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福沖刺“麻辣燙第一股”,我發現它和幾個熱門品牌都有這些共同點
道哥王新磊 · 2022-11-08 08:59:51 來源:餐飲新連鎖
所有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如何“重做”?一是選品類;二是創新;三是變革。
10月下旬,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國福麻辣燙”)首次公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相關申請報告,獲中國證監會批復。
這意味著楊國福麻辣燙重新遞表后,或很快在港交所進行上市聆訊,沖擊“麻辣燙第一股”。
圖片來源:楊國福麻辣燙
我把楊國福和霸蠻、周師兄、酒拾烤肉、五爺拌面、和府撈面、陳香貴等9個熱門品牌放在一起進行了梳理,來聊聊“品類重做”這個事兒。
雖然品類不同,但可以找到以下幾個共同點。
01 “重做”大品類
所有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但是,怎么重做呢?一定要選擇大品類。
比如沙拉,曾經火過一段,但是現在基本已經冷淡了。為什么?就是這個品類消費者的基數太小。記住,大品類才出大品牌。
梳理了楊國福、和府撈面、周師兄火鍋、五爺拌面、馬記永等9個熱門品牌,我發現第一個共同點:品類要大,玩家要LOW。
——品類要大。品類夠大意味著競爭者就多,多就亂。最終往往是“有品類,無品牌”。而你把門頭做得漂亮一點,就能鶴立雞群。
——玩家要LOW。而LOW就是痛點,稍微做一些創新,就是差異化競爭。
比如楊國福之于麻辣燙。
麻辣燙平價實惠,且風味足、有口味粘性,是兼具大空間、高標準化程度的千億級中式快餐賽道。據NCBD數據,2021年我國麻辣燙市場規模約為1205億元,同比上升11.27%。
麻辣燙行業具備大空間、高標準化特征,容易誕生連鎖品牌。但是在楊國福和張亮成為麻辣燙雙巨頭之前,這個國民小吃一直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狀體。
2003年,哈爾濱人楊國福發現,哈爾濱路邊攤生意最好的是一家四川麻辣燙店,經常有人排隊來吃。
他跟著妻子去嘗了下,確實好吃。但是,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四川麻辣燙對東北人的胃來說還是太辣了。楊國福靈機一動,能不能做一碗不辣的麻辣燙?
不辣的麻辣燙?直接將麻辣燙改成“麻燙”?誰也沒想到,這個大膽的想法也就成了他未來風生水起的事業。
他開始改良湯底,做出獨具特色、更能符合大眾口味的底料,做出可以喝湯的麻辣燙。為此,楊國福租了一間地下室親自研制湯底。
他從買香辛料放鍋里炒,嘗試過用豆瓣醬研制底料,但效果都不理想,幾經折騰最終楊國福用骨頭熬制的高湯做底料,加入數十種香料,再澆入牛奶和冰糖一起煮,獨特的配方深得用戶芳心,一售賣立馬爆火。
楊國福對此非常自豪:“可以喝湯的麻辣燙,是從我們這兒開始的。”
2003年,在哈爾濱永和街,楊國福麻辣燙的雛形——楊記麻辣燙的第一家門店終于正式開業。由于生意火爆很多親戚朋友紛紛加盟,在哈爾濱周圍很快開出幾十家,慢慢就形成后來楊國福的加盟形式,店型也愈發多樣化。
比如蘭州拉面,它和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并稱中國小吃三巨頭。蘭州拉面遍布全國,門店數量直逼沙縣的小吃。
但是,蘭州拉面整體仍然缺少品牌化。每家店都是一個家庭作坊,“男人拉面、女人跑堂”,經營模式較為原始。
既使市場急劇變化,這些經營者受制于認知和能力局限,一直沒有在門店管理和品牌化上進行升級。包括蘭州牛肉面比較大的品牌“東方宮”,仍然拘泥于傳統而無法出新。
事實上,這不僅是蘭州拉面的瓶頸,整個面食品類都處于“有品類,無品牌”;或者“有品牌,無創新”。而這就給“后來者”留下了巨大的創新空間。
從消費者視角看陳香貴和馬記永,第一個亮點就是品牌形象,亮。
陳香貴和馬記永這些新品牌,在裝修、明檔、營銷、動線等場景體驗上都已經顛覆了傳統蘭州拉面店臟亂差、價格低、無服務的街邊店形象。
從消費者視角看陳香貴和馬記永,第二個亮點就是門店環境,雅。
馬記永200平左右的門店,店面是日式拉面館裝修風,以靛藍和淺木色為主,整體風格簡約透亮寬敞時尚。
餐具拋棄了中餐廳慣用的不銹鋼和塑料托盤,保留了傳統拉面的青花瓷器大碗,搭配的是精致的木托盤,顛覆了消費者對傳統蘭州拉面的固化認知。
(道哥拍攝于上海虹橋天地)
從消費者視角看陳香貴和馬記永,第三個亮點就是產品打好組合牌。
產品線兼顧消費者有吃有喝的需求,同時引入強記憶點的產品。比如馬記永除了保留經典產品牛肉拉面外,還加入了烤串、涼菜、肉夾饃、雞蛋醪糟、甜胚子等西北特色美食,口味更加“清口”,主推“拉面+羊肉小串”的套餐組合。
同樣用這個角度看五爺拌面、和府撈面和周師兄火鍋,都清晰看到這個邏輯。
所以,綜合上述9個品牌“重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要么找爆品;要么打品牌;要么做服務。但是,根本的競爭核心,卻是運營能力。
02 用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
既然是“重做”,就要針對行業的痛點發力。
經過對這幾個品牌的持續追蹤觀察,我梳理出他們的創新力和變革力。
我理解的創新力,就是尋求量變的行為。比如定位就是創新力而不是變革力。因為聚焦的極致爆品,以前就有。
變革力不同,它在這個行業是沒有出現過的,并且是借助了科技的力量,改變了原有的關系結構、組織結構,以及經營方式。
創新力,我列出了3個品牌。由于這3個品牌具有較高知名度,我簡單總結出了他們的創新維度。以后有機會再展開。
上圖是和府撈面的動線設計,堪稱行業典范。
和府撈面有四大創新:
1、場景創新:用書房創造獨特環境;
2、產品創新:打破品類界限,引入天婦羅等小吃;
3、動線創新:先自選、再結帳,創造更多需求。
4、科技加持:消費者持卡自由選座,送餐準確到達餐桌。
(道哥拍攝于上海虹橋天地)
馬記永的三大創新:
1、品牌創新:靛藍顛覆了蘭州牛肉面的形象。
2、場景創新:大膽借鑒日式拉面館裝修風格,讓環境更舒服。
3、管理創新:科技加持+精細化管理,自助點餐一看就懂,無須服務員參與。
周師兄的創新在于:
1、品牌創新:通過差異化定位,建立品牌認知。
2、產品創新:每月更新10余道菜,形成一帥十二將的產品結構。
3、服務創新:首推消費投訴有獎制度,讓消費者來給門店“糾錯”。
4、場景創新:嘗試多種不同風格的門店場景。
2021年初,楊國福本人曾公開表示,希望學習星巴克文化、星巴克會員體系和星巴克的多元化,讓麻辣燙成為身份、時尚的象征。
楊國福開出泰式麻辣燙新品牌,這個品類迎來“新變種”?
眾所周知,楊國福一直以“可以喝湯的”北派麻辣燙著稱,但新品牌則主打泰式麻辣燙口味。
湯底有招牌泰上頭冬陽功湯、泰鮮美花膠雞湯、泰魔幻辣咖喱湯、泰胃你心酸羅勒酸湯等,在諧音梗中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泰國味兒。小料臺上也相應增加了甜辣醬、花生醬、青檸醬、泰國香菜等總計12款小料和調味品。
新品牌運用鮮亮的綠色、橙色、黃色為主色調,有著椰樹、大象等泰國元素的霓虹燈牌,以及身穿花襯衣、頭戴草帽的服務員……
值得注意的是,楊國福還在IPO招股書中寫道——未來將擴充品牌組合,計劃在麻辣燙賽道打造副線品牌、在新市場建立新品牌或者與其他品牌打造聯名品牌。
03 變革力是換玩法,換賽道
創新力是量變,變革力是質變。和創新力不同,變革力是換玩法,換賽道。
代表品牌是霸蠻。
比如霸蠻就探索出了“無界限餐飲”。
伏牛堂在2018年更名為霸蠻之后,走上了“餐飲+新零售”的路子。轉型后,“霸蠻”已經不單單是一個連鎖快餐品牌,而是一家“餐飲+零售”雙核驅動的企業。
后來,霸蠻將渠道拓展至線上、線下相融合,逐步形成當前集“AI大數據+線上電商新零售+外賣O2O+線下連鎖體驗店”四位一體的餐飲新零售模式,這也是促成霸蠻當今江湖地位的基石。
同樣,道哥對“五爺拌面”的理解和認知也可能和別人不同。
我認為,五爺拌面真正的競爭力不是定位和戰略,而是來數字化、外賣趨勢和系統管理能力三者組成的合力。
比如,五爺拌面提出了“0加盟費”。做餐飲的朋友們都知道,為了管控加盟商,需要收加盟,收保證金,需要督導。否則,加盟商容易失控。
但是,五爺拌面不一樣啊,老板的認知就賦予了企業獨特的基因。
孫雷非餐飲行業出身。在創立五爺拌面之前,孫雷身上的標簽是IT男、互聯網人。并且做到了上市公司高管的位置。
你看他拿到融資之后做的啥?人家把錢用在了強化供應鏈體系并打造自有工廠、信息化智能系統升級、打造國內頂級運營團隊、加快拓展全國門店網絡。
再回到對加盟商如何管控這個話題上。五爺拌面是用互聯網的技術——管理系統來管控、并且賦能加盟商。
——系統控制:用一套專業多維的信息化管理和監控評估體系,對加盟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強把控,以及對門店的標準化賦能管理。
——系統管理:“五爺拌面”所有的門店均使用統一的管控系統,比如供應鏈系統、后臺管理系統、訂貨系統,以及全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等。
你再看五爺拌面自己的公司,也非常不同。五爺拌面公司總部下設了十中心一學院。
其中,“十中心”是指:運營中心、監察中心、拓展中心、研發中心、科技信息中心、財務審計中心、人力行政中心、品牌營銷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建店中心。“一學院”是指:五爺商學院。
看到這里,我想你會重新理解五爺拌面。也會更理解“變革力”這三個字。所以,當朋友問我:如何看五爺拌面的定位、戰略和發展時,我給出了5點看法:
1、拌面不是什么品類,關鍵解決了剛需。17—25元之間的客單價,是硬需求。
目前來說,已經勢不可擋了。將近1200家門店的規模,完全可以教育市場。
2、從供應鏈來說,五爺拌面是從哈爾濱一路南下,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先是黑龍江、吉林;再就沈陽;然后是山東、河北,一步一個腳印。
3、核心競爭力,是“重做”傳統品牌。菜系已死,美食永恒。
4、非餐飲的玩法,引入了互聯網和IT經驗,用管理軟件“管控”加盟商。就像現在手機可以定位人們的任何行動軌跡一樣,用管理系統監控、賦能加盟店,這樣,加盟商不會失控。
5、利用了大趨勢:外賣。為了解決外賣,對產品進行了高度標準化,一是保證品質,二是提升效率,三是降低成本。
因此,我認為五爺拌面不是定位定出來的,是重做了傳統品牌,并且新玩法。
而張拉拉、陳香貴、馬記永和和府撈面,都是在上海跑出來的。他們共同的玩法就是創新、變革。傳統品類,潮流打法。
本文轉載自餐飲新連鎖,作者:道哥王新磊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