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四次關店調整的西貝麥香村最終叫停,這事沒那么簡單
壽文彬 · 2017-10-16 08:26:39 來源:紅餐網
賈國龍的麥香村歷經900天,喊出10萬+的口號。耗資3000萬,也經歷了四次關店調整。最終宣告暫停,同時也引來大量的餐飲人,媒體,專家的猜測,點評和吐槽。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名字不好,沒有品牌聯想,像個蛋糕店。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slogan,一頓好飯,太空泛,不聚焦,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菜單沒有系統規劃,沒有定位,
有人評價麥香村的品類認知太模糊,沒有聚焦,不符合定位。
有人評價賈國龍的10萬+的戰略口號太空洞,就是吹牛逼。
有人評價賈國龍有錢任性,一下開,一下關,喜歡瞎折騰。
以下僅代表個人思考。
- 1 -
西貝一萬多名員工,各種博士,碩士精英高管幾百名,并且經歷過,特勞特咨詢公司,里斯品類戰略咨詢公司,華與華咨詢公司等國內頂尖咨詢公司的多位大師級別的團隊,多年貼身指導和幕后操盤。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賈國龍以及他的團隊,經歷過中國頂級智囊團的多年貼身輔導和運籌帷幄。
這些頂尖咨詢公司的智慧,服務過全中國幾千家年產值幾十幾百億的公司。可以說間接的推動著整個中國的商業發展和競爭格局。
難道這些國內頂尖咨詢公司,
加西貝幾百名精英高管的智慧,
再加上賈國龍三十年餐飲的實戰經驗總結和認知格局,
這些智慧的總和加起來都不如別人這些評論家?
請問中國的餐飲界有幾個西貝,中國的餐飲界有幾個賈國龍這樣的硬漢?
△賈國龍
現在隨便一個餐飲企業都能創幾個子品牌,對于西貝這樣的大品牌來說,開創一個新品牌會很難嗎?
你們提出的這些批判觀點,真的就正確嗎?
你們都能看出來的這些問題,人家賈國龍以及背后的智囊團就看不出?
難道這些頂尖大腦都不如你吃一頓飯的思考?
與其一個一個跳出來去評論人家賈國龍這不對,那不對,不如一起來思考一下這些行為背后的思維邏輯:
賈國龍為什么要這樣做?
為什么一個70平的快餐店要一下開,一下關折騰這么多次?
為什么賈國龍要用麥香村這個名字做品牌名?
為什么要用一頓好飯做slogon?
為什么沒有聚焦細分品類或者開創新品類?
為什么要喊出10萬+的口號?
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
- 2 -
我們看待任何一件事,首先一定要先回到人物傳記里去尋找答案。
賈國龍帶著西貝從西北的大草原走出來,在餐飲這條道路上經歷過很多次失敗,走過很多彎路,也交過很多學費。同時也四處學習,遍訪高手。找過很多的咨詢公司,這是餐飲界公開的秘密。
我們公司服務的巨星集團,其董事長也和我談起過這個事,他們公司現在之所以喜歡到處學習,愿意花錢去找各種顧問和咨詢公司,其實都是深受賈國龍的影響。
賈國龍曾親口對他說過,西貝在外出學習和找咨詢公司這條道路上花費了將近五千萬的費用,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他仍認為很有價值。
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沿著賈國龍從獨自摸索到找咨詢公司,找戰略顧問的道路去還原推測一下,試圖解開一些疑惑。
賈國龍最早找到特勞特定位咨詢公司。花了將近一千萬咨詢費,幾千萬的改造費。把西貝莜面村改成了西貝西北菜。然而最終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收益效果。因為西北菜不是一個菜系,也不是一個品類。
然后又花了將近一千萬的咨詢費,找了里斯戰略咨詢公司。把西貝西北菜改成了西貝牛羊專家。還是沒什么效果,因為供應鏈的局限無法完全落地。
后來還到找過葉茂中,但好像并沒有達成戰略合作。
最后與華與華戰略咨詢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至今合作已經有4年的時間了,也就有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個超級符號,和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以及西貝做回莜面村,迅速拓店,進駐商超,明檔廚房等一些列的戰略調整。
如果有深入研究過以上幾位大師的理論思想的讀者,應該就知道這些大師的核心思想差別是什么。
特勞特定位
講的是消費者是品類來思考,品牌來表達,定位是以消費者心智認知為基本點。
以差異化競爭為導向,以自身優勢為切入點,最后把自身的優勢提煉出來形成差異化聚焦,并把企業聚焦的這個優勢轉換成消費者對你的認知優勢,從而形成核心競爭力,給到消費者一個購買理由,最終占領消費者心智。
里斯品類戰略
其核心思想,講的是品類是品牌的根,任何一個品牌一定要占據一個品類,或者封殺一個特性,所以一個品牌要么做品類第一,要么開創一個新品類,做唯一。
同時提出logo就是視覺錘,廣告語就是語言釘,用錘子把這個釘子,釘進消費者的心智,從而才算建立了品牌。
葉茂中營銷策劃
葉茂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需求的本質都是建立在消費者理性和感性的沖突基礎上,可以理解為葉茂中所有的理論思想都是從人性欲望沖突的角度出發。
華與華營銷咨詢
而華與華提出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就是把品牌寄生到消費者心智中已有認知文化的原力里面。
同時是以中國儒家思想和孫子兵法來指導企業戰略,講的是經營企業,以終為始,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不勝,先勝而后戰,一戰定乾坤。企業最大的效率就是不取巧,不返工。
首先大家要知道,咨詢公司的價值在于引導客戶。客戶會聽咨詢公司的,會用咨詢公司的方案,咨詢公司才有價值,客戶不聽咨詢公司的,咨詢公司拿咨詢費是不道德的,肯定就會中斷合作。
好,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賈國龍,你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掏上千萬找這些頂尖咨詢公司?
因為想發展,想做大,以前高度不夠,走過很多彎路,花了好多冤枉錢,所以認同這個服務價值。
如果你是賈國龍,在經過國內頂尖定位咨詢公司大師的常年貼身指導和熏陶之后,什么情況下你會放棄和特勞特合作,從而和里斯品類戰略咨詢公司合作?
因為不認同,企業沒有收獲到實際價值效益。
在經過國內頂尖品類戰略咨詢公司指導下,
又會在什么情況下放棄和里斯品類戰略合作?
最終為什么又會和華與華戰略咨詢公司合作?
還是因為認同。
因為任何一個人做的決策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所以,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 I love you的符號,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的廣告語,以及做回莜面,明檔廚房,小而美,布局商超等一些列戰略調整。
我們通過西貝能和華與華從2012年合作至今,可以推測出,對于現階段的西貝或者對于賈國龍個人來說,是認同華與華的戰略思想,不認同特勞特定位思想,和里斯品類戰略的思想。
- 3 -
當你看到這里的時候,如果你也深入研究過華與華戰略思想,和華與華的方法論,回過頭去看麥香村的這些為什么,所有的疑問就都解開了。
因為軍師是華與華,
所有事物表象背后處處都有華與華方法論的影子。
比如,華與華的理論提出過,廣告的信號發出來一定要貴,要大,不然這個信號就沒有價值。
其次,華與華提出企業價值的終極目標就是夢想的化身。
所以,有了你們看到的10萬+的夢想,賈國龍發出的這個信號夠大吧?至少引起了全國餐飲界的轟動,和各種免費的宣傳造勢報導。
再次,10萬+這個夢想也足夠大吧,10萬+的使命和愿景能凝聚團隊奮斗終身吧?
再比如,華與華方法論提出的品牌寄生。就是把企業的品牌嫁接到消費者原有的認知事物基礎之上,這個理論和里斯的視覺錘是完全相反的。
也提到過,品牌的本質就是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降低企業的傳播成本。
所以就有了你們看到的西貝燕麥面改成這個所謂賣面包的名字,麥香村,
為什么?
因為麥香村這個品牌從解放前就有,他在某些地方是有認知基礎和很大影響力,是早期賈國龍掏錢從別人那里買斷過來的。
如果啟用西貝燕麥面,會造成消費者對西貝這個品牌的原有認知障礙;
如果啟用一個陌生的符號和陌生的品牌名字,是需要花大筆的廣告成本費用去把這些符號盯入消費者心智。
同時你們看麥香村,并沒有聚焦到某個品類,或者開創一個新品類,而是挑一些消費者原有廣泛認知基礎的品類組合一起去市場驗證,比如,面,飯,肉夾饃等。
為什么?
首先沒有哪個細分的品類能做到10萬+,因為小眾。
其次開創一個新品類,說起來簡單,但教育消費者這種事更難。
用賈國龍自己的解釋就是,這些品類在中國本來就有十萬家以上店,本來就在中國傳承了幾百年,吃的住,具備做10萬+的基礎。
你們再看這個logo上面的廚師和麥穗,用華與華的方法論解釋,這叫超級符號,消費者一眼就看得懂。
再看這句,一頓好飯其實和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如出一轍,種種現象,背后都是華與華的影子。
再比如,華與華方法是從儒家思想和孫子兵法等古代思想進化出來的,在戰略指導上,提出的是以終為始,先勝而后戰。一戰定乾坤,不返工。
所以,你們試著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賈國龍,在西貝這條路上折騰了三十年,不斷返工,不斷走彎路,不斷推到重來。
當交了這么多學費后,你現在打算再做一個新品牌,難道你還要重復造輪子嗎?
以西貝現在的財力,物力,人力,智力,執行力和資源,一年就能開出幾百家店來。
是像以前一樣,先開槍再瞄準,先開個幾十上百家店后,再來如何修正如何返工,回到原點推倒重來;
還是以終為始,基于10萬+的愿景倒逼自身定戰略,定模式,先向市場驗證再舍命狂奔。
是寧愿多花三年來籌備,還是愿意以后再花十年來調整?
最后,為什么沒有去聚焦一個單品類,為什么沒有開創一個新品類?為什么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我想你應該有答案了。
因為要創新,要試錯,要驗證,因為賈國龍不認同單品能做到10萬+。
做一小物,需站高處。
布局一家店和布局一百家店和布局一萬家店的高度,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為什么全國的餐飲人,甚至連一個外行都知道現在做餐飲最好是單品打天下,品類要聚焦等等,
但賈國龍的麥香村卻從一開始就在不斷的嘗試多品類組合戰略。
還是因為華與華。所以說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顧問史。如果現在依然是特勞特或者里斯在和西貝合作,那么麥香村呈現出來的應該就是某些人覺得應該看到的單品樣子。可特勞特和里斯已經被賈國龍pass了。
-?4?-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色彩,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不管別人怎么批評,賈國龍依然還是賈國龍。
賈國龍已經算是爬到山頂上的人了,山頂所看到的風景和山底是不一樣的,所以還在山底的人就不要用自己操盤幾家店的認知,去批評人家賈國龍了;
高度不同,你們的研究只是看了幾本書,人家賈國龍的研究不只看了書,還掏了一個多億的學費找了多位大師常年貼身來實踐指導,用自己企業的生命去驗證過。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是賈國龍愛折騰,是在找自己品牌的這個1,只有找到這個能撐起10萬+的這個1,才能在后面加上5個0,真正的變成10萬+ 。正是因為不想以后回過頭來返工,所以,才需要謀定而后動。
其次,不是賈國龍的10萬+口號空洞。每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需求是不同的,情懷是不同的。
假如你現在擁有幾百家直營店上萬名員工,幾十億年產值的時候,就算現在把企業賣掉去,這些錢這輩子都花不完的時候,你也會有更大的夢想;
你也會有讓全中國人吃頓好飯的使命感,你也會想追求帶領更多好漢在這個平臺發家致富的成就感,你也會想用畢生的精力去造福這個社會,青史留名的夢想。
所以,我認為10萬+店都不空洞,夢想總是要有的,就像馬云說的,有些人是因為看見才相信,而有些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很多時候,不是所有人做事都是為了賺幾個小錢。對于有夢想又不缺錢的人來說,追求的永遠是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最后,為什么會叫停?
首先是折騰了一下,知道企業自身資源和實力暫時還撐不起這個欲望。至少知道自己沒有把兩個品牌同時做大的能力,知道自己不干什么了,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其次,是回到原點,一題多解,條條大道通羅馬,要完成夢想,沒有必要一定要在一條胡同上死磕。
最后,我認為還是華與華,因為華與華的思想多次提過一戰定乾坤,你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就不要打,不作是不會死,一個企業不隨便出招是不會敗的。很多成功企業打了一輩子的勝仗,敗一次就什么都沒了。
各位看官,我們看待任何一件事不要別人成功了就什么都對,人家沒成功就個個跳出來指責一下。
人家成不成功和我們自己沒關系,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能從他這一系列表面動作里,悟出什么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不管是特勞特和里斯,葉茂中,或者華與華和西貝賈國龍,他們本身就代表著不同領域的頂尖大師。
我們在學習任何知識,首先要向行業的頂尖大師學,因為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吸收了很多其他大師的思想,并過濾了很多偽專家的理論,終其一生研究出來的思想結晶才登峰造極成為了大師。
我們除了要向頂尖大師學,學完后還要向大師對立面的大師學。通過自洽,他洽,續洽,來想辦法推翻或者更迭我們大腦已有的認知。
這叫二元對立學習法則 。
這也就是查理芒格所說的:如果我不能比所有人更能反駁我的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這樣才能在大腦里同時容納兩種以上不同的思想觀,并能融會貫通,建立自己的立體思維,避免陷入自嗨的思維,避免給自己的認知設邊界。
△已知越多,未知就越多
其次要用哲學的眼光去探索事物的本質,多用批判性的思維去問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才能找到問題的本質。
再次,還要跳進人物傳記里,去還原這些大師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生活、家庭、性格等場景的原點,才能觸摸到一些事物的本質。
而且,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極其復雜的。
很多事物的真相往往比我們認為復雜的局面還要復雜幾十倍。
永遠用一種客觀的態度看世界。
包括我今天的這篇分析也只是蜻蜓點水,管中窺豹。只是希望能引發思考。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壽文彬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