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加盟就是一場割韭菜的游戲?不,事實的真相是……
蔣毅 · 2019-12-18 10:43:03 來源:紅餐網
2019年馬上要結束了,最近密集的接到好幾個餐飲垂直媒體的采訪邀約,讓我談一談2019年的餐飲,甚至讓我列出幾個關鍵詞,我給出了好幾個關鍵詞,其中有一個詞,就是“割韭菜”,看到這三個字,很多人條件反射的可能就認為我是批判那些做加盟的品牌,但恰好相反,我是為品牌方辯護的一方。
下面的話說出來,可能會得罪很多加盟別人品牌的人,但思慮再三,我還是選擇借日志的方式公開說出來,如果是正確的觀點,就沒必要害怕別人的反對和吐槽,我的觀點是:就算割韭菜行為真的存在,那主要責任也在于韭菜自身這一方,而不再拿鐮刀割的那一方,為何這樣說。
成都不僅是全國的美食之都,也是全國餐飲競爭最激烈的地方,還是最近5年來做加盟最瘋狂的地方,因為我在成都餐飲圈扎根十年,所以成都做加盟的品牌,絕大多數團隊我都熟悉,甚至關系還很不錯,平時大家交流得也比較多,我有足夠多的樣本,來證明他們是真的想把品牌做好!
當然,不排除市場上確實有很多餐飲公司,是帶有明顯的割韭菜意圖,也因此讓很多對餐飲一竅不通的小白,為此蒙受各種損失,但它并不代表主流,甚至,就算是這些帶有明顯意圖的公司,他們甚至也用了很多辦法,來希望讓加盟店生意都能好起來,只是,他們完全找不到方法,所以也就無能為力,為何這么說?
道理很簡單,如果割韭菜真的如此美妙,那每個熱衷于此的公司,都希望市場上的韭菜能源源不斷,取之不盡,“割”之不竭,能一直割下去最好,甚至,能在同一個韭菜身上,割很多次最好:先用烤魚割你一次,再用火鍋割你一次,還用小龍蝦割你一次,最后,甚至還用快餐割你一次……
因此,就算是那些一門子心思割韭菜的公司,他們其實也希望能讓韭菜茁壯成長,希望能給對方一套做餐飲賺錢的方法論,而不是割一次就徹底讓對方死掉,這意味著最多只能收割一次,如果連這些公司都這樣,那么,其他那些真正想用心做品牌的公司,當然也就更是如此了!
看到這里,可能就有朋友產生疑惑了,忍不住想反問我:既然我把這些做品牌的公司說得“這么好”,那為啥國內餐飲做加盟的淘汰率這么高呢?為何那么多快照公司讓很多小老板血本無歸呢?為何各種加盟店死了一茬又一茬呢?這里,就涉及到“應然”和“實然”的差別。
想讓門店生意好是“應然”,但“不知道如何讓門店生意好”是實然,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于是接著第二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你不知道如何讓門店生意好,那為何要放加盟呢?這不是故意害人么?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但恰好也就引出了我今晚的主題:因為主動送上門的韭菜們,實在是太多了!
做加盟的人,分為兩類:其一是主動搜索和尋找加盟品牌,其二是被動的因為廣告吸引而加盟,但不管是哪一類,都有一個相同的前提,那就是自己產生了開餐廳的想法,并且想“走捷徑”,希望通過別人“成熟的品牌和模式”,能達到即使不懂餐飲也能快速依靠開餐廳賺錢的目的。
如果你認同我這個說法,那你就無法反駁下面的事實:所有不懂餐飲的外行,卻寄希望于通過別人的菜品、別人的品牌和別人的團隊,就能彎道超車的實現快速賺錢,那就意味著他們首先是自己主動把自己放在了韭菜的位置上,等著別人來收割,差別僅僅在于最終鐮刀掌握在哪個品牌手里而已!
不要拿部分完全沒經驗,通過加盟也把錢賺了的例子,來反駁上述說法,因為它邏輯不對:你就算賺了錢,也無非代表你是運氣好,賺到了錢的韭菜而已,并不能改變你不是韭菜的事實,甚至更糟糕:因為可能自信息爆棚,最終在更大的投入上被別人當韭菜割。
比如小唐,原本是江蘇一名公務員,兩年前串串很火時,跟朋友投資50萬加盟了一家成都的串串品牌,沒想到開業異常火爆,三個月就回本,不到一年就賺了就近80萬,他馬上從單位辭職,去年底信心爆棚的再次加盟了成都一家火鍋,這次要投資300多萬,資金不夠情況下,他把房子抵押出去貸款來開店。
結果呢?今年遭遇全國的餐飲下滑局面,他的串串店由以前每個月賺五六萬純利,到今年業績每個月下滑,他手足無措,但更慘的是,去年新投資的火鍋店,從開業到今年六月關門,中間長達八個月的時間,都沒賺過一分錢,最后是以虧損400萬出局,國慶來成都找我訴苦,前后感覺完全變了個人!
小唐就是典型的第一次餐飲“撞對門”,把錢賺到后信心爆棚,認為餐飲不過如此,于是敢于做抵押貸款去做更大的投資,結果呢?不是被品牌當韭菜割了,而是被市場當成韭菜給收割了!國慶時,我說這怪不了品牌方,完全是他自己主觀造成的結果,雖然慚愧,但就是事實!
因此,只要你是在不懂餐飲的情況下,僅僅是希望借別人的力量來快速賺餐飲的錢,那對不起,不管你承認與否,你就是自己主動當別人的韭菜,這從你有這個想法開始,就已經注定了,與你后面是否賺到錢沒什么關系,在你不懂餐飲的情況下,你不管賺多少錢,都是韭菜!差別在于什么時候,被什么人收割而已!
要想不當韭菜,不被別人割,有且只有一個路徑,那就是搞懂餐飲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要有僥幸心里和占便宜心態,當然,我也知道,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事實上呢?卻非常非常糟糕,因為國內餐飲的現狀,就是絕大多數從業者都不懂餐飲,尤其是最近幾年,餐飲的爆發式增長,幾乎都是由不懂餐飲的新生力量帶來的。
基于這個原因,餐飲行業整體上看,它幾乎就等同于一片綠油油的韭菜田,不等別人把鐮刀靠近,各種韭菜都跑著沖著上去讓別人割,如果別人不割,甚至還會生氣,責問別人為何不割自己?甚至還負氣的跑到別人的鐮刀下,去像其他拿鐮刀的示威:意思是你不割我,總有人愿意割我!
這方面我非常有話語權,原因在于我遭遇過兩次“韭菜”蜂擁而至的經歷,第一次是2012~2013年,豪蝦傳借新浪微博在成都爆紅以后,突然一下涌來幾百人要加盟我們,其中很多人甚至直接帶現金來我面前,說只要我同意,錢他就不拿走了;其二次是2016年我們上了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后,全國各地的加盟商再次蜂擁而至,有一天我光是接想加盟的電話,都接得手臂麻木。
雖然這兩次我都選擇了放棄,但親身感受過那種什么都不懂的加盟商,卻財大氣粗的以為自己什么都可以搞的定,當然,讓我最為遺憾和后悔的是:我曾經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朋友,想要加盟豪蝦傳,我判斷他不適合做餐飲拒絕他后,結果他負氣去加盟了武漢一家品牌,最終虧了接近100萬,從此我也就失去了這個朋友。
做餐飲越久的人,越覺得餐飲真是艱難,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每一天都為門店和品牌里各種繁瑣的事情焦頭爛額,反之,那些從來沒做過餐飲的人,卻總是覺得餐飲很簡單,別人不管給他說多少餐飲的艱難之處,他們都覺得那是別人的事,自己來做的話,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一方面,是品牌方希望加盟商能做好,就算是那些賺快錢的公司是騙子,他們也希望那些“被騙”的加盟商能撞運氣把生意做起來,因為他們可以騙更多人,可以騙得更長久;但另一方面呢?各類對餐飲一竅不通的新手,卻如潮水一般涌向那些門店生意好的品牌,他們壓根不區分這些店為什么好,或者打底是不是假象。
但凡加盟商稍微有那么一點點餐飲的常識,他們都不會成為韭菜被人隨意宰割,但遺憾的是,在他們踏入餐飲之前,任何常識他們都不屑于了解,看到別人的店生意好,更多的是只想著怎么趕快把自己的店開起來,晚了就少賺很多錢,或者晚了就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回顧我這十年的餐飲之路,分析身邊所見證的各類餐飲現象,確實有那種非常非常惡劣的品牌商,就完全是行騙,但其比例太少,在行業里可能連10%都不到;但一竅不通卻敢于主動加盟別人做餐飲的新手,比例實在是太高太高了!他們對如何選擇品牌完全沒任何鑒別能力,對如何做餐飲也完全是兩眼一抹黑狀態,這種心甘情愿當韭菜,并樂在其中的做法,是普遍現象!
也正是這個原因,我才寫下今晚這篇日志,來說明餐飲行業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如果說餐飲加盟確實是一場割韭菜的游戲,而且這是值得譴責的行為的話,那么首先應該譴責的是加盟商自己,你什么都不懂就想把餐飲的錢賺了,天下哪有這么好的事情?把偶然的“撞門游戲”當成必然結果,被割也是必然結果!
更何況,我認為餐飲加盟并不是割韭菜游戲,不能因為少數老鼠屎的存在,就否定所有加盟行為的合理性,也不能把加盟商自己非理性的選擇和行為,全都怪罪到品牌商頭上去:賺錢了,你到處吹牛逼說是自己能力強,虧錢了,卻馬上把責任推給品牌商,說對方是奸商!
這不合情理呀!
寫評論
1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