逐漸擴大到更廣泛的餐飲業,案例可以說隨處可見,比如新式茶飲開始講究現泡茶、很多咖啡品牌開始布局手沖咖啡……這些都是“明檔”的另一種體現,把飲食的原材料、飲食的制作過程展示給顧客。
在筷玩思維看來,明檔廚房的最新形式,恐怕就是已經遍布全國的盒馬鮮生等一眾新零售品牌了:顧客選購好食材,直接交給廚師當場烹飪,現場品嘗。
在這樣的主流趨勢之下,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都開辟出明檔,把后廚挪到前臺讓客人看到。設置明檔的根本在于打“心理戰”,經營者摸透了顧客期待選擇多、吃的新鮮、做得放心的心理,在激烈的餐飲市場上緊緊抓住顧客眼球,獲得競爭先機。
心理戰術之一:知己知彼
一般來說,知己容易知彼難,但對餐廳做明檔這件事兒來說,卻是相反。
餐廳要吸引的客人比較明確,就是原有的目標客群。做明檔就是因為一目了然,客人看到喜歡的菜會多點、看到新菜會好奇、看到規矩的展示會放心、看到現場烹調過程會滿意。
知彼,顧客的需求很清晰。而知己,餐廳是否真的理解明檔、適不適合做明檔、有沒有能力做明檔,則需要首先想想清楚,心里有底,才能在心理戰中制勝。
明檔有三大特征:
1)、明檔設置在大廳內,菜品被直觀的鑒別和選擇。
2)、明檔菜品按類別陳列,有不同的展示和保存方法。
3)、菜品的制作過程透明公開,隨時接受顧客觀摩。
透過以上這些特征,經營者就可以初步判斷自己是否能做明檔了。
首先,如果不是像大排檔那樣把檔位擺在店外,就需要考慮自己餐廳前廳的面積大小,能不能搭建起來放置食材的位置和廚師的操作空間。
以往明檔多設在如上千平米的火鍋燒烤自助餐、美食廣場等這種面積足夠大的餐飲業態。
后來明檔漸漸被中型餐廳引入,有的突出某個時令的特色食材,比如夏天的海鮮、冬天的臘肉熏腸等,有的則主要擺放某種適合的品類,比如火鍋餐廳的涼鹵菜、鮮榨果汁和飲料,現場制作的主食如水餃、印度拋餅或其它特色產品的明檔。
這些明檔就可以因地制宜,中小餐廳都可以采用。
其次,明檔的特點要求食材足夠新鮮和保鮮,冷柜、制冰機等保鮮設備和材料能否充足供應,單間類型的明檔應該有獨立的空調。
也就是說,做明檔,較好的硬件資源是前提保證。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保鮮技術能不能降低明檔操作的高浪費率,老板們在贏得更多客人前能不能撐過一段時間的高成本運營,也很關鍵,這里面需要有高超的管理藝術。
此外,還要注意明檔設計不能一味追求展示多種產品,否則很容易就有“雜貨鋪”、“大排檔”的觀感,不僅達不到突出展示的效果,還會導致運營成本上升、服務品質下降。
心理戰術之二:擺放展示的吸引力
明檔可以看作是活菜單,因此,明檔的設計、擺放以及整體透出的氣質至關重要。同樣的食材,擺放好了,可以吸引顧客,一點點擺放不好,顧客剛進大廳,看到菜品就皺眉而去,或者即便是勉強點菜,也提不起興趣,導致無形中流失很多潛在的顧客,利潤也就無從談起。
筷玩思維梳理后認為,遵循以下四點擺放的基本原則,可以讓明檔在顧客心理層面更具有吸引力。
1)、創造新鮮感與食欲感 ?
單個菜品可以擺成特殊的造形,給顧客帶來新奇的感覺,增強食欲。同一類菜品則可以參考菜市場的感覺來擺放。
海鮮檔又寬又高,以傾斜狀呈現在顧客眼前,還原出類似海鮮批發市場的攤位,給人新鮮、實惠的印象。宰殺、剝皮的青山羊直接吊在明檔,顧客要哪塊兒,廚師切哪塊兒,明碼標價、一目了然。
菜品擺放區的東西是靜態的,需要通過餐具或原料的擺放,來凸顯一道菜,強化顧客對菜品的感官認知,形成視覺沖擊。
2)、擺放樣品菜要飽滿,有立體感,突出主料和副料 ?
碼放整齊、層層疊加、聚成小堆。中間放輔料,上面放主料,節約成本之余又不失清爽新鮮、有立體感。
3)、位置次序符合認知規律 ?
新推出的菜品放在最前面,以吸引顧客。每周推出的特價菜緊隨其后。招牌菜可以陳列在整個明檔區的中間部分,以撐場面。
4)、直接標明重量,讓客人明白消費 ?
比如在酒店明檔的海鮮區,將象拔蚌盛入位盅,再擺入魚缸,這樣首先是整齊,更重要的是,顧客在點菜時對象拔蚌的個頭看得清清楚楚。擺放的魚則每條身上都有一個標簽,上面直接標明魚的重量,消費多少一目了然。
但是,也要避免的是明檔區全場都是招牌菜,每個都是特色菜,產品之間沒有搭配、不講究結構,這樣就不能形成很有效的推薦,讓顧客選擇變得很困難。
心理戰術之三:現場制作更好吃
明檔無疑拉近了后廚與客人的距離,客人的關注點也不僅僅在于食材新鮮、環境衛生這些基礎指標;廚師當面烹制食物帶來的互動感、新奇感和儀式感,是明檔要達到的顧客最終心理訴求。
這部分就屬于動態檔口,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用來“炫技”的部分,在用餐高峰期向顧客展示做菜的過程,具有表演性、觀賞性,能夠給顧客帶來最直接的視覺滿足。
西貝莜面村作為明檔餐廳中相當高調且決然的一家,就相當重視明檔的動態感,主推“現場制作”。
西貝老板賈國龍之前推行的“好吃戰略”中,全散臺、全明檔是重要一點。西貝莜面村主力店300至600平米,但不論大小,餐廳設計都是明檔加散臺的方式。
西貝“四年換四次招牌”、不斷探索品牌發展的方向,但是,西貝一直不變的就是堅信一條:明檔才有氛圍,顧客看得見的才放心、現場制作的才好吃。
西貝圍繞好吃的概念,把服務也加入了飲食的氣息,創造出“只為好吃”的服務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理解為“除了服務人員圍繞好吃為顧客提供服務外,廚師也要有服務職能”,具體怎么實現?明檔開放廚房,廚師也可以走出來。
所以,明檔所承載的根本上就是服務價值。在西貝看來,職業化的明檔廚師本身就是好吃信任狀,專業做菜并且只要有空就親自上菜,給客人講菜更加專業,還可以征求顧客意見。
普通廚師走出廚房,與顧客近距離接觸兼有服務功能,行政總廚必須接受過系統待客培訓,來主導全店運營,合理安排廚師走出來的時機和頻次。這成為西貝一套全新的服務模式,有些類似西餐中的侍餐服務,實際運行中可能還是會出現問題,但明檔帶來的互動效果還是客觀存在的。
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就是明檔模式下菜品制作者的培訓和管理。明檔最忌諱的除了食物不新鮮、環境不干凈外,就是廚師“太邋遢”:有些餐廳的廚師不注意自己形象的打造,服裝不夠醒目、衣服沾了污漬,甚至狀態頹然、神情呆滯,都會被顧客看得一清二楚。除了廚師制作技能的培訓,儀表培訓也很重要。
不過,考慮中餐制作需要烹炒煎炸,存在很多油煙密集的現實操作環節,筷玩思維分析認為,大多明檔的烹制還是要避免出現明火,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用餐高峰期,可以適當有短時間的制作展示,安排廚師現場烹飪展示絕活、技藝,讓顧客充分感受到餐廳的烹飪水平。
大多數情況下,以手工制作為主要環節的餐飲品類更適合做明檔。
比如從2010年起引入“明檔廚房”的喜家德。無論是水餃的包制、煮制還是小菜的配制,消費者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加工環境和加工過程,看得到真材實料、看得到現包現煮,讓顧客能透著玻璃感受到水餃的溫度、香氣和口感。喜家德副總裁高建峰甚至說,即使餐飲業到了機器人替代人工的發展階段,也要讓機器人現場包餃子的實時過程通過明檔展現出來。
心理戰術之四:建立完全信任感
用心經營明檔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明檔成為信任感的來源。
以憑借小籠包品類獲得米其林餐廳名號的鼎泰豐為例,客人在明檔可以360度觀看每一道菜品的烹制過程,特別是小籠包的制作,每個包子師傅都會稱重,每個包子皮兒5克重,餡料16克重,每個包子在21克左右,一定是18個褶兒,絕對不讓顧客吃虧。
在寸土寸金的臺北、北京、上海、新加坡和紐約等地,鼎泰豐的每一家店都有一個寬敞的明檔與大廳相鄰,食客們能看見每一個湯包從面皮到上籠蒸制的過程。
鼎泰豐還曾將自己的明檔放在了北京西單君太百貨的臨街櫥窗里。這里商業人流量極大,經常會有過路人停下腳步,站在櫥窗外看著鼎泰豐的師傅包包子。這一過程體現出的坦誠態度,很好的讓餐廳和食客之間建立起信任。
在鼎泰豐明檔操作間有專門負責和面的、搟皮兒的、打餡兒的,以及專門包包子的,這些師傅都需要在培訓基地學習至少半年,通過了嚴格的技術考核才能上崗。
火鍋類的餐廳也非常適合明檔,如大多潮汕牛肉火鍋店,最關鍵的食材“牛肉”就是直接展示在店內的明檔廚房里,切肉和裝盤的過程一覽無余,顧客對這種展示是既感到新鮮有趣又有踏實感的。
明檔一旦做成了信任感的保證,也就做成了餐廳的品牌名片,成為無法估價的無形資產。
結語
在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食品安全、制作工藝的當下,明檔可以說是能夠積極滿足消費者這種心理的重要經營手段。在一定意義上,明檔還能夠促進餐廳從整體上優化管理、修煉內功,因為明檔對食材供應鏈、廚師技能、成本管理、營銷水平都有著更高要求。
明檔并不是每個餐廳的必備,但既然要做明檔廚房,就要把明檔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理解了明檔背后的運營管理思路,把握顧客消費心理,在當下動輒跟風隨大流的餐飲業顯得更加關鍵。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