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港式餐廳退潮,為何胡記腸粉一枝獨秀
秦少油 · 2015-08-19 10:14:05 來源:紅餐網
從黃興銅像往步行街走,左拐進入淘淘街,經過羅記臭豆腐,阿拉伯烤肉,越過兩個石墩子,臨近育英街的地方,就是胡記廣東腸粉的第3家門店了。
細心的食客可能已經發現,自從2014年6月以來,胡記廣東腸粉這間門店,已經做了很大的調整。上百個座位已經壓縮了。而那些相當闊達的臨街鋪子,也出讓給做壽司的,做泡菜的,做快餐外賣的小店。
數千元的再出租租金,可以減輕店內的租金壓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長沙經營腸粉、燒臘等店的在2014年遭遇的困境。
自從2012年以來,長沙各地打著港式茶餐廳的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河西的楚茨,到繁華的解放西路的喜聚,再到悅方、萬達、奧克斯等地的樂會、港薈、新文華等茶餐廳,一時間江湖人人說港式。不過,喜聚已經關閉,坡子街的雙子636港式、摩天輪下的……多少的店子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又銷聲匿跡了。這波港式茶餐廳的潮流,短短2年,卷走了許多投資人和餐飲人的心血。其中多少的艱辛和多少的浪費,值得深思。
在這些港式茶餐廳,或者成為廣東茶餐廳,或者簡單店叫腸粉店或燒臘店,中。胡記腸粉無疑使表現較為優秀的一只。自從2009年在建湘路狹小的門店誕生之后,如今已經有5家門店,并在建湘路運作了思利和甜品店,日營業額甚至比許多面積相當大的同類門店高。
究竟什么理由使得這間走過5年的品牌能夠不斷保持呢?
第一,小,胡記腸粉的門店都不算大。最大的也不過300平方米。
第二,選址,靠近人煙密集的社區,租金上不便宜,然而在人流和客源上,相比盲目選擇商場,反而有一定優勢。
第三,不斷引進新品種,擴大產品范圍。廣東來的餐廳限于本身口味,往往需要品種。最早以腸粉聞名之后,胡記腸粉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繼續增加了廣東燒臘,增加臺灣小吃,從廈門等地引進各類小吃,總之,是以不斷的創新來迎合食客的口味。
第四,穩步的推進。胡記腸粉負責人胡輝誠表示,在經濟形勢并不明朗的今年,不會開設新的門店,接下來要做的是修煉內功再出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沙不少投資港式茶餐廳的投資者存在對市場的盲目樂觀預期,在裝修和門店花費大量錢財,最后效果不理想,又只好棄店而去。
第五,扎實的客戶營銷與維護。胡記腸粉在團購、點評等等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以小吃而進入團購,是相當大膽的舉措。然而,效果似乎很不錯。
當然,所有的商業模式都不是恒久光芒四射的。胡記腸粉也在逐漸調整,如何做好外賣,如何做好新的產品研發,如何開啟更多門店,如何推進品牌影響力,這些,都在努力。但是從港式茶餐廳這種業態的興起到逐步平穩來看,胡記腸粉依然給新的業態以良好的啟示。
那就是步子要穩,產品要穩,不要在意花里胡哨的門面功夫,要扎實的推進自己的內功修煉。畢竟,玩得久,比玩得炫酷有意義得多。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