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板:我是這樣降低20%成本!
胡茵煐 · 2018-03-19 10:35:57 來源:紅餐網
餐飲企業經營是一個長期行為,誰能做到“開源節流”,誰就能“永續經營”。
最近,許多餐飲老板來找我咨詢。一上來就抱怨2017年是餐飲有史以來最難做的一年,云云……我則安慰他們不要放棄希望,因為2018年將會比2017年更難做。
2017年全年上海餐廳數量增加1萬多家,相比年初增加了6%左右;
(數據來源眾郝餐飲研究院)
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達到3.9萬億,同比增長10.7%;
(數據來源中國烹飪協會)
201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僅僅減少1.37萬人;
(官方公布的數據)
但是,根據實際體驗來看,近一兩年,上海周邊郊區做生意的明顯減少,地鐵依然擁擠,可是程度相比過去放緩。所以,上海實際人口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要少很多。這就意味著,餐飲的競爭壓力比我想象中的更嚴重......
餐廳的壓力來源于競爭
現在人們外出就餐比例越來越大,為什么你的客人越來越少?
1、無序的同質化競爭是罪魁禍首
如果你是開火鍋店的,隔壁新開一家粵菜館,雖然你們人均差不多,但是你倆之間合作的關系大于競爭關系。
倘若隔壁再來一家湘菜館、本幫菜……品類的繁多,讓有些人今天在這兒吃了湘菜,明天可以嘗試來吃火鍋,客戶可以做到反復消費。大家一起促進了這塊區域人氣的火熱。
如果情況反過來,你是開火鍋店的,隔壁新開好幾家火鍋店,雖然每家的招牌菜略有不同,有些以毛肚見長,有些以鍋底見長,人均設置也有高有低。但是你們之間的競爭關系大于合作關系。
無序同質化競爭帶給企業巨大壓力
像這種無序競爭,不單單是上海在上演,北京、廣州、深圳、杭州、蘇州......每天都在上演。特別是一些綜合體因為開業壓力而放低招商的門檻,直接將餐飲品牌扎堆引進。造成大量無序的同質化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能活下的餐飲品牌絕不僅是在某一方面做得好,而是各方面做得優秀,通常經過這種廝殺活下來的企業,運營基礎都特別扎實。
2、顛覆式創新是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只是圈內的競爭,大家競爭的維度主要還是集中在餐飲層面上。比誰家的菜好吃,誰家的擺盤精致,誰家的服務到位......誠然,雖然彼此之間確實有差異,但總體上還是處于一個層面。
現在隨著消費群體升級,當下80、90后主流消費者的需求跟過去60、70后的需求發生變化;越來越多顛覆式的創意在餐飲品牌中出現,讓普通餐飲人目不暇接。
讓傳統人看不懂的“奶茶店賣雨傘”
喜茶等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剛創立就獲得投資;
西貝、云海肴等售賣食材,讓餐飲不再只靠賣飯掙錢;
自熱火鍋在火鍋店的爆火,突破了餐飲消費場景;
……
所以,有些各項基本功都相當扎實的餐飲企業,本身就已經疲于應對無序的同質化競爭,而這些新新企業的出現,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開源節流,永續經營
無論餐飲行業發展到什么程度,“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永不過時。
關于開源,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談到很多。
拓展收入來源:外賣、周邊、IP衍生等
增加消費人數:營銷、公關等
提高消費數額:品牌、產品、體驗等
等等
具體方案我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今天我們重點要講的是如何節流?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大學教授——邁克爾 · 波特,提出關于商業競爭的“五力理論,三大戰略”,被商界奉為經典中的經典,其中一條最實用,也最簡單的戰略是“總成本領先戰略”,放在當下餐飲行業非常適用。
背在餐飲老板身上成本主要是:房租、工資、原料、企業成本。房租和工資可壓縮的比例小,這里就不談了;企業成本數額比較小且方法比較瑣碎這一部分我會在后面幾期里談;今天,我重點聊聊關于原料成本的控制。
原料成本控制得好,能直接省下來20%以上的凈利潤。
1、從源頭開始控制
——建立采購標準
采購向來是灰色地帶,也是整個成本鏈條的第一節。所以,想要降低食材成本,首先從采購開始。
餐飲企業在采購中吃的虧,主要是在于“不清楚”,尤其是傳統餐飲企業,往往都是手記口述,行情不清楚、原料要求不清楚、采購過程不清楚……模模糊糊就浪費了成本。
采購采得好,企業利潤高
目前主流的方式是建立采購標準,原料的通用名稱、等級、單位、單位數量、重量范圍、加工類型、成熟程度等等,采購員根據標準去采購。一排對下來,基本上就清晰了,這里面的貓膩也就越少。
2、從收貨開始控制
——三方監督不如一桿秤
原料采購一怕價格貴,二怕收壞貨。
有些后廚大的餐飲企業,通常是讓庫房的人、廚師還有采購員,三方一起收貨。遇到大宗原料采購的時候甚至還要后廚、前廳、財務三方一起檢查。
但實際上,對于大多數餐飲企業來說。即便如此,也是很難完全規避問題。
▲圖片來源:百度
目前市面上解決收貨問題最好的方案是一款“餐鏈智能電子秤”,通過一種自帶高清攝像頭和平板電腦的秤,收貨員只需要過秤即可,菜品的照片自動傳入到電腦里。
老板在家里登錄專用的APP就能看到本次收貨數據:誰下的單、誰送的貨、誰收的貨、幾點收的貨、品質如何、數量多少……清清楚楚。
3、從儲存開始控制
——防壞防盜
原料成本在儲存階段的損失,主要是物品自身腐敗變壞以及偷盜損失。通過對采購數量的控制可以降低食品腐壞的總量,科學有效的分類、管理方法,能夠直接減少食品腐壞幾率。
因為原料品類不同,對于儲存要求不同,分類的方式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
4、粗加工開始控制
——漸漸少去的粗加工
粗加工,影響著這批原料的凈成率。而切配師傅的技術、工具等,決定著最終的凈成率。
▲圖片來源:百度
現在市面優秀的餐飲企業,很多開始去切配化,通過第三方的中央廚房直接拉來凈品或半成品,傳統的切配在這里只需要簡單分割即可入鍋烹飪,有些甚至連簡單分割都不用,撕開包裝帶即可調配。
5、從現場開始控制
——食譜卡
食譜卡對于后廚原料的成本控制,具有劃時代意義。
傳統的后廚講究手感,用料多少,只有大概,造成原料的利用率不高。
原料對接食譜卡,就等于有了ERP
現在,有了食譜卡,一道菜涉及到的主料、配料、調料,都有了精確的數量,根據采購的數量,很快就能計算出后廚今天預估的情況。
如果食譜卡和原料數量,都接入到電腦里,得出來的數據將會更精確。
6、從研發開始控制
——用創意代替份量
當下消費者對餐廳的需求,已經不是滿足“吃飽”這個生理需求。
更融入了對健康的追求,以及對生活的享受。
用大創意做小份量菜
從菜品的份量就可窺見。過去餐廳講究實惠,要分量足。
現在餐廳講究精致、創意,讓我覺得享受,份量少點也能接受。
接下來,研發這種小份量精致的新菜式,將會是后廚重大課題之一。
— 結語 —
我看到了許多優秀的餐飲企業,在面臨市場動蕩不知所措,病急亂投醫。導致,本來很扎實很有特色的餐飲品牌,慢慢就衰落被市場淘汰掉。
頭疼治頭,腳疼醫腳。可是,你可以沒病走兩步啊,多鍛煉是好處大于壞處。
沒有專業人士給企業把脈之前,學會自己掌控供應鏈,壓縮成本十分重要!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