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餐廳事故頻出,深陷丑聞如何破局?
胡茵煐 · 2018-08-06 10:24:47 來源:紅餐網
明星餐廳紛紛提前離場,死局大多是——廣告做先鋒,后援跟不上。
餐飲市場的入行門檻低,經營門檻卻不低。當今市場不乏網紅餐廳,有人混得風生水起,也有人前仆后繼的倒下。
明星餐廳、名人餐廳也是如出一轍,雖然自帶流量,往往要比普通餐廳火得更容易。但很多都是開業人氣爆棚,卻難逃尷尬結局,要么問題頻頻出現,要么逐漸自生自滅。
我們往往只看到一時的名氣將它們一個個帶上神壇,卻忽略了這高曝光度一旦用不好,一朝跌下神壇,就是十面埋伏,四面皆敵。
一?明星餐廳亂象叢生?“關注度越高,跌得越低”
附帶明星光環的餐廳,有明星自己管理的,通常是外行跨界,藝人道路與經營管理道路不能兼顧,做甩手掌柜,疏忽管理的后果就是餐廳爆發種種事故。
也有請明星名人站臺的,倒臺的情況往往是不斷透支聲譽,產品跟不上,口碑立不住,于是不斷關門歇業。
明星餐廳道路不好走,更因為本身的關注度高,一經媒體擴散,必然成為大眾的談資。明星餐廳走向沒落,大多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1、媒體大肆報道,小事變大事 ?
明星餐廳中,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廣受關注,但它的負面新聞也不少。
雖然依靠情懷路線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但無證經營、拖欠薪資等黑料不斷爆出,消費者傷不起。
韓寒餐廳黑料不斷
▲圖片來源:百度
明星餐廳問題出現,媒體的大肆報道少不了,接下來,公關等后續工作難免亂了套。不過,黑料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運營出了問題,老板自身的監管力度不夠。
2、群眾發聲,被輿論推向浪尖 ?
前不久,杜海濤“海吃海喝”致7人腹瀉,杜海濤本人還未做出回應,就有不少網友前去微博指責。
輿論的力量是巨大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越被推向浪尖意味著承擔越多的風險,有時走得越高,跌得越低。 ?
3、負面印象發酵,好感度難回升
明星餐廳一出問題往往是墻倒眾人推,包貝爾辣莊曝出假鴨血時,也給其本身品牌帶來巨大的打擊。
事件一經發酵,現有的負面印象已經生成,顧客的好感度大大降低,再去就難了。
包貝爾道歉,消費者不買賬
▲圖片來源:百度
4、顧客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
13年憑借知名主持和小說家的粉絲優勢和營銷手段,成為魔都初代網紅的“趙小姐不等位”。
當時其店名菜名都極具情懷,也吸引了大批粉絲,一到飯點就大排長隊。但菜品卻沒跟上,很多顧客都評價說撒起鹽來像不要錢。
薛之謙的上上謙串串火鍋也是如此,顧客沖著薛之謙的名氣去,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顧客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產品跟不上熱度,加上老板本人重心也不在此,顧客帶著希望來,帶著失望去,必然會導致餐廳的受歡迎程度下降。
二?誰在圍攻明星餐廳??“成也媒體,敗也媒體”
當年秦池酒以 6666萬元奪得1996年CCTV標王,經新聞界一再炒作,秦池酒一夜之間由無名小輩變成公眾明星,知名度大大提高,銷售額比1995年增長500%以上,利稅增長600%。
然而第二年初,某報披露其實際生產能力以及收購川酒進行勾兌的事實,被廣為轉載。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在媒體的報道渲染下失去信任度,由此秦池酒的市場也開始全面惡化。
但其實,用川酒來制作白酒是行業不宣的秘密,勾兌恰恰是近代才有的先進技術。
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在秦池酒的失敗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如今,明星餐廳、名人餐廳、網紅餐廳更如此,負面問題曝光度高,一經媒體捕風捉影,迅速走向衰竭。
1、媒體尋求爆點,小事變大事 ?
其實很多時候,如果不是特別關注明星,大眾并不清楚哪個明星又開了哪家新餐廳,反而是因為媒體大肆報道明星餐廳出了問題才從中知曉。
包貝爾假鴨血事件,辣莊開業時媒體不一定會報,但包貝爾火鍋勾兌假鴨血,媒體一定會報。因為這件事能引來關注度,他們能從中獲取熱度。
媒體對明星餐廳的“丑聞”樂此不疲
▲圖片來源:百度
餐飲品牌的經營管理并不容易,疏漏出現其實也是在所難免。有些餐廳犯的錯別人也會犯,但如果犯錯的是有爆點的企業,就不一樣了。
2、人人都是自媒體,傳播渠道多又雜 ?
明星本身自帶的關注度高,一出問題就會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也是流量帶來的致命性缺點。
互聯網+時代,信息渠道增加,人人都是自媒體,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看世界,品牌也能壞消息傳千里。 ? ?
網絡連接世界,群眾信息渠道廣增
▲圖片來源:百度
媒體不再局限形式機構,自媒體、朋友圈、社交平臺都是信息傳播的渠道,并且傳播范圍廣泛,傳播速度快如閃電,難以控制。
3、同行相競爭,外界相排斥 ?
明星餐廳自帶名人效應,意味著本身的起點也高。一直以來,越輕易做到成功的,越會備受爭議。
餐飲市場素來激烈競爭,而外行又愛看熱鬧,有人冷眼瞧出丑,也有人落井下石。
面對環境如斯,餐飲企業更應該夯實基礎,走好自己的路,避免犯錯。
三?如何防患于未然?“媒體、公關、產品”
無論是小企業,還是大品牌,在現今的社會都很容易被曝光,有些問題甚至自己還沒注意到就被傳播出去,輕則罰點錢,重則犯了法,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想要防患于未然,媒體、公關、產品缺一不可。
1、維護媒體關系 ?
對于明星餐廳來說,更要維護好自己的名氣,這就少不了要與媒體打交道。
在聯系和維護媒體方面,最好是能有專人打理。平常和媒體的關系維護得好,多打廣告,多贊助,搞好人脈關系,這樣等到出了問題不至于立馬被曝光,也能給自己留點喘息的空間。
另一方面,媒體本身是具有更高的話語權的,有好的媒體渠道也能為自己的品牌博得辯白的機會,解開消費人群的誤會。
除此之外,餐飲企業利用好媒體渠道,通過媒體采訪也能不時地提高自己的正面形象,向受眾傳播企業價值觀。 ?
專注餐飲界的媒體也在日益增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媒體傳播是受眾了解一個企業的重要渠道,試想,曝光度高是好是壞,就看餐飲企業如何使用了。
2、提升公關意識 ?
1)時刻謹記危機公關 ?
有名氣的餐飲企業被曝問題的有很多,諸如麥當勞、海底撈等能從中淡定站起,諸如一籠小確幸等卻從此一蹶不振。他們的區別就在于彼此對危機公關的熟稔度不同。
微信公眾號發聲:字里行間否認責任
▲圖片來源:職業餐飲網
在危機公關中,態度和迅速的決策反應是關鍵,消費者首先要看到的是真情實感的認錯,其次是有效的改進措施。 ?
危機公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餐飲企業更要明白的是,危機公關并不是事后才做的事情,而要時時準備,未雨綢繆,這樣臨時上陣,才不至于亂了陣腳。
2)維護客流奠定后盾 ?
明星餐廳有流量,除了明星本人的粉絲之外,也能吸引別的顧客來感受一下熱度。
但餐廳有顧客,并不代表顧客就是品牌的忠實粉絲,他今天能在這兒消費,明天也能在別的地方消費,很容易就會被吸引走。
很多明星餐廳都是一開始火了,卻不知道如何維護客流,白白消費了粉絲。反之,如果能利用粉絲基礎,把口碑做好,其實也能給自己建立堅強的后盾。 ?
顧客流動性高帶不來口碑
▲圖片來源:攝圖網
維護好粉絲,需要有營銷和互動來維持顧客的活躍度。這也是為什么我總是建議一些餐飲老板做會員,做社群,學會粘住消費者的原因了。
3、跟進服務產品
明星餐廳往往開業火爆,噱頭都是“今天吃了哪個明星家的餐廳”,“今天在哪個明星餐廳偶遇到了明星”,但卻很少有顧客能記住他們的產品。
噱頭很充足,但也正因如此,消費者有了更高的期待,一旦達不到預期,就會有失望的情緒。噱頭可以吸引客流,但復購卻不是吸引力能做到的。
沒有產品深入人心,就難以帶來復購
▲圖片來源:攝圖網
讓產品深入人心,可以是烘托食材價值,也可以是打造招牌產品,比如想到毛肚火鍋就會去吃巴奴,想到莜面就會去吃西貝。 ?
這樣,顧客在想到特定的產品時首先想到你,也就不愁復購了。
除此之外,餐廳的服務也要跟得上,高客流需要高度的人工、運營來匹配。不懂節制的后果就是產能跟不上,員工服務的狀態也會疲累,失去耐心,從而顧客得不到餐廳百分之百品質的體驗。 ?
尤其對于本身關注度高的餐廳來說,更要拿出百分之百的精力。餐廳如果運營不來就不要過度耗費,否則等到熱度消散,口碑下降就難以挽回了。?
結語?
自帶流量的餐廳,在大眾的推波助瀾下往往更方便入行,但不扎實基礎,也維護不好媒體公關,等來的結果就是倒閉。
餐飲行業機會多多,但機會留給的是有準備的人,越高的關注度也意味著接受更多群眾的審視,更要找好群眾基礎,尋求消費者長期的認可。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