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服務?餐廳該如何做好服務?
蔣毅 · 2016-10-25 11:55:10 來源:紅餐網
國內的餐飲行業,說到服務,海底撈一定是標桿性的企業,這也是海底撈這個品牌,給全國消費者所形成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無數老板都在學習海底撈的好服務,那么,海底撈的服務到底好在哪里?他們是如何十年如一日的去做到這些高標準的好服務?為什么其他很多企業就學不會?我相信,這是很多餐飲同行的疑惑。
在簡陽的課堂上,何老師讓大家分組討論什么叫好的服務,讓每個組分別討論出盡可能多的好服務標準,大家各抒己見,現場有些服務員明顯是有備而來,拿出以前聽課的什么“三輕”、“四勤”、“五心”等觀點,聽起來確實很好聽,但屬于那種聽了覺得有道理,落實到現實卻不知道怎么執行的東西。
接下來何老師講解海底撈所執行的好服務,以及他們如何去做到這些好服務,老實說,我這樣的餐飲老司機,聽完立即就被折服,發自內心的感嘆,不虧是海底撈,如此簡單的一些行為準則和標準,我們做了這么多年的餐飲,卻感覺一直走在一條黑胡同里一樣,差別太明顯了。
那么,為什么是好服務?何老師說,好服務取決于兩個基礎——“想”和“能”:所謂“想”,就是員工想做好服務,要求員工具備為別人好好服務的內在驅動力,有那種發自內心想讓客人好好吃飯的內在主觀意愿,而不是在內心的抵觸情緒下去被強迫給別人提供服務,這屬于內在的態度問題。
所謂“能”,是指員工能做好服務,要求員工具備基本的服務技能,比如如何稱呼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客人?如何在門口迎接客人?如何在儀容儀表上讓客人覺得親切和舒服?如何給客人介紹店內的菜品等基本技能,熟練掌握服務的基本技能,才能把想提供好服務的這種態度,體現為具體的行為,這屬于能力的問題。
那么對于新員工來說,如何去判斷他們是否有“想為別人好好服務”的內在驅動力呢?何老師說,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判斷,并針對性培訓,只要能達到這幾條標準,那體現出來的,就一定是“想好好服務”的表現,哪三條?分別是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和耐心服務。
然后,何老師又分別就這三條做了詳細的深度解釋和說明,而我今晚的日志,就只說其中一個方面,也就是主動服務的問題,這恰好也接上了前面的日志脈絡,前幾天的日志,我們已經寫到新員工入職后的強化訓練問題,接下來,我們就順著這個思路往下走,看看新員工,如何讓新員工學會主動服務。
什么是主動服務?
大多數的餐飲企業,在員工培訓時,都還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比如天天開例會都讓員工唱歌,或者喊熱情服務,微笑服務,客人就是上帝之類的口號。我沒有參加過海底撈的員工例會,不知道他們是否也喊口號,但僅從培訓課上可以感受到,海底撈的員工,至少已經不是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而深入到執行層面。
看我日志的朋友,你們看到這里,可以先停一下,在腦袋里先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餐館老板,如果想讓自己的員工給客人能主動服務,除了給員工口頭交代這四個字以外,你還有什么具體的行為指導沒?如果有,你會如何做?如果沒有很清晰的思路和方法,那不妨接著看。
何老師用一句話來概括主動服務,那就是“服務做在客人要求之前”:現實中絕大多數餐廳的服務,都是在客人明確提出要求后,只要你能在客人的要求提出之前就給他們提供服務,對于客人的直觀感受來說,那就是非常主動的服務,為了便于透徹的理解這句話,我們下面以具體例子的方式,來做對比分析和說明。
1、迎賓環節上
常規情況下:我們去一家生意很好的餐廳就餐,門口負責排隊的迎賓哪怕是閑著站那兒,也是表情麻木的等著客人去問,我們要主動問目前排隊多少桌,需要等多久才能吃到等信息,他們可能還會因為忙而愛理不理,總是讓消費者覺得是在求他們給飯吃的錯覺,我去過的絕大多數生意好的餐廳都有這問題。
海底撈怎么做?他們的員工是不等客人上前來問,而是要主動去問客人(是否每個迎賓人員都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客人只要在向自己這邊走過來,還沒等客人走進,就主動迎上去,問對方幾位,然后告訴對方目前是否需要排隊,已經排隊到多少桌,大概需要等待的時間,是否愿意在這里等待等。
當然,大家也都知道,為了讓等待的客人能留下來,不因為等候太久而離開,海底撈在等候區提供了很多其他服務,諸如美甲,擦鞋,提供小吃飲料等方式,但事實上,他們在客人還沒有坐下來排隊時,就已經讓客人感受到了不一定的主動,而不是像傳統那些排隊餐廳的迎賓人員一樣,一個打工的都拽得二五八萬。
2、進店落座后
常規情況下,客人落座后,經常出現要求服務員拿菜單的情況,尤其是那些生意很好,員工很忙碌的餐廳,可能出現客人坐下來好幾分鐘都沒人搭理的情況(悲劇的是我們豪蝦傳幾乎每年夏天都會出現這樣的投訴,為此我現在十分愧疚),雖然可能店里確實忙,客人雖然也可能理解,但心里肯定不舒服。
海底撈怎么做?每個服務員有自己所負責的區域,客人到所在區域的座位后,立即主動遞上菜單,然后根據客人的構成情況做出主動的服務,比如有小孩子的,則立即拿出兒童椅,并告訴有什么是小孩子可以吃的東西;如果有老人,那么告訴哪些鍋底和菜品適合老人,盡可能將各種信息主動告訴給客人。
3、就餐過程中
常規情況下,生意特別好的那些店,客人如果要添加菜品,或者添加酒水等,經常是需要扯開嗓子吼,甚至要反復叫很多次,才會有服務員過來給提供服務;而且下單后又可能要反復催很多次,菜品才能上到桌子上來,尤其是一些江湖菜和大排檔,這些情況很普遍,見怪不怪,消費者也不當回事。
海底撈怎么做?負責這個區域的服務人員,在沒有針對某一桌單獨服務時,眼睛一定是隨時盯著自己所服務的這幾張抬,密切的關注客人的動向,比如發現客人眼睛看向自己,還沒等客人手舉起來,就已經小跑著上前,詢問客人需要什么?聽到筷子落地的聲音時,客人還沒叫就已經重新遞上其他筷子,客人剛一準備起身,就詢問客人是需要上洗手間么?(就餐中起身的最大可能),然后指點洗手間的位置……
就餐中途,客人在吃東西所可能發生的行為,以及除了吃東西以外可能發生的其他行為,基本上有經驗的服務員都能做出準確判斷,只要稍微用心留意,就能在客人的服務要求產生之前,就做出相應的服務,這給客人帶去的同樣是一種非常主動的感受。
4、就餐結束后
常規情況下,客人在就餐結束后,如果遇到生意好的店,也經常出現要叫好幾聲才能得到員工反應的情況;而海底撈在這方面同樣提供前置化的服務,給客人主動打出菜單明細,告訴客人哪些菜品是贈送的,那些菜品是半分,然后告訴客人總價是多少,折扣是多少,在哪兒付款,最后引導客人離開,并表示感謝……
因此,從客人還沒有進店開始,到離開餐廳的所有環節,其實就涉及到這些服務的需求,只要各個崗位的員工用心,基本都能在客人的需求出現之前,就提前給客人提供相應的詢問和服務,這體現到客人的頭腦里,那就是主動服務;相反,如果要等到客人來主動詢問,甚至因為忙而要客人反復問幾次才回答,則不是。
有朋友可能會以餐廳不一樣和生意太好,作為服務不好的托詞,甚至會以自己員工少,不如海底撈員工多作為理由,認為海底撈的服務是人海戰術堆出來的,但遺憾的是我不這么認為,如果不明白“主動服務是服務在客人需求之前”這句話,就是給你在多人也沒用,甚至反而更糟糕,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舉不勝舉。
我們作為餐飲人,不管你是老板,還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弄清楚什么是主動服務,如果你認同應該給客人主動服務,那就去思考和學習怎么做到這些細節,而不是為自己無法做到主動服務去找借口和托詞,那是妄人的行為,如果一個餐飲企業,背后的老板和管理者是不找方法,只找借口的類型,什么學習都沒意義!
關于主動服務,就寫這么多,明天的日志,我們來分享“熱情服務”,大家可以先想一下,自己作為餐廳老板,你要求員工要對客人熱情,除了這個口號之外,還能給員工以什么方法上的明確指示,讓員工能通過這些行為,傳遞到消費者那兒,自然就是熱情的感受,覺得有這樣的方法么?
本文作者蔣毅(微信:cdzh56),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