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搞民主純屬找死,“中央集權”才是王道
劉鵬 · 2016-04-19 14:58:51 來源:紅餐網
在創業的路上,我們都知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勝在執行。在這個遍地機會的創業環境下,無論朝哪個方向開槍可能都會有所收獲,但是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必須拔槍快、開槍準。
執行力不僅僅體現在團隊的溝通和管理上,也體現在團隊的搭建和模式決策上,能在激勵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的好的企業全是執行力強的企業,要么是家族式的,要么是集權式的,快速決策、堅決執行是勝出的關鍵。在中國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如果沒有一位領袖來凝聚團隊,團隊就可能成為一盤散沙,從而失去戰斗力。這往往是不少企業很快散伙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創業實施過程中,固然需要民主決策、集體努力,但仍需要有一位領袖,敢作、敢當、敢決策,并敢于承擔責任。領袖不一定是某項創業活動的最初發動者,也不一定是新創企業最大的股東,只能是團隊的精神領袖,這樣的領袖必須在創業實踐中產生。某個人要想成為真正的團隊領袖,必須靠他對創業的執著,他的人品、能力和勤奮,以及他對其他成員的吸引力。問題恰恰在于在不少創業團隊中,往往很難有這么一個人,這就可能導致某個創業團隊的潰散。
我們很多創始公司很容易犯得錯誤就是搞民主,我這里不是反對民主,民主是企業到了一定的規模,建立起一定的壁壘之后的成熟模式。民主下的做事風格是盡量不犯錯誤,但是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你不犯錯誤是遠遠不夠的,不敢犯錯的氛圍下就會有不敢執行、不敢擔責的心態。事事等領導來決策,事事等、事事看,真正做的話,前怕狼、后怕虎。這樣的團隊怎么可能成功?
我們很多創業者總是喜歡看很多雞湯式的書,學習一些所謂的先進管理模式,可是不同項目、不同團隊,不同行業、不同環境下都有不同的模式。雖說新企業的職責劃分最好適度交叉,決策過程最好有大家的集體參與和商討,但是過分松散的民主氣氛會使管理顯得疲軟無力。民主是必須具備條件的,企業是這樣,國家也是,在不具備民主條件下的民主只會帶來災難,茉莉花運動后的中東地區的國家現狀就是最好的例子。民主和效率有時候是矛盾的,民主不過是給員工或者老百姓自由和富裕的手段,民主不是至高無上的第一要素。權力制衡和監督是民主制度的優勢,但是問題多多,適合日子過得不錯的大公司,對小公司來說那就是砍向自己的劍。強大后民主而不是民主后強大。
創業需要領袖,創業不能太民主,很多創業公司死就死在無休止的爭論,過多的會議討論上,雖然充分的討論是必須的,但是無休止的討論就是讓一個好項目死掉。分工明確、獎罰分明,建立敢做敢當的公司文化,論證要充分、決策要迅速、執行要有力,就算有時候方向錯了也有可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入駐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QQ 384643049)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