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升餐廳回頭率?這19條箴言不可忽視!
蔣毅 · 2021-02-01 21:38:20 來源:紅餐網
每一位餐飲老板,打開門做生意都希望做回頭客生意,但現實是有很多消費者來過一次就不再回頭,這是為什么呢?
餐飲人要如何經營好用戶,讓他們更容易記住我們的餐廳,增加復購率呢?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的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轉載自豪俠匯蔣毅(ID:haoxiazhuanjiangyi),作者蔣毅。
事實上,消費者與餐廳的關系,一切都關乎“體驗”兩個字,我們知道的“峰終定律”,其實是針對整個接待流程里的中間某環節和結束環節,做深度的差異化體驗。
在餐飲消費的過程里,有哪些關鍵節點(MOT),容易被餐飲人忽略卻又不得不加以重視的呢??
1、到店前的體驗 ?
消費者在還沒有到店消費前,其實就已經對餐廳有體驗了,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眼見”,即從各種宣傳上看到的圖文或者視頻信息,對餐廳所產生的好奇或無感等體驗;另一方面是“耳聽”,也就是在朋友口碑傳播下對餐廳的認知。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2、預定體驗 ?
有些消費者決定要去一家餐廳,尤其是一家生意很火爆的餐廳前,會提前預定,要么通過電話,要么通過其他在線的方式,這個環節的體驗對于他們來說,也很關鍵,甚至直接決定他們是否按預期到店。
3、門頭體驗 ?
不管是溜達路過的消費者,還是有針對性地到一家餐廳的食客,門頭的吸引力很重要。為什么去日本大阪的人,到了道頓崛,都會拍那只栩栩如生的螃蟹?因為大家都被這個門頭所吸引了,才讓其成為世界級的門頭。相反,有些餐廳,看了門頭就想掉頭走人,完全沒有進去消費的欲望!
△不少消費者會被門口的大魚頭吸引,紅餐網攝
4、迎賓體驗 ?
關于迎賓體驗,我們可以學一下海底撈。當有消費者走向餐廳時,海底撈的迎賓服務人員必須微笑著小跑迎上去,詢問人數等基礎信息,不管嘴里說什么,消費者的感受就是“熱情”。
所以不管你的店里是否排隊,都應該有人在門口充當迎賓者,給予那些走向自己,或者路過自家門口的人不一樣的體驗。哪怕別人不進店消費,能因此多一份好感,也可能增加下次進店的概率!
5、排隊叫號體驗 ?
如果餐廳需要排隊,接待人員切忌傲嬌以待。別人愿意排隊就餐,這是餐廳應該感謝的事情。這個道理老板都懂。如果你的工作人員擺出一副十分不耐煩的樣子,是會給就餐體驗減分的!
6、等位體驗 ?
這方面海底撈同樣是業界榜樣。不管是擦鞋、美甲,還是用超高清的LED屏,都是海底撈在給等位的客人以差異化的體驗,因為這個帶頭作用,很多排隊的餐廳,已經在跟進,比如北京的胡大門口,排隊的人隨時有瓜子磕,這是我每次去北京,愿意去排隊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海底撈的擦鞋、美甲服務,紅餐網攝
7、叫號入店體驗 ?
一些餐廳在叫號環節出現沖突,有時候是客人覺得自己被插了隊,遭受到不公平對待,極端的甚至會怒氣沖沖地離開。很多排隊厲害的餐廳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別人排隊很久,結果在臨進店時被氣得七竅生煙。這樣的體驗經常被餐廳忽略!
8、進店落座體驗 ?
我們曾經到過成都一家老字號餐廳。當時比較晚,我們進去時員工正在吃飯。當迎賓把我們領到座上時,我發現周邊幾張桌子上都是殘羹冷炙,地面也全是還沒清掃的餐巾紙和酒水殘渣。我想換個干凈點的位置,但發現一樓整層樓幾乎都這樣,這種不好的體驗太深刻,估計以后每次我去這家店之前,都會浮現這種臟污的場面,體驗感可想而知。
9、點餐介紹體驗 ?
點餐環節,傳統點餐模式,員工一般會給客人介紹菜品,引導客人點餐。現在流行掃碼點餐,解放了員工,為此很多人吐槽說掃碼點餐沒了人情味,真的如此么?在我看來,這個環節如果真的讓消費者體驗不好,那就需要調整,如果不影響體驗,甚至體驗更好,那就需要發揚,甚至強化!
10、注冊引導體驗 ?
未來的餐飲,一定要深度運營自己的會員。而運營會員的前提,就是需要知道客戶的相關信息。這也是掃碼點餐現在橫掃國內餐飲市場的原因,也是大勢所趨。那么在這個環節,如何讓消費者體驗更好,避免因為填寫手機號碼等帶來的不爽和吐槽,這些都是餐廳運營時,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11、菜單點餐體驗 ?
菜單是餐廳的第二張臉(第一張臉是門頭)。但很可惜,現在很多餐廳,不管是傳統菜單,還是電子菜單,幾乎都不合格。點餐環節的體驗十分糟糕,這方面涉及到非常重要的視覺營銷范疇。因此餐廳需要在點餐環節做特別設計,以增加客人在點餐時的美好體驗!
12、等餐上桌體驗 ?
客人點餐下單后,到第一個菜品上桌前,根據品類不同,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的等待時間。這個空閑時間,也涉及到用戶體驗問題。到豪蝦傳吃過龍蝦的好吃嘴應該知道,我們每桌都會贈送一份白面鍋盔和一盤鹵煮藕片,目的就是提高等餐體驗。這個環節,我們已經堅持了十年,以后還將堅持下去!
13、等餐環境體驗 ?
在等餐過程中,消費者除了玩手機之外,還會和同桌的人閑聊。這個過程中很容易被周邊環境所吸引。比如視覺上很有沖擊力的顏色和結構;比如聽覺上一些讓人舒服的音樂,以及餐廳嘈雜的聲音等。為什么有些消費者,哪怕只有兩個人也要坐包間,而不愿意坐大廳?就是因為他們對環境的體驗要求較高,這涉及到場景營銷的范疇!?
14、餐品上桌體驗 ?
菜品端上桌的過程,客人會從很多方面獲得對這個環節的體驗:容器的精美、盤飾的搭配、裝盤的效果、菜品的分量,以及菜品的溫度,甚至是上菜的速度等方面,都會讓消費者的就餐體驗完全不一樣。
比如有的消費者喜歡吃比較熱的米飯,如果你餐廳的米飯端上桌時溫度不夠熱,遇到這種情況,他以后也會排斥再去消費,這就屬于典型的餐品上桌體驗!
△普通的鴨舌,也可以通過擺盤增加價值感和體驗感,紅餐網攝。
15、就餐過程體驗 ?
正常的就餐過程,前廳人員給予適當的熱情服務即可。如果是回頭客,需要私底下的區別對待。這三類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第一是加菜,第二是退菜(酒水),第三是加人,這三個環節如果能從消費體驗角度去深度思考,并做特別設計,會讓消費者的就餐體驗加分不少!
16、服務細節體驗 ?
這里的服務,泛指客人在就餐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環節服務。針對這一點,我想特別提醒各位,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服務思維,對服務的認知做如下改變:員工針對消費者的全程服務,本質上都是營銷工作,因此,在服務細節上,一切要追求客戶體驗的“極好”,或者“不一樣”!?
17、結賬買單體驗 ?
買單原本只基于一種場景,就是消費行為結束后到吧臺結賬,這屬于后置買單。但掃碼點餐出來后,前置買單開始大行其道,兩者優劣今天不說,但餐廳需要針對這兩種買單場景做一些設計,讓消費者有不一樣的體驗。
比如買單時,自動彈出“儲值3倍,本單免費”的提醒,這可能會讓很多消費者因為節約眼前利益而選擇儲值。結果是他們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商家拉升了儲值用戶的比例,獲得留存,兩全其美!?
18、離店體驗 ?
離店分為三種場景:離店前、離店中和離店后。比如客人呼叫買單代表即將離開,屬于離店前;客人起身走向餐廳大門屬于離店中;離開店的視線范圍后則屬于離店后。這三個場景,餐廳都可以為用戶體驗做針對性設計,讓他們更容易記住餐廳,這是“峰終定律”發揮作用的最主要環節!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19、喚醒體驗 ?
客人離開店以后,想要讓這些曾經來過的消費者再次回頭消費,就需要針對他們做喚醒體驗。不過,我們也需要針對不同的用戶設計不同的喚醒體驗。
那些經常來的,很活躍的用戶,以及針對那些來過一次就不再來的用戶,在喚醒體驗上肯定要有所不同,即便是送券,都要有所差別。哪些是為了帶來客流?哪些是為了帶來當下利潤,這些都需要去做定向的思考和設計!
總? 結
對于一家餐廳來說,消費者的“用戶全生命周期”,大概就包含在上述19個體驗里,餐飲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好服務,不是某單一環節的服務好就是好,而是需要各個環節都去做好體驗,否則一個環節的體驗出問題,整個鏈條的體驗都失效。?
峰終定律是餐廳接待MOT中非常重要的東西,所有做服務行業的創業者,都需要了解“峰終定律”,并參照這個定律,在客人的就餐過程中設計“峰值”或者“終值”,如果不匹配峰終定律,只是知道餐廳接待環節的各個關鍵節點,其實這對于提升用戶體驗上,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