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牛逼酒吧養成記(四)
老葉 · 2016-08-04 14:48:42 來源:紅餐網
一瓶啤酒從超市到酒吧,身價頓時上漲2、3倍,都是一樣的酒,憑什么酒吧可以賣那么貴。有些酒吧老板說,我就是個賣酒的,這樣的描述不能說完全不對,但是很容易讓人誤會你是煙酒店的老板。
客人為什么要選擇到酒吧喝酒,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寂寞,人往往沒有抵抗孤獨的能力,需要在酒吧獲得精神的滿足;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邂逅,我開酒吧開了這么久,見證了很多人在我的酒吧認識、戀愛、結婚,也有一些人在吧臺上相識,成為要好的哥們兒。
這是酒吧存在的意義——提供場景。每個人都是觀眾,同時也是別人眼中的演員,而酒吧就是一個沒有舞臺和觀眾席區分的大劇場。
好的酒吧每天從開門開始,場景就在慢慢孕育發酵,每一個來到酒吧的人都只有一個身份,比如都是啤酒愛好者,不是同事,不是上下級,不談工作,會彼此相見恨晚、一見如故,也會有爭吵和辯論。到一定階段后,你可以在這里聽到笑聲,看到每個人臉上的表情在慢慢放松,嘴角在上揚。場景的營造是自然而然的!
一流的地段,三流的鋪位
任何場景的設計、營造都是依托在一定的環境基礎上的,酒吧選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最終場景成功與否。我的建議是,酒吧選址因該是“一流的地段,三流的鋪位”。既能保證輻射半徑,又能很好地控制成本。
一流的地段很容易理解,任何營業性的場所都需要擁有一定的交通輻射半徑,但不可避免的是,一流地段的沿街鋪位價格高昂,這個成本的支出是不是有必要,就需要考量了。
如果常逛酒吧,就會發現,很多酒吧其實都是開在小巷子里的,沒有寬大的馬路,沒有車水馬龍。酒吧外的道路是人的尺度,而非車的尺度。從商業角度來講,寬大的馬路、規規矩矩的隔離帶,天生就不能產生自然的人流。酒吧不是肯德基,不是星巴克,它面向的是那些熟絡的老客,而不是游客。酒吧就是屬于這些老客的第三空間,一個區別于家和工作場地的第三空間。
從玄關到吧臺,人的動線如此清晰
設計師滔滔不絕地跟我講要用什么樣的地板,什么樣的拼接墻,但我卻在玄關和吧臺間徘徊。酒吧的空間布局,最重要的大約就是這兩個了。
玄關是中國人的說法,老祖宗的語言博大精深,寓意深遠,《道德經》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大部分酒吧都不會開門見山,顧客需要從門外經過玄關,進入到場內,在這個緩沖的過程中,心理會產生微妙的變化。而門內的顧客,也因為玄關的存在,不會產生不安全感。
至于吧臺,我不客氣地說,這就是酒吧的靈魂所在,是這個“劇場”的靈魂所在,既是產品的陳列、展示區,也是售賣、出貨的地方,沒有比這里更亮的了。在這里,酒吧的老客人,單獨前來的客人會選擇坐在吧臺,跟吧員聊天,跟旁邊的客人聊天,講一講八卦、球賽,從陌生人變成朋友。吧臺的形式很多,一字型、L型甚至島型,但無論哪種形式,吧臺必然處在整個空間的中心位置,能夠照顧到全場。
吧臺設定好后,你會發現整個空間的動線安排并不復雜,客人從座位到吧臺,從吧臺離開去盥洗間,在這條動線上,應該有諸多邂逅的可能,可能會遇到熟悉的朋友,可能會遇到陌生卻有好感的人。如果這些機會都是你提供給客人的,那將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
用燈光做隔離,公共的空間私密的交流
酒吧的空間如此開放,有那么多陌生的人在身邊走來走去,可是幾乎沒有人會覺得不舒服,因為我們并不處在同一個面光源下,昏暗的燈光給每個人都營造出了一塊私密空間,讓人舒適、有安全感。周圍那么多人,他們和我沒關系,更不會來打擾我。
當然,燈光并不是越暗越好,要看酒吧類型。比如和Whiskey Bar相比,Bottle shop就不需要那么昏暗的燈光,只要能保障每張桌子的私密性就可以。
背景音樂:只有聽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
最需要跟燈光做配合的,就是背景音樂,可是很多人誤會了背景音樂的本質。他們在酒吧里放流行的音樂,旋律很好聽,歌詞很吸引人,于是顧客的耳朵被音樂搶走了,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上,反而忘記了喝酒、聊天。我從來不喜歡用流行的音樂做背景,流行的東西太容易搶風頭。
背景音樂應該是怎樣的?我想聽的時候,它在那里,可以輕易被抓住,而當我想跟朋友聊天,音樂會自動隱藏在身后,若即若離、若有若無。
不同類型的酒吧,音樂風格固然有所不同,就像你不能在紅酒吧放RAP。但每個酒吧的音樂都應該是線性的,需要編排的,按照不同的時間播放不同的音樂包,隨著人的增多,音樂節奏逐漸往上走。整場的音樂從開業到打烊,會經歷一個峰值,然后慢慢向峰谷過度。
劇終人卻不愿散場的時候,最極端的方式便是燈光大亮,音樂戛然而止,就像電影散場,所有的客人都會從劇情中清醒過來。該回家了……
場景簡單得就像當年的花生殼和炸餛飩
這些場景的營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酒吧的經營者就像守著一座廟,每日打掃,拖地,擦杯子,看起來好像有些單調。然而特殊的場景,是可以人為制造的。
我開酒吧的時候,會在周末買來很多帶殼的花生,并鼓勵客人把花生殼扔到地上。地上的花生殼越來越多,到后來,我踩在地板上穿過人群,腳下是咔嚓咔嚓的聲音,格外奇妙。
還有一段時間,每天,我在沙縣小吃預定10份生餛飩,等到晚上11點鐘,一次性炸好端出來,幾乎一端出來就會銷售一空。
這種儀式感讓酒吧變成了一個社區,他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大把的時間留在酒吧,踩著花生殼,吃著炸餛飩,喝著比超市貴2、3倍的酒,笑逐顏開。場景設計哪是什么難事?!
本文作者老葉(微信:wow-beer),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