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預制菜市場到底行不行?從方便面的發展史說起

王瑛 · 2022-09-04 22:46:08 來源:餐飲新連鎖

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而是比你更懂提供核心需求的人。而預制菜的藍海,也許就藏在時間和消費者的新需求里。

1

從方便面的興衰史說起

1945年,方便面之父安騰百福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1973年,安騰百福創辦的日清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帶調味包的方便面——出前一丁。

1958年8月25日,第一批商品化方便面正式問世,正式進入方便面工業化時代。六十年代的日本,忙著戰后重建。方便面成了當時勞工福音。

七十年代,香港茶餐廳不準開火煮飯,只能賣三明治,后來又多了方便面這一個選項。當時的香港,雙薪家庭居多,當父母沒時間照顧孩子時,泡3分鐘就能吃的方便面就成了孩子最方便的口糧。

80年代初,上海益民食品廠分別引進日本袋裝油炸方便面生產線。

■ 源自:三鮮伊面。80后記憶中的方便面。

九十年代初,臺灣商人魏應州兄弟四人創辦了至今仍雄霸方便面界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

而在那個時代,中國正在經歷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城鎮發展吸引了更多往來務工。“民工潮”成為了方便面的忠實消費者。

2002至2012年,是方便面高速發展的10年。這十年間,不僅國外方便面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中檔袋裝、碗裝、杯裝的方便面產品,更多國產方便面生產企業紛紛建廠,推出自己品牌。

2012年,方便面迎來了高光時刻:這一年,全球方便面銷售突破1000億包,其中中國大陸占了440億包。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方便面銷量逐年下滑。

方便面突然不香了,只在突然一瞬。而那一瞬,發生了四件事——

消費升級、外賣興起、高鐵提速、農民工紅利消失。

當人們對吃飽的要求升級為吃好的需求時。僅油炸這一項,就讓方便面挨不上消費者健康食物的門檻。

而康師傅和統一也從來沒有想到過,打敗自己的并不是另一家方便面企業,而是外賣。

隨著高鐵提速以及農民工紅利的消失,方便面的主要消費群體也在減少,一桶江湖的時代一去不返。

而此時,一個火熱的賽道——預制菜出現了。

2

C端預制菜的藍海

藏在時間和消費者的新需求里

不久前,行業爆出舌尖英雄線下門店盈利不佳,賈國龍功夫菜首家體驗店開業即叫停。是否說明C端市場的需求并不明朗?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第一個故事:“如何在家做一道北京烤鴨”。

眾所周知,北京烤鴨這道北京名菜從選好一只鴨子,到制鴨坯再到上桌,要歷經繁雜的工序多達40道。

這樣一道在消費者眼里極為復雜的菜品,海爾旗下的食聯網,卻聯合了國宴大廚、養鴨場老板,從上游培育鴨子開始,把烤鴨的工序層層壓縮,最后做成預制菜。還改良推出了低脂版、風味版、片制版。

到去年8月,已經有超過10萬家庭通過預制菜,在家自制北京烤鴨了。

■ 源自:食聯網烤鴨

第二個故事:“不香了的小龍蝦”。

夏天是吃小龍蝦的季節。但是今年,餐飲店里吃蝦的人變少了。

小張是個“小龍蝦控”,每到周末和朋友們一起熱熱鬧鬧去吃蝦,掃除一周疲憊。但是今年,一來堂食不方便,二來外賣也不便宜,不再約線下“蝦局”的小張,拗不過嘴癮,在網上發現了小龍蝦預制菜,不僅做起來方便,而且便宜,一個人吃還特過癮。一舉多得。

線下小龍蝦店雖然不香了,但生鮮平臺上、超市里的小龍蝦預制菜卻變得琳瑯滿目起來。

公開數據顯示:對比20年前,我國半成家庭每日花費在做飯上的時間都減少了45分鐘左右。做飯的時間變短了,對美食的要求沒有變,誰來優化了這個時間?就是預制菜。

掌勺家宴創始人陳明發現,目前市場上C端預制菜需求主要分為兩大類——家庭主婦/銀發消費者和上班族/單身的年輕人。

針對兩類人群,研發C端預制菜有著不一樣的產品方向:

■ 內容自掌勺家宴陳明演講《用方便面的發展史看預制菜在C端市場的底層邏輯》

像會做飯、有做飯時間的家庭主婦/銀發群體,預制菜的需求一定是新鮮。也就是在節約時間的基礎上,讓產品食材新鮮,可以還原一些加工難度大,加工時間長的特色菜、大師菜,來達到這一群體的做飯需求。

而上班族/單身的年輕人,則需要快捷方便的產品。這一群族的產品一定要操作簡單、加熱即時方便,味道不差、包裝時尚休閑,甚至可以不用收拾碗筷。

預制菜對于C端,就是給消費者最佳的日常用餐解決方案。

所以,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而是比你更懂提供核心需求的人。而預制菜的C端藍海,也許就藏在時間和消費者的新需求里。

3

B端預制菜,需要摒棄投機心態

我們今天來看預制菜:2021年全國市場規模為3469億元,預計2023年將突破5100億元,2025年將突破8000億元。

據艾瑞數據顯示:目前預制菜行業B端占先,B和C占比8:2,對照隔壁日本是6:4;C端消費者中95后更多,是65后的兩倍;消費者認為需要改進的top3,預制菜口味復原度占比61.8%,多樣性占比47.2%,安全問題占比47.8%。

廈門思爾福預制菜總經理陳志福觀察:目前市場的預制菜企業,主要有五類。分別是專業預制菜企業、上游農牧水產企業、傳統速凍食品行業、傳統線下餐飲品牌、線上電商平臺。

而這五類企業,涵蓋了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生產,第三產業——消費服務,是少有跨越三產的一個賽道。

對于當下市場的火爆,陳志福也表示:越是火爆,越不能用投機的心態來做這個行業。尤其這兩年市場的普及,消費者和行業開始對預制菜品有了品質要求。作為行業從業者,就更不能追求短平快的產品。

比如,一產轉型過來的企業,要把產品生產放在首位,找到好的代理商、經銷商,深耕產品和渠道;二產轉型的企業,因為成熟的渠道優勢,可以把電商作為戰略布局的一條路徑,打開新的拓展方式;而三產轉型的企業,則需要扎實供應鏈的打造。

陳志福也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橫跨三產的預制菜企業出現。

4

預制菜的未來:效率也是一種“香”

每個現象級風口的背后都有無數的隱藏原因,預制菜的火爆,表面上看起來是疫情的推動,而究其根本,是城市化發展需求和人群需求的外化表現之一。

亞洲吃面公司發起人胡傳建介紹:城市講究高度分工、講究效率。所以,幫助大家解放做飯時間的,預制菜就應運而生。與其說是預制菜選擇城市,不如說城市效率選擇預制菜。即使沒有預制菜,也會出現其他代替品。

“這一規律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同樣得到了驗證。日本的城市化率達到了93.2%。而在日本的超市和便利店隨處可見的,就是各類速凍、冷藏保鮮品的預制菜。”胡傳建說。

預制菜,就是城市人群在追求效率模式下的解決方案之一。這一方案,聽起來似乎有點“食之無味”,但某種程度上,效率它確實也很“香”。

也因此,“食之無味”會成為預制菜需要攻克的一個關口。在此基礎上,暢銷單品或許會成為機會。比如水煮魚片、佛跳墻、梅菜扣肉、湘西外婆菜等。這些不降低品質,節省時間,又具備全國口味基礎的菜品,在有著極大的突圍空間。

預制菜,是進,是退?

 

本文轉載自餐飲新連鎖,作者:王瑛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