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老壇酸菜重回貨架,丑聞不斷的頂新能扭轉局面?
聯商網 · 2022-04-19 11:49:00 來源:紅餐網
今年315,央視曝光了湖南的插旗菜,為多家知名企業代加工酸菜制品,也為一些方便面企業代加工老壇酸菜包,號稱老壇工藝,足時發酵。記者暗訪發現,符合標準化腌制池腌出來的酸菜用來出口,而銷往國內的老壇酸菜包里的則來自“土坑酸菜”:工人們有的穿著拖鞋,有的光著腳,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邊抽煙一邊干活,抽完的煙頭直接扔到酸菜上。
曝光之后,康師傅、統一等企業連夜致歉。康師傅稱,取消了與湖南插旗菜業的一切合作,封存其酸菜包產品,成立專門小組,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和檢測。
康師傅老壇酸菜帶著文件重回貨架
4月13日,#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重返超市貨架#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短短一個月時間,康師傅的酸菜全干凈了?康師傅的酸菜方便面為何又能重見天日了呢?這次康師傅是有備而來。
在云南昆明部分超市,老壇酸菜方便面重回貨架,一起出現在貨架上的,還有昆明某縣城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3月23日發布的《行政建議書》。
《行政建議書》中提到,根據2022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老壇酸菜事件,嵩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于3月16日對康師傅(昆明)方便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老壇酸菜牛肉面所使用的酸菜料包進行全面檢查。
檢查發現:該公司生產的康師傅老壇酸菜牛肉面使用的老壇酸菜料包供應商分別為四川廚之樂食品有限公司和四川天府味道食品有限公司。兩供應商證照齊全,所供應的近期酸菜料包均有自檢報告和外檢報告。現場對倉庫及正在進廠的酸菜料包檢查,未發現央視3·15晚會曝光涉事企業的產品。貨架邊除《行政建議書》外,還有兩家酸菜供應商的質檢報告。
對于帶文件重返貨架的康師傅老壇酸菜牛肉面,不少網友表示,信任的重新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不會再吃了。
據媒體報道,其實早在4月1日,有網友就曾在河北保定的超市中見過已經上架的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當時超市的貨架上也同樣貼著一個“情況說明”文件。該文件表示康師傅旗下的“天津頂益”等10家工廠并沒有使用315晚會曝光的湖南插旗、湖南錦瑞等企業的酸菜包,而河北保定區域售賣的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就來自“天津頂益”工廠,可以放心選購。
筆者認為,康師傅找了某個縣級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一份建議書,就能讓自己洗白重新上架,未免太草率,太不尊重消費者。
第一點,既然在央視曝光之后,康師傅鄭重承諾并且聲明成立專項小組自查自糾,那么證明康師傅肯定是有問題的,就應該把自查的結果公示出來,到底什么時候的,什么區域生產的產品跟插旗菜業有關。
第二點,一個縣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建議書》只能在一定的區域所屬范圍之內具有效率,這能證明整個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是干凈的嗎?
第三點,如此草率,糊弄消費者,沒有認真的自查,沒有反思以及真正地解決問題,暴雷了康師傅對消費者的不尊重,對315曝光事件的不嚴肅態度。
康師傅的臺灣家族
1958年,臺灣人魏和德彰化縣創立了“頂新油廠”。那時頂新還沒有主營食品生意,其主要產品是面向工業用途的蓖麻油,也少量加工出售一些食用油品,在當地散賣。
魏和德有四個兒子: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四兄弟從小跟著父親在制油廠耳濡目染,打算將來接手這樁家族生意。1980年,魏和德去世。老大魏應州帶著弟弟們一同挑起了工廠大梁。
1988年,年紀最小的魏應行帶著500萬美元到北京投資,他做過蛋糕,做過香油,還有蛋酥卷等等,但都沒有成功。
后來虧光了所有的錢,魏應行坐火車回家,發現有賣泡面的,吸引了全車人的目光。他覺得這是一個商機。
回到臺灣后,魏家四兄弟決定共同籌資在大陸做方便面。兄弟四人帶著800萬美元在天津創立工廠,取名叫康師傅,專門研發符合中國大陸人口味的“紅燒牛肉面”。
憑借“一包面餅多包調料”的設計,康師傅迅速風靡全國。天津的工廠最初一月能生產10萬包。這個數字被市場迅速消化。有人拿著現金在廠子門口蹲守,高價求購提貨單。
然后就是不斷地擴大再生產。康師傅開出了十幾個生產基地,產品線擴充到幾十種,不僅超越了老前輩統一,甚至打敗了老牌方便面生產商,日本的日清食品公司,問鼎世界最大的方便面生產企業。
逐漸財大氣粗的頂新,收購了“德克士”,又買下了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食品企業“味全”,康師傅也把業務從方便面拓展到了飲品、糕點、糖果。
但是,頂新食品在臺灣和大陸屢屢爆出質量問題。
丑聞不斷
2008年,味全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嬰兒奶粉被檢查出含有阪崎氏腸桿菌。2012年康師傅的原料商被工商部門查處,其花生油以大豆油、棕櫚油和粗制棉籽油勾兌,再違法添加了花生油香精。
2013年11月3日,味全公司被爆出有21項油品混摻含銅葉綠素的橄欖油、葡萄籽油,而且事發后隱匿不報達19天。
2014年,臺灣的康師傅方便面,被爆出其精燉蔥燒排骨湯面的醬包,用的是“地溝油”。
頂新集團旗下的兩家制油工廠,直接就是地溝油事件元兇。他們收購餿水油與飼料用油,再混充成精致豬油出售,自產自銷,結果頂新集團旗下從肉醬到肉松等12款加工產品,都被證實添加了地溝油。
一時間,臺灣掀起了“滅頂”熱潮,許多民眾發起拒買與退貨運動。一個月后,又一則新聞爆出,臺灣康師傅的包裝被檢測出塑化劑。
2017年,時任味全董事長、頂新制油董事長的魏應充,以詐欺等罪,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后又因為逃漏稅等罪名,被繼續判處2年有期徒刑。
方便面為什么吃的人越來越少
3月28日,康師傅公布了2021年最新財報,在過去的一年中,康師傅全品類實現營業收入約740.82億元,同比增長9.56%。康師傅方便面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84.48億元。其中,2021年下半年,公司方便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7.7%。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年康師傅銷量市占率45.7%,較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銷額市占率48%,較上年同期提升1.7個百分點,穩居市場第一位的同時實現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但康師傅的凈利潤卻出現了5年來首次下滑,2021年康師傅歸母凈利潤38.02億元,同比下滑幅度約為6.39%。3月29日開盤后,康師傅的股價以最高7.51%的跌幅,一度降至12.72港元。
康師傅在近一年時間內已經連續兩次對方便面產品進行了漲價。
第一輪是在2021年第三季度,康師傅以試探的態度,對旗下20%左右的方便面品類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漲價。第二輪發生在2022年第一季度,康師傅對60%的方便面品類進行了十年來首次聯動提價,平均漲價幅度約為12%。
在2021年第三季度第一輪漲價之后,營收數據大幅提升的康師傅,下半年的凈利率相比于上半年,反而從6.80%降至5.92%,投資回報率更是從10.69%跌落至9.94%。
數據顯示,漲價救不了方便面。近些年來,大量類似于自嗨鍋、自熱米飯、螺螄粉等新型速食產品的出現,傳統方便面的市場份額受到了程度不輕的擠壓。
另一方面,制作方便面的基礎原材料食用油、面粉等在漲價,在消費者趨少而原材料又在漲價的情況下,康師傅方便面的日子并不樂觀。
此次負面曝光,希望康師傅認真對待,尊重消費者,給予切實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措施。
本文轉載自聯商網,作者:老刀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