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旁串串香被三個學生接手盤活,夜市卻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商業街探案 · 2021-04-06 14:40:11 來源:紅餐網
劉強東沒干成的的事,他們差點干成了。
2021年3月某日的傍晚五點,上海的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原本已經開始轉暖的天氣,因為這一場雨再次變得寒冷起來。
此時望著正在給店里唯一一桌客人數簽子的服務員,還在讀書的大學生王多余的心好像也因為這場雨變得寒冷起來,腦海中不斷的響起自己合伙人兄弟的話:
“要不算了吧,我們也快實習了,實習之后我們是顧不了這家店的,張三要上班,沒有我們看著,他一個人顧不過來的。想想你多少次因為客人需要而看店到凌晨,第二天還要上課。而且我們已經虧了5個月了,再虧下去更難受,就當創業失敗了吧。”
失敗了嗎?可能吧,理智讓王多余勸自己放棄,但心里有另外一個聲音一直在反駁。
聽說劉強東在大三的時候開了家小餐館,什么都不懂,居然連交完轉讓費要持續交房租都不知道,因為缺乏管理和監督,錢被員工貪光虧了20多萬。
而我們把五毛錢一串的串串,曾經干到過7萬(月入)的營業額,這可比劉強東當時強多了。
要不是旁邊突然殺出來一個夜市攤,營業額也不至于會差到現在一個月才兩萬左右。
只要再等等,等今年(2021年)10月夜市攤結束,生意就會再回來的,到時候掙錢了,當老板不比打工香嗎?
王多余又覺得自己可以堅持了,但仔細回憶2020年11月的時候,自己不也是這么想的嗎?
明明自己當時聽到的消息是說,這個夜市只在這里開1-2個月就走了,但實際上到了2021年3月還開著,周圍的餐飲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說是10月份一定結束,可萬一不結束呢?
而且即便結束了,生意就一定回得來嗎?
“我該拿自己的前途學業,堵上這家店的未來嗎?”
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
2020年7月初,王多余和張三、王二盤下來的串串店試營業,第一件事兒自然是熱情的邀請認識的同學們捧場。卻遭遇到了很多同學的拒絕,究其原因,有同學告訴王多余二人,他曾經因為吃那家串串店而拉肚子,很多同學都跟他有相同的遭遇。
聽著同學們的解釋,王多余心里咯噔一下,“壞了!莫不是被老板娘坑了?”
王多余原本是上海某醫學院大學的學生,在大一的時候應征當兵入伍,在當兵期間和張三、王二成為了很好的戰友兄弟。2019年服役結束后,張三選擇了去上班,而王多余和王二則選擇繼續回到母校學習,繼續之前沒有完成的課程。
其中,王二因為在當兵之前,曾經在學校里面承包過一個快遞業務,后來因為當兵走了,就把業務轉給了別人,現在回來后,王二覺得還是想再做點生意,就想拉王多余入伙。
一開始,王二提出的建議是在網上搞一些刷單之類的業務,但王多余覺得,如果要做,是不是那種看得見摸得到的實業會更好一些。
機會出現在了2020年疫情之后,在家憋了幾個月、成功返校的王二和王多余在一家串串店吃串串的時候,打聽到店老板娘想轉掉自己手里的店。
店老板娘告訴他們,這個店已經開了有4年,但自己家里面小孩子要上小學,同時自己的老公也一直在外地,她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想要把店轉出去。
后來王多余在回憶的時候猜想,這個老板娘真正轉店的原因可能是當時生意不是特別好,但當時的王多余三人并沒有想那么多,就決定把店接下來了。
王多余接下的串串店,在離自己學校最近的商業廣場綠地的一樓,而這個商業廣場的位置就在王多余大學的兩個學院中間,基本靠王多余學校的師生養活,人流量比較穩定。
同時,因為學校有食堂,所以串串店正好和食堂的菜品有所區別,這也他們選擇盤下這家串串店的原因。
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店鋪的運營情況,王多余特意去查詢了串串店的名字,發現是個四川的品牌,雖然不出名,但好歹是個連鎖,所以三個人當時的心里都是高興的。?
經過和老板娘、綠地的各方討價還價,王多余三人最終以18萬多一點點的價格拿下了整個串串店,其中包括轉讓費和該店的加盟費,最后再加上一個給到綠地的5萬塊錢的押金。
等到所有東西都辦好以后,開店已經是7月份的事情了。這里還有個小插曲:綠地這邊有規定,一家店簽的合同,這家店合同到期了,如果不續租,重新下一家店過來接手的話,就要換掉頭牌和里面所有的裝修,因為這些東西是上一家店的。
但這樣的話這個門頭包括店里面的裝修就得重新搞,投入的話可能還要多出個十幾萬。最后王多余他們只能選擇以老板娘的名義續租,再轉讓給王多余三人。
簽好合同以后,王多余三人就開始著手開店了,但這店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在邀請同學們來串串店捧場的時候,發生了之前那一幕,王多余三兄弟才發現這家店是進了學生黑名單的死亡串串店。
大力抓衛生,救活死亡串串店
王多余和王二三人瞬間回憶起來,一切的衛生問題其實在一開始就有跡可循的。
盤店前的幾天,王多余三人去店里找老板娘聊天,突然有客人問王多余有沒有酸梅湯?(老板娘的串串店會為客人提供免費的酸梅湯)
王多余到后廚問老板娘還有酸梅湯嗎?有客人需要。老板娘非常豪爽的說了一聲“有!”,轉身就拿起原本裝酸梅湯的水壺把酸梅湯粉倒進去,然后直接在水龍頭上面就自來水就沖好,再拿出去給客人倒好好,整套動作說是行云流水也不過分,而王多余當時就滿臉震驚的呆在原地,一瞬間心里非常難受。
在王多余還在震驚當中的時候,王二卻轉身快步走了出去,察覺到王二情緒不對的王多余也隨后跟了出去,并問王二:“你怎么了?”
王二拿出一根煙猛吸了一口回答道:“他媽的,我就說我以前為啥喝完酸梅湯以后老感覺不對勁!”聽著王二語氣里濃濃的憋屈,王多余一時之間不知道是應該安慰他,還是笑他。
因為王二真的是一個很喜歡串串的人,在這個地方吃過好幾次。
后來,再經過同學們的反應,王多余覺得有問題可能不只是兌自來水的酸梅湯,包括腌制菜品,碗筷這些東西,可能都需要整改。王多余二人告訴同學:“等我們開業以后,你盡管來吃,保證衛生!”
7月中旬開始,王多余三人正式接手店鋪后,就把里面所有的衛生,都重新打掃了一次,任何衛生死角都沒放過,三個人整整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把店里面所有衛生搞干凈,并且進行了重新布局。
同時也加強了員工的管理,比如直到現在想轉讓店了,還堅持給從事洗碗、弄菜等接觸性工作的阿姨提供一次性手套,王多余認為生意不好也就算了,萬一被人查到衛生也不好,那不是生意沒得做,還得交罰款得不償失嗎。
這之后三人就聯系了曾經拉肚子的同學來吃,再次詢問他們有沒有拉肚子,得到的反饋是沒有以后,三人就放心的正式開店了。
至于經營層面,三個人輪流看店,平時王多余和王二比較有空就他們負責,等王多余和王二需要期末考試的時候,張三就會抽時間過來看店。?
基本上每一周都會總結一下問題然后去改善。在他們自身上也找到很多問題,比如王二平時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幾個兄弟自然是知道他,但是做生意,王二老是拉個臉,客人肯定會不高興。
王多余勸王二說:“你可能覺得你沒什么,但是人家看到你拉這個臉就心里不開心,人家是來消費來了,花錢消費買的就是一個開心。”
王二也覺得王多余說的有道理,自己去吃飯也會更喜歡笑臉相迎的,后來王二也就改了,面對男客人就笑嘻嘻的叫大哥,問大哥幾位,美女幾位。
他們還反思了自己抽煙的問題。以前三人喜歡在店里抽煙,抽煙的客人可能覺得沒什么,但是有些不抽煙的客人會覺得聞著煙味難受,他們就改到了去外面抽。后來店里也禁止了客人抽煙,會勸說客人到店外面抽。
努力沒有白費,本來因為疫情,王多余三人心里是很擔心的,但可能是同學們在疫情期間都憋瘋了,也可能是他們的努力起了作用,在剛開始的三個月里,店里的生意還是令他們很滿意的,多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有7萬的營業額,4萬的純利潤。
想想他們自己不到半年就可以回本,做夢都要笑出來,但沒想到會被突然冒出來的夜市打進塵埃里。
夜市開業以后瘋狂自救,卻無濟于事
2020年10月底的時候,綠地的夜市正式開始營業,11月份開始,燒烤也試開了以后,各種小吃在夜市瘋狂蔓延,受到影響最重的就是綠地原本的餐飲店,王多余三人串串店的營業額一下子縮水過半。
這時候的壓力就出來了:店面每個月支出人工8500元、房租15000元、水電再來個1000多,店里的營業額卻越來越少,夜市最火的時候,他們的營業額每個月低的時候只有1萬多點,眼看著賬面每個月都在虧錢,流動資金肉眼可見的減少,王多余三人非常著急,想來各種方法試圖拯救自己的店。
他們把基本上所有的辦法基本都想過,并且試過,但都收效甚微。
比如之前店里面的老板沒上過的美團、大眾點評。王多余他們自己就出了5000塊錢做宣傳,見這個項目沒什么起色,后來又上外賣。
結果外賣成本太高了,出外賣的味道和麻辣燙差不多,但競爭力遠不如麻辣燙。王多余分析:“這個東西不好弄,因為你一個菜品一根簽子一塊錢,但是要上外賣的話就得三塊錢,因為這三塊錢我拿到手其實就一塊錢,其他兩塊錢你交平臺費、騎手配送費、打包盒,還有宣傳的所有的那種費用……總之,客人點五十幾塊錢,吃麻辣燙能吃好多菜,但是我們的50塊錢就沒幾個東西,給人家客人的感覺就不太好。”
而成本無論是對于顧客還是王多余他們這樣的老板來說都說過高的存在,王多余告訴探案:有一次人家客人點了有個57塊錢的,王多余給人家弄好送過去,結果客人打電話過來說是“我這個菜是不是被人吃過?”
王多余問“怎么被別人吃過了?”客人說“感覺怎么這么少?”王多余只能無奈的回答客人:“我說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你講,確實這個東西你點外賣就是這樣。你想吃,我還是建議你來店里面,因為你外賣三塊錢吃一根,你到店里面三塊錢就三根。”
王多余還告訴探案:“像我們鍋底那種油,煮一次就倒掉了,堂食一個鍋底可以涮很多串串,但外賣,客人點個五十幾塊錢的菜,就得用一包料,非常的不劃算。”
所以之后他們也就慢慢的放棄了外賣這條路了。
王多余還嘗試在學校的表白墻(學校的可以發任何信息的廣告點)做宣傳,也不見起色。后來又聽說綠地沿河的一家店虧了90多萬,人家直接不干了,不要了,給了自己巨大的打擊。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王二對王多余的勸說,和王多余自己的糾結。
但好在大家心態都比較好,有盈利大家一起平分,虧的時候一起都虧,倒也不傷感情,王多余也不曾后悔接手這家店,無論盈虧可以和朋友個自己的地方聚聚總是開心的。就是不知道如今這家店還經營的下去嗎?
王多余沒有那個信心,也不敢拿自己的未來去賭,最終還是決定把店轉讓出去,即便最后轉不出去,合同到期也可以拿回5萬的押金,算是及時止損,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畢業實習去,或許,比在這里看店好。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