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一斤!中國白菜拿下韓國人
歸去來 · 2024-10-15 09:02:05 來源:價值星球
中國蔬菜水果,正走向全世界。
中國人常拿來形容低價的白菜,在“泡菜大國”韓國翻身了。
最近,韓國白菜告急的新聞屢屢登上媒體,一顆大白菜的身價,在韓國也接連突破30元、90元,甚至在某些超市的價格達到35700韓元,約合人民幣188.5元。
KREI OASIS(韓國農村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9月14日韓國Garak 批發市場大白菜批發價為41483日元/10kg(約合18667韓元/斤),該價格分別為2023年14213日元/10kg和正常年份17892日元/10kg價格的2.92倍和2.32倍。
圖源:KREI OASIS官網
在零售端,韓國白菜售價沒有最貴,只有更貴。韓國最大的傳媒機構《中央日報》報道稱,韓國部分市場中秋假期后一棵白菜的售價接近2萬韓元(約合15美元)。《韓聯社》在走訪韓國超市后也發現,一捆三頭大白菜在超市的價格為49800 韓元(約合37.30美元,人民幣263元)。
作為對比,9月至今,國內白菜價格相對平穩,產地價整體維持在0.4-0.5元之間。
圖源:一畝田
為此,韓國政府要以每周200噸的規模,從中國進口大白菜。
為何韓國農產品價格會持續上漲呢?在中國種植白菜又是否是一門好生意呢?
01
泡菜大國,深陷“泡菜危機”
韓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愛吃白菜的國家。
有個說法,60%多的韓國人一天三頓都要吃泡菜,一個韓國人一年要吃下50斤泡菜。而整個韓國,一年要吃掉90萬噸泡菜。
不僅如此,他們還把泡菜當成了一項很暴利的產業。2020年,韓國泡菜的出口量只有1.1181萬噸,但出口額達到4657萬美元——每噸出口價格高達4165美元,是中國泡菜出口價格的七八倍。這背后,國家GDP貢獻、稅收貢獻、勞動力就業、民生等指標,都一舉抬高。
但現在,韓國人開始感受到“泡菜危機”了。
一方面,韓國偏偏國土狹小,農作物資源有限。高寒地區的江原道是韓國白菜重要種植基地,江原道太白市梅峰山附近高冷白菜種植面積超40萬平。但去年,這里遭受暴雨,而今年夏季又受南亞高壓和北太平洋副高,氣候的變化對當地白菜產量和質量均構成不利影響。有韓國專家預測,洪水和極端高溫使韓國大白菜收成減少近一半。
極端天氣頻發,再加上城市化侵占了耕地,導致韓國用以種植白菜的土地規模持續減少——2023年,韓國高寒地區的白菜種植面積不及20年前的一半,從8796公頃減少至3995公頃。
圖源:KREI OASIS官網
另一方面,比種植面積減少更讓韓國擔憂的是,韓國正面臨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韓國漢陽大學經濟學部教授河俊京表示,大流行結束后,韓國雖短暫出現勞動力短缺情況,但由于國內整體需求減少,企業生產下降,就業誘導效應較低。因此,看不到未來的韓國年輕人,愈發喜歡“躺平”。2024年韓國15-29歲“躺平”的青年群體高達44.3萬,創下韓國20年之最。
圖源:韓國統計廳
更殘酷的是,韓國青年群體中超七成沒有就業意向,反而靠信用卡度日。因這些群體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今年韓國信貸總額、逾期未還金額均創下近5年之最。
年輕人不愿就業,而生產者又在老去。據統計,韓國農業人口50%以上為60歲老人,這些老年人不僅勞動能力開始下降,對作物的管理、病蟲害防治也慢慢跟不上新需求。于是,農業越來越邊緣化。
韓國農村振興廳預測稱,未來25年內本國高寒地區白菜種植面積將大幅減少至44公頃。預計到2090年左右,高寒地區將完全無法種植白菜。
沒有了本土的白菜種植,如果只能依靠進口,對韓國人而言泡菜還香嗎?
02
中國蔬菜水果,正走向全世界
據央視財經報道,韓國政府正以每周200噸的規模進口中國大白菜。
據天眼查信息,山東省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省。山東濰坊生產的生鮮蔬菜、預制菜等,都是用集裝箱,一車一車發往海外市場。
在此之前,韓國也從中國進口白菜,但進口量不像今天這樣急劇增長。比如,在2010年是162噸,2011年是1811噸,2012年是659噸,2022年是1507噸。
隨著中國白菜陸續抵達韓國,韓國白菜價格已有所回落。以10月12日為例,Garak 批發市場額外級、TOP級、中等級批發價較10月2日,分別回落8.5%、14.37%、25.93%。下級白菜跌幅比例高達40.63%,跌幅比例最大。但相較于2023年和正常年份,韓國白菜批發價仍處在高位水平。
圖源:KREI OASIS官網
實際上,不僅僅是白菜,中國的蔬菜、水果正以高品質、高性價比受到全球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據越南官媒Vietnam.vn報道稱,2023年中國出口到越南的葡萄,受到越南消費者的追捧。
當地消費者Nguyen Hue稱,中國的無籽葡萄以甜美、新鮮,果實完整、酥脆、美味,以及便宜的特點,讓每個人都非常喜歡它,公司同事都互相邀請購買。不僅僅是無籽葡萄,其他中國葡萄也很便宜,手指葡萄、紅寶石葡萄、奶葡萄分別為110,000越南盾/公斤、50,000越南盾/公斤、80,000越南盾/公斤。且每個品種的葡萄口感都較佳,如奶葡萄果實大、綠色、無籽、新鮮。
圖源:Vietnam.vn
此外,越南也面臨著和韓國類似的蔬菜價格高企的問題。越南媒體Baohatinh.vn報道稱,今年1月越南卷心菜、西紅柿價格分別為20,000 越南盾/束, 25,000 越南盾/公斤,處在高位水平。為平穩物價,越南從中國市場購置大量購置卷心菜。
而到了今年9月,越南歷經暴風雨天氣后,當地蔬菜價格再次迎來暴漲。據越南《24H報紙》報道稱,一棵小蔥售價5000越南盾(如下圖)、卷心菜售價22000越南盾/公斤、3個檸檬售價2萬越南盾,1.8—2斤的西葫蘆售價10萬越南盾。
圖源:越南《24H報紙》
麻省理工學院旗下OEC World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卷心菜出口國,出口總值為7.45億美元。今年8月,中國對越南出口卷心菜同比增長92.3%至516萬美元。同月,中國對泰國和新加坡出口卷心菜分別同比增長71.3%和141%,分別至235萬美元和169萬美元。
整體上看,盡管2023年越南從中國進口的水果、蔬菜同比下降 7.4%至7.947 億美元,但中國的蔬菜水果正越來越受海外消費者的青睞。
03
白菜翻身了,但菜農們沒有
中國蔬菜、水果能出口到全球,實則以中國蔬菜、水果的高產量為支撐。
以白菜為例,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白菜生產國,其產量占全球的50%以上。山東、河北、內蒙古、河南、遼寧等省份為國內白菜重要的種植基地。僅山東省的大白菜產量,就占全國總產量的約20%。這讓不少山東人戲稱,夏季逃不過豆橛子,冬季逃不過蘿卜和白菜。
白菜高產量之下,種植白菜能否賺錢,仍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河南省沈丘縣的種植大戶張飛(化名)稱,規模化種植白菜的成本包括土地租金成本、人工成本、種子化肥農藥成本、機械化成本等等。按照單畝計算,當地土地的租金成本在800-1200元之間,人工成本主要在白菜前期種植和收獲期間,行情價為50-60元/人/日,翻地產生的機械化、化肥、種子、農藥成本約在200-300元/畝,種植一畝白菜的成本約在1600-1700元之間。
目前白菜品種包括北京3號、竹筒白菜、麻葉青白菜、秦白2號等,因品種、土質、間距、日常管理方式不同,畝產會有所差異,但白菜整體相對高產,畝產能做到七八千斤。但白菜價格通常是隨行就市,具有較大波動性。今年有的產區白菜收購價為0.2元/斤,即使按照畝產8000斤計算,種植白菜基本就是賠本。反之,有的產區收購價達到0.8元/斤,種植一季白菜稍微有些利潤。
因白菜生長周期短,70多天就能收獲。為實現畝產利潤最大化,自己承包的六七十畝土地,往往根據季節種植和售賣不同農產品。如春季售賣高產和價格相對穩定的土豆,夏季售賣甜瓜、秋季售賣紅薯、冬季售賣白菜,春節前后售賣花菜和草莓。
即使通過大棚規模化的種植,但仍是靠天吃飯,尤其是夏季暴雨和大風、冬季大雪很容易摧毀大棚,所以農業保險是大棚農業的另一成本。而且,這些初級農產品基本是隨行就市價,整體利潤并不高,搞大棚種植在收成好的前提下,基本也要做好2~3年回本的準備。
為提高利潤,張飛嘗試過多種方式。如將初級農產品加工成凈菜,出售給超市客戶,但很多超市客戶明確表示他們不要凈菜。某家超市的采購主管劉奇(化名)告訴張飛,大型超市做凈菜最大的痛點在于,被加工的凈菜既不能冷藏保鮮,也無法復用到其他場景中。一旦產生滯銷,基本意味著全部報廢。
很多超市生鮮區本就不賺錢,更多是作為引流品。現如今還要讓超市賠錢,老板怎么可能會同意呢?所以凈菜加工概念被提到好多年,但始終未能出現在大型超市的貨架上。
除凈菜加工受阻外,目前行業常見的方式為將初級農產品進行二次加工,以食品方式出售。在各大電商平臺,基本能看到將白菜加工成的酸菜。但國內某家酸菜企業的電商經理曹陽(化名)稱,目前電商平臺售賣酸菜利潤并不高。一方面,隨著消費者購物愈發關注性價比、電商平臺將流量傾斜到低價商品上、酸菜的同質化競爭,這讓酸菜在電商平臺的售價越來越低。
另一方面,國內大型綜合電商平臺所面臨的核心問題仍是,電商平臺流量紅利徹底消失帶來的投流成本上漲,ROI降低。如抖音電商前兩年直播間的ROI能做到6以上,但今年不少同行只能做到3以下。高投流成本,愈發成為商家難以承受的痛。
因此,白菜價格翻身的同時,作為菜農,仍然處在價值鏈的最底端。
隨著中國蔬菜、水果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持續提高,海外市場未來仍充滿想象。但在如何延長初級農產品附加值的這條路上,國內或許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持續探索。
本文轉載自價值星球,作者:歸去來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