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傭金上漲23%,再不自救存活都難!
胡茵煐 · 2019-01-29 09:45:05 來源:紅餐
被養肥的“市場”終有一天會揮刀。
誰曾想2019年餐飲界發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外賣傭金上漲!外賣如今已然進入游戲的下半場,從燒錢補貼—搶占市場到壟斷經營—收割紅利,“漲價”勢所難免。
外賣從靠補貼活動,輕輕松松運營很好;到要花心思做運營、摸規則。補貼逐漸減少,平臺規則不斷增加, 也印證了外賣這個行業進入了最后的一輪循環。
瘋狂上漲的傭金必然帶來失控的局面
消費者由于習慣通過外賣平臺點餐,反而很少會找特定店家下單;同時自有送餐體系早已瓦解,只能高度依賴第三方平臺的配送服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商家表示沒辦法,關于這次漲價,平臺很強勢!
01一部分商家黯然退場
于現在的平臺抽成比例來講,再扣掉食材的成本、水電、房租、人工、配送以及打包成本,商家幾乎是賠本賺吆喝。
對那些走薄利多銷的店鋪來說,那么就等于是賣一筆虧一筆,越賣越虧,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美團的回復則是:退出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圖片來源:微博
但就這樣離開外賣平臺對于商家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起碼在流量(獲客量)上遠不如前。
02?商家提升平臺產品單價
面對這樣的高額抽成和各種必要的補貼活動,不少餐飲人共同選擇——平臺漲價售賣,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一樣的菜單商家的優惠力度卻在降低
▲圖片來源:美團
但是,漲價雖然解了外賣平臺一邊的困擾,卻得罪了消費者。
對消費者來說,是不會管平臺于商家的難處,哪便宜往哪跑。這家貴了下次就算了。
困境之下,外賣商家又該如何自救?
但真正值得焦慮的,還不是“傭金上漲”本身,而是“平臺無法撼動”——平臺已經擁有絕對的議價權和主導權。
若傭金上漲只是開始,以后更多的增值服務到來時,商家又該如何應對呢?
01?線上線下互補
現在很多做外賣的餐飲品牌,只依賴平臺流量,不做其他任何推廣,表面看起來這些流量很好,獲客精準、成交率高,但是價格很高,錢都交給流量平臺了。
過度依賴外賣活下去,如今卻被外賣逼入絕境
▲圖片來源:百度
一品三笑就是這樣的例子,企業一定要讓線上與線下的比例保持合理持平。通過廣告、活動吸客,擁有街邊的自然流量和店鋪,建立起自己的流量,這才是根本。
02?提高溢價能力?品質化、品牌化
知名自帶大流量的商鋪,以品牌的名義與平臺溝通自然會有較低的抽成 ,有較強的議價空間。 因此,想要獲得較低抽成,就必須向品牌化的道路上走。
品牌只有形成連鎖才能與平臺產生議價能力
▲圖片來源:美團
加強服務體驗
說到外賣體驗方面無外乎三大點:包裝、速度、售后。
采用“保溫桶+錫紙”雙重保溫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增強品牌VI形象,提高外賣包裝及功能性;多時段配送,提高配送出餐效率;贈送小卡片、小禮物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甚至可以有一個強勁的售后服務。
以眾郝服務客戶兜約為例線上線下雙面拉動,用小驚喜和消費者互動提升“價值感”
▲圖片來源:眾郝創意咨詢
03?新零售思維做“外帶”
便利店飯團、便當的興起,讓無數餐飲人看到了零售帶來的商機。上班族選擇外賣只是因為午餐時間太趕,或者懶或者堂食店爆滿排隊。
與其等不知什么時候來的外賣,不如提前下單移步下樓就近打包帶走,即拿即走。
沒有了外賣的外送費、平臺費用等成本,商家會有更多的成本讓利于產品本身而非平臺補貼,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到店取餐實際上已有先例
▲圖片來源:麥當勞
相對的怎么才能獲取穩定的線下流量,保證外帶時的品控、如何選址、如何設計與線上產品的差異化,做到更有吸引力,這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考驗的也不僅僅是商戶的營銷和運營能力。但,毫無疑問新零售的風也將吹進外賣重塑外賣。
結語 ?
外賣的變革已從上漲的擁擠開始,現在已經到了不變則亡的關頭。如何用平臺的流量,為自己添磚加瓦而不是一味依靠,這是餐飲企業應該思考的。
但,無論是哪種順應市場競爭做出的變化,本質還是不斷升級服務體驗,抓住顧客的“好評”。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