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旺店:炊煙食代的歷史經驗談
秦少油 · 2015-11-18 09:14:42 來源:紅餐網
湘菜館很多,以炊煙命名而確是名牌的企業,卻唯有炊煙食代一家。炊煙有味,是老家滋味,是童年滋味,是令人不斷響起的江南村落的絕美的風景。而炊煙食代,以炊煙為號召,自然也別有滋味。作為湘菜愛好者,我與這有味的炊煙食代也有許多故事;作為炊煙食代的食客,也有不少話想對它說,借著它的店慶也不妨寫了下來。
與炊煙的緣分:戴總的生意經去年三月底,在湘雅醫院陪妻子生產,偶遇炊煙食代的戴總。這個相遇說來頗有緣分。當時我正在為《湘菜》雜志和《壹早報》撰寫專欄,一手寫湘菜行業文章,一手寫菜肴品鑒文章。忙得不可開交,于是在醫院,也得打電話和一些朋友交流。那通電話過后,隔壁一位中年男人問,你也是做餐飲的?然后就聊了起來,我才知道,他就是炊煙食代的戴宗先生。從這里,不難看見戴總的開放和敏銳。他樂意和人打交道,樂于做一些分享。炊煙食代也就打上了他的烙印。
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餐飲模式。他說,炊煙食代現在的毛利率已經非常高了。而且在湘菜屆較早完成了流程化作業。比如傳統以大廚個人手藝為主導的廚房,到了炊煙食代,就沒有那么大的不確定性了。店里的大廚叫做操作員,操作員,顧名思義,只要按照流程來操作,按部就班,就能保證出品的穩定。這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主力軍,也是近年炊煙食代高歌猛進的一個動力。當然,炊煙食代還有令人羨慕的中央廚房,一體化的配送中心,這些都為企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談著談著,醫院的走廊的腳步聲都沒了,可是兩人談興未減。繼續說定位,去年餐飲定位學很紅火,而戴總說的也很有意思。他雖然做大眾化餐飲,但不是一般的快時尚餐廳。因為炊煙食代的定位不是一般趕時髦的年輕人,于是就和當時已經逐步過剩的快餐廳有所區別。這也反映在裝修上……那一晚談的內容很多,從企業經營理念,到出品,到餐飲定位,到未來走勢。不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戴總談為什么他轉型來長沙做這個企業。起初,在老家他做高端酒樓,政務等宴請很多,然而不少時候,自己得作陪,于是要喝酒,不喝不行,面上受點委屈不要緊,重要的是腸胃受不了,久而久之,身體就受了傷。這是他決定不靠政務宴請的原因,也是下決心做專業餐飲,專業做餐飲的緣起。酒香不怕巷子深,抓住最普通的老百姓,那么這些老百姓也將給企業最大的幫助。顧客是上帝,在餐飲行業尤其如此。
談品牌的價值:從戴家村到炊煙食代戴總是老餐飲人,而炊煙食代,卻是一個年輕的餐飲品牌。有意思的,這個年輕時被逼的。為什么被逼,這得從戴家村說起。戴家村與炊煙食代有什么關系?
當然有關系,它們的關系是繼承。2010年到2012年是戴家村變炊煙食代的過程,為什么要變,不是戴家村做得不好,而是這個商標被人惡意搶注了。那時候我還在長沙晚報做美食記者,有一回聽到業內人士說,戴家村被人搶注了,商標持有者漫天要價幾十萬,無奈之下,戴家村只好更名炊煙食代。短期看,這樣的更名對企業是一個不小的損失。長期而言,卻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止損。以后的炊煙食代,不在為人掣肘,海闊天空。
有意思的是,也許正是從2012年開始,品牌理念才真正為長沙餐飲企業所重視。做商標代理的集佳業務越來越好,不知道是否與炊煙食代有關系。至于未來,和炊煙食代一樣的餐飲企業,要做的可能不僅僅是經營好手頭這一個品牌。也許還需要更好的品牌策略。在品牌戰略上,是“一以貫之”,還是“守一而望多”,構成長沙餐飲企業進擊和守成兩大陣營的基本出發點。新晉的餐飲企業基本采取多品牌戰略,如師兄芋圓、阿福冰室、喜辣、芝九草堂等都屬一個公司,此類餐飲企業的優秀代表往往能以最快模式抓住特定消費人群,完成產品引爆,進而達成商業目標。57度湘旗下的“水貨”等等再外地市場取得空前成功,也是其中優秀代表。
而穩健如一的餐飲企業則認為:欲速則不達。他們更愿意長期堅持一件事情,慢一點,但堅實一點,其中也不乏優秀代表。例如天怡魚館以三四年時間,低調地在黑石鋪橋下創造近年少有的吃魚奇跡,2014年底更在梅溪湖斥資建造上萬平米的魚文化主題餐飲場所。
既考慮品牌的長久性又兼顧品牌的短時引爆的,則有食在不一樣、彭廚、田趣園、七號菜館、青瓷味坊等企業,這些企業大舉創建新品牌的同時,又注意守護創下的餐飲企業,故而逐漸成為長沙餐飲市場上極具活力的輕量級選手。秦少油美食小報認為,炊煙食代雖然目前發展勢頭相當不錯,但不妨采取“守一而望多”,以炊煙食代為主,但大力拓展其他子品牌。這一回,要做的是將一整套商標和VI等都保護好。
炊煙食代的創新:從跳舞雞說起炊煙食代和戴家村都是以菜品著稱,有名的戴家村,就有蛇汁香干、香芋排骨、青椒帶皮蛇等享譽長沙。從去年起,炊煙食代又推出了“跳舞雞”,所謂跳舞雞,就是鐵盆中間立著一個鋼管,烤熟的雞就串在鋼管上。也是引進流行菜的一個很好例子。這道菜許多年來,一直是廣東順德等地的流行菜,在粵語中名為“棟企雞”。即以一根鋼管穿透烤熟的整雞,豎起立于餐盤。這道菜形美味佳,且有成熟市場做過驗證,因為在長沙推出,很快火熱起來。10多年來,炊煙食代之所以能一直火爆,與一大批口碑菜的不斷出現不無關系。未來,炊煙食代要大力發展,不斷創新的菜肴應該還是一個重要因素。怎么創新,我以為應該加強菜品數據庫建設。原有的菜肴不要丟,新開的菜肴成功概率就更大。
于菜肴而言,大多數餐飲企業,無論廚師還是老板,對于過去大概只憑印象記憶。能說出去年或前年的幾道流行菜肴,看起來已經很了不起了。可是一旦本店開始研發新菜肴,卻瞬間又變成了無頭蒼蠅。我曾見許多總廚,每到研發檔期,就抓耳撓腮,頓頓都滿城市試菜。差一些的廚師,就直接跑到別的店子,把菜單那里過來,照著別家菜單開方子,搞研發。
為什么一個個浸淫幾年、十幾年的廚師和老板會如此困窘呢?回到2015年的長沙餐飲業,許多有識之士已經看出來,近年湘菜的菜肴,無論種類還是數量,亦或是質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下降。什么原因呢?借鑒太多,而傳承太少。不是不樂意傳承,而是壓根不知道從哪里傳承。整個2014年和2015年上半葉,關于湘菜的書籍僅僅出版了十幾部,具體到長沙的不過一部,為《親愛的湘菜》。自然,網絡上有許許多多關于湘菜的資料,然而真正足夠作為文獻進行引用的資料實在寥寥。一旦研發菜品,多數廚師兩眼一黑,只能抓瞎了。
餐飲企業一個重要命題就此付出水面:菜品數據庫。菜品數據庫為什么重要,如何建設菜品數據庫,成為一個企業在新時代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長沙餐飲市場2014年至2015年的表現,夜宵市場非常火爆的老長沙龍蝦館,一些餐館的炒骨頭、手抓骨,以及幾乎每個店都有的蒜蓉開邊蝦……有沒有什么共同點呢?這些菜肴和產品,多數都不是什么新鮮貨色,而是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流行的火爆的菜肴。
以最近一些店如七號菜館旗下七里湘、青瓷1310年等菜館出現的麻球為例子,這不能算是湘味點心,而是江浙流行而來的炸貨。這種超大麻球的流行,有人以為是最近飲食業注重體驗,與食客注重新、奇、大的享受有關。其實回到十年前,當一路吉祥酒樓在南二環如日中天的時候,油鍋邊上炸麻球的師傅可是壓根忙不過來。而這個大麻球,便是他們從浙江引進過來的。
試想一想,如果一個餐飲企業擁有數千道曾經流行菜肴的數據,那么企業在研發菜品時,將有著何等的優勢呢?遺憾的是,我們長沙一些餐飲企業,即使有著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歷史的優秀餐飲企業,你若想查查他們十年前暢銷的菜肴,答案也是根本不記得了。于是四方坪著名的炒土雞、玉樓東私房菜館的豬腳、廣殿漁村的魚丸、星沙飯店的大蒜炒辣椒、戴家村的蛇汁香干,甚至天福的香辣蟹等等,基本上你都不知道誰會做,也不知道訣竅在哪里了。這些菜品隨著一個店子的興衰變遷,而基本消失于美食江湖了。
問題是,這些菜肴本身并沒有問題,今天我們仍然愿意嘗試那樣的菜肴。畢竟一道曾經火爆的菜肴,之所以能夠流行一時,必然有許多為人喜歡的滋味或者別的因素在。因而,開發新菜肴,如果能夠直接引用或者借鑒從前的菜品,最起碼,在論證菜肴的受眾和消費群體這一關,基本過了。比如關于辣椒炒雞丁,這道菜是四方坪炒土雞的變種,但是金太陽以這道菜做蒸菜快餐,卻能一直暢銷。而太平街葫蘆家宴經過琢磨,以湘鄉有名的教堂雞為學習對象,經過改良之后,變為極致辣雞丁,提高辣味的豐富性和強度,成為2015年私房菜館創新的一個亮點。
已上說的這些,是湘菜創新的一些小例子,希望對炊煙食代下一步發展,有所幫助。十年艱辛,十年輝煌,從戴家村到炊煙食代,炊煙食代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下一個十年,愿炊煙食代謀劃更加宏偉的藍圖,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闖出更廣闊的世界。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入駐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QQ 384643049)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