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菜品選擇開始,考慮清楚再入坑餐飲業
蔣毅 · 2017-08-09 16:24:28 來源:紅餐網
餐飲行業的創業隊伍中,有不少廚師創業成功的案例,但相對于整體餐飲市場而言,廚師帶隊創業的比例還是很小,真正的創業主力,還是非餐飲人士,這就決定了,對于非技術型餐飲創業者而言,必然要面臨如何選擇菜品的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上,很多餐飲新手都在犯一些低級錯誤。
那么,外行涉足餐飲的話,到底應該選擇什么菜品?這個問題對于非餐飲從業人士來說,確實有點困難,很容易陷入盲目,原因除了他們自身不太了解餐飲之外,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很多創業者對餐飲產生興趣,完全是受別人好生意的刺激,很容易局限于自己所參照的生意對象。
比如:身邊某個朋友開的火鍋店生意特別好,那么他就很可能將目標鎖定在火鍋上;如果他家樓下有一家賣魚的生意天天爆滿,他也很可能就一門子心思在也做魚上面;最近這兩年流行吃小龍蝦,于是他腦袋里就只有小龍蝦……尤其是在技術支持和行業經驗積累的情況下,這樣的視覺盲點比價普遍。
那么在菜品選擇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更全面的去做評估呢?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遵循多品嘗,多比較的思路,時刻提醒自己別陷入盲區,請朋友們注意的是:千萬別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很多朋友認為簡單,僅僅是因為他們一葉障目,只看到那么一點而已。?
首先了解和分析餐飲格局,把一些基礎的問題弄清楚。
比如:有些菜非常美味,但它耗時費工,只能在家里作為家宴招待親朋好友,無法商業化操作;有些菜受食材的嚴重限制,會面臨斷供的危險;有的菜品需要添加各種添加劑才能做出味道,存在健康安全隱患;有些菜品已經過氣,受眾越來越小,市場不再感興趣。
其次,搞懂菜品的分類。
餐飲市場的菜品一般分為中餐館(高到從私房菜,低至路邊小炒店);
火鍋(泛指一切需要邊煮邊吃的類型,并非單純只川渝兩地的麻辣火鍋);
小吃(早飯攤點、面館、混沌店、冒菜店、缽缽雞、鹵菜鋪等);
特色菜品(干鍋、燜鍋、燒烤等);
外國餐飲(泰國菜,越南菜,韓國菜等)。
再次,研究各種菜品的優劣。
中餐館的優點是受眾廣,接受度高,但缺點是對廚房倚重太大,備料太麻煩,廚房人員和成本控制要求非常高,老胡曾經強調,做中餐館的話,120個菜是標配,廚房少了10個人玩不轉,當然,如果只是開一個路邊小炒店,一個師傅都可以搞定,但基本就和“品牌”無關了!
小吃的優點是人員要求不高,食材采購和成本也好控制,受眾面也比較廣,但缺點在于普及率太高,技術含量太低,誰都可以在路邊開個小吃店,難以形成鶴立雞群的獨家優勢,很難吸引人長途跋涉來吃你家產品,別拿重慶小面舉例,因為它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的美食名片,占有“地利”之優勢!
火鍋在川渝兩地非常受歡迎,優點很明顯:味道的穩定性較好把控,操作流程相對簡單,菜品損耗比較好控制,毛利率很不錯,便于復制擴張;缺點不是特別明顯,只要搞定一個好的火鍋師傅,在味道上就可以高枕無憂,采購上做好監控,成本控制也能有效把握,所以很多人將火鍋作為餐飲創業首選。
特色菜品則復雜很多,單獨寫一篇都不夠,因為所涉及的內容太多,這里無法詳細展開,只能簡單說幾句,其優點是項目選好了,比較容易形成眼球和客源效應,前期啟動時的營銷和宣傳有便利性;區別其他種類,特色菜品最大的特點是具有時效性:一旦流行一段時間就會被市場所拋棄,被其他特色菜所取代。
只有對各類產品有這樣一個基礎的認知和了解后,才能在菜品選擇上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陷入“自以為是”的誤區,據我所接觸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投身餐飲的新手朋友,在最開始做決策和選擇時,對菜品的這些知識都是一知半解,有很多臆想的東西,比如只要找到個好師傅,菜品什么的就不是問題。
餐飲的菜品品類太多,尤其是特色菜品這一塊,簡直就是美食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驚喜最多的地方,因為在這一塊,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食材和美食來沖擊餐飲市場,有鑒于此,無法給朋友們一個標準,以界定該去選擇什么菜品作為自己踏入餐飲的敲門磚,那么大家在真正選擇時,要怎么做??
正如我在給學員做內部培訓時所言,我的課程無法確保大家開餐廳一定賺錢,關于菜品選擇,我也無法告訴大家具體應該怎么去選擇,這方面我沒有經驗,因為我自己也是陰差陽錯的做了小龍蝦這個食材而已,但是,根據我自己對餐飲的了解和對各種各樣的案例研究,有一些教訓,覺得可能對大家有用。
1、考慮受眾面的范圍問題:
不僅要考慮年齡層(老少皆宜)的問題,還要考慮地區差異,如果做好了,換個地方也能一樣受歡迎么?比如,兔頭在四川很流行,但是在其他地方,很難看到幾個美女拿著兔兒腦殼在那兒啃,在麗江,那邊的人甚至連兔肉都不吃!
2、考慮原材料的持續供應問題:
盡量選擇可以一年四季持續穩定供應原材料的菜品,否則你會面臨幾個月的斷供,增加很多后續麻煩,比如小龍蝦,一年只有6個月的優質食材期,還有3個月的肉質上升期和回落期,還剩下三個月就簡直是要人老命!夏天生意再好,冬天照樣虧損,甚至被迫關門歇業。
3、考慮食材和產品的安全性問題:
有些食材有經營風險,比如以家禽做食材的,一旦遭遇禽流感,就面臨滅門之禍;有些食材在處理時,需要添加化學試劑來清洗,產品烹飪時需要添加很多食品添加劑來增色增香,對此消費者深惡痛絕,盡量避免這些食材和產品,否則隨時可能出問題。
4、考慮操作流程的標準化問題:
如果立志做餐飲品牌,那么一定會在后期追求多店經營,而多點經營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味道的一致性,這必然要求烹飪技術和操作流程的標準化,肯德基等西式快餐之所以開遍全球,從烹飪角度就在于其嚴苛而簡單的標準化操作流程,這個問題用行業內的話說,最高境界是“干掉廚師”!
5、考慮菜品烹飪的可復制性問題:
聽起來和標準化差不多,但實際上有差別,標準化做到了,還得可以復制才能形成倍增的力量,否則就像《泰囧》里面王寶強所說,他做餅最大的秘訣就是要自己做,那就談不上品牌的后期規模化發展問題了!
6、考慮核心技術的不可復制問題:
菜品要容易復制才能做大,但是做出這道菜品的核心技術需要具有“不可復制性”,創業前期全靠獨家味道來贏取市場機會,你的烹飪技術如果不具有“獨家”性,一旦你生意好,馬上就會面臨蜂擁而至的跟風者,最后甚至被別人超越,變相為別人做嫁衣!
7、股東或者師傅的共享問題:
如果廚師是合作伙伴,需要事先說明,特色菜品的烹飪工藝和配方,必須與股東共享,否則就最好不要合作,因為后期很可能因為一些意見分歧而出現廚師以離開為要挾,或者干脆拍屁股走人,更換廚師團隊后做不出相同的味道,導致中途潰敗。
8、菜品味道的反復測試問題:
有些餐飲創業是以“引進外地菜”為起端,這無可厚非,但任何一道菜,都要在啟動前做反復的味道測試,烹飪會因為氣候、水質、溫度的差異而在味道上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千萬別因為在外面吃過幾次美食,覺得引回本地就一定沒問題,亟不可待的開店,最終發現味道差強人意!
9、菜品的結構問題:
餐飲經營中的最高境界是“單品為王”,單品經營的話,從任何角度來說都是最優的選擇,但其風險性也最高,經營難度最大,因為你變相的主動把不喜歡這道菜的客人拒之門外,所以,在菜品結構上,以“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雜”為原則,盡量精簡菜品。
10、菜品的研發和提升問題:
幾十年如一日的經營一個品種的餐館屬于奇葩和異類,絕大多數餐飲都涉及到菜品提升和新菜品研發問題,原則上需要與主打菜品有延續性,不能產生對沖,不過因為這個問題屬于經營后期問題,這里只做提醒,暫不過多展開。
關于菜品選擇問題,大概就說這么多!受限于篇幅,其中很多問題無法詳細展開,打算投身餐飲,立志做餐飲品牌的朋友,需要自己去做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據上述十個方面的問題,對自己所選擇的菜品做詳細的評估,思路應該會更清晰,或者少走一些彎路吧!
希望這些內容,能對大家選擇菜品時提供一點點幫助!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