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火鍋行業4大競爭趨勢
張冬 · 2025-01-16 09:25:57 來源:火鍋餐見
本文看點:
1、未來餐飲競爭的4個趨勢
2、餐飲行業應對當下內卷的“術”
3、構建品牌差異化的3個因素
01
這4個“卷勢”
2025一開年,餐飲行業就彌漫著“戰火”的氣息。
先是老鄉雞轉戰港股上市。3年前,老鄉雞曾向上交所主板遞交招股書,并獲得受理,到了2023年的8月,老鄉雞撤回了A股上市申請;到了今年1月3號,開始沖刺港股。
老鄉雞如此著急上市,從一組數字中或能看出端倪,截至2024年9月底,老鄉雞的流動資產為14.10億元,流動負債為20.23億元,流動凈負債為6.13億元。
關于沖刺失敗的痛點,綠茶餐廳深有體會,自2021年3月30日起,綠茶集團已向港交所提交了5次IPO申請,但截至2024年12月20日,綠茶提交最新一版招股書為止,仍未能在港股上市。
對一些企業而言,上市像是回春丹,也像救命稻草,然而,證券交易所不是救世主,沒有普度眾生的責任和義務,他們只看誰更有價值。
◎老鄉雞
還有打了幾年價格戰的瑞幸,年初開始調整戰略,轉向B端,上線了面向B端市場的專業咖啡豆產品,開始拓展咖啡店、酒店、茶飲門店等B端客戶的業務。
該說不說,這是個好點子,如果B端生意展開,對于瑞幸而言,有兩點好處,一是上游規模可進一步擴大,集采效應更強,壓下來的價格,對于門店端很有利,既降低了成本,又擠出了利潤;二是可使B端業務保持優勢,吸引更多客戶。
如果說瑞幸轉戰B端屬于戰略調整,那么貴人鳥賣米飯就是妥妥的戰略轉型,前兩天,“貴人鳥正式更名金鶴農業”的話題沖上熱搜,曾經的“鞋王”終結了長達36年的業務,開始主營大米加工銷售和預制米飯,在鞋王看來,做餐飲,不過是手拿把掐的事兒,但做過的都知道,這里面的門道有多深。
足見,無論是沖刺上市、戰略轉型、還是多元經營,無論是老品牌,還是新品牌,都難逃一卷。
◎更卷的火鍋
那么,餐飲行業的卷,究竟卷到什么時候方休?又卷出了哪些趨勢?
1月14日,在華鼎冷鏈科技舉辦的2025新春答謝會上,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河南鍋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華鼎冷鏈倉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明超,給出了餐飲行業內卷的4個趨勢:第一,好吃不貴;第二,連鎖加盟;第三,成本領先;第四,做大規模。
在消費分級的當下,大眾花錢審慎而精明,不僅要性價比,還要質價比、心價比、顏價比等“N個價比”;好吃,始終是餐飲的第一要義,價格不貴,則是當下消費的主流需求。
關于連鎖加盟,“以餐飲行業現在的規模來看,還有很大上升空間,還能承載150個萬店品牌”。
萬店品牌的形成,靠的是連鎖加盟。由于中國餐飲的變化、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外部環境的結構調整,會產生很多到店餐飲的需求,品牌可從存量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量,通過品類細分,做出更多優質品牌,并提供差異化的價值。
如果將差異化價值展開,其中存在三個關鍵因素,即“選擇,聚焦和擊穿”。
◎楊明超
選擇,是對經營品類的考量與細分;聚焦則是將所有能調動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匯聚一個點上,集中發力;擊穿,則是垂直垂直再垂直,徹底將這個點打透。
做深做精一個品類的結果,就是做到總成本領先,比如逮蝦記、和一牧鮮、澄明七個番茄等品牌皆是如此,“永遠比同行低1毛錢”就是成本領先的最大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餐飲行業的工業化能力、數字化能力、品牌的運營能力、團隊的系統化能力以及創新變化的能力會大幅提升,總成本領先的優勢,會支撐行業出現更多的連鎖品牌,來瓜分現有的存量市場,或是隨著未來餐飲的發展,品牌企業再去擁抱新的增量市場。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市場規模都會義無反顧地走向擴大化。
◎活動現場
這些都是“卷”帶給餐飲行業的趨勢,作為火鍋品牌,還應認清這些趨勢,并能夠正向而積極地擁抱這種變化。
02
包含在這2個字里
我們看到了未來“卷勢”,那么,面對當下的“卷”,火鍋品牌應該如何做?
在活動現場,河南華鼎冷鏈倉配科技CEO王君給出自己的答案——效率。
王君認為,餐飲行業的紅利時代基本結束,接下來,企業要靠基本功掙錢。基本功包含4個方面,成本結構、低毛利率、單店模型和高質價比。
◎王君
目前,華鼎冷鏈科技已在全國范圍內開通3157條干/支線路,服務區縣達2245個,且與許多餐飲品牌、火鍋品牌深度打通上下游,實現數據訂單的高效流轉,真正為行業帶來了效益的提升和供應鏈價值。
從上游供應鏈角度看,隨著華鼎倉網的加密和算法的引入,尤其是“華鼎雪豹數智大模型”的建立,使得履約時效變得更短,食材流通效率更高。
這對于供應鏈企業而言,就容易做出更好的決策,最關鍵的一點,華鼎還能夠提供從后端到前端的系統支持。
舉個例子,華鼎的SaaS平臺能很好地通過數據貫穿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整個餐飲供應鏈環節,并用AI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這就使得餐飲品牌能更快地得到市場反饋,以便做出更好的決策。
從下游品牌端角度看,倉配的高流轉效率,可減少庫存、降低損耗,加快拓店速度,有利品牌搶占市場先機。
像劉炭長牛燒大塊烤肉,之前店少時,都是將貨物放到自己的倉庫里,后來發展越來越快,店越來越多,總部要統一發貨,就得把貨物搬出來放到路邊,等待物流公司的車來拉,費時費工,還時常有“丟貨”情況。
劉炭長身處東北,面積遼闊,距離較長,加上有些物流公司效率不高,送幾箱貨物,甚至要一二十天,循環周期很長,很影響開店速度,后來借助華鼎的倉儲配送系統,大大增強了效率。
糧草跟得上,前端的將士就跑得快。
◎劉炭長
從后端工廠到AI智能數據分析、倉儲配送,再到前端品牌,無疑是畫了一個效率閉環。
鏈路的形成,先是從工廠端的訂單配送,而后是數據分析,進而產生針對性的配送,通過效率的提升,減少流轉周期、減少相關庫存,以便門店享受到更優質的價格;貨品輸送到門店后,再通過智能數據分析,可使門店調整成本結構,優化單店模型,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高質價比的產品。
同樣,效率鏈路也存在于門店內,像2024年起于鄭州的“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鍋”,正是通過半自助模式和黑科技的加持,減少了用工,節省了成本,而背靠大廠供應鏈,通過效率的提升和智能數據分析的應用,縮短了庫存周期,這樣做的好處,一是節省人工和食材成本,二是加快資金流動,產生更多利潤。
覓小鮮創始人李頡也有類似觀點,他認為,餐飲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做基本功的時候,唯有做扎實基本功,才能通過更智能的供應鏈體系為各地加盟商賦能,通過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才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發符合當時市場的產品和口味。
◎覓小鮮砂鍋麻辣燙
關于數字化的優勢,朱光玉火鍋館聯合創始人李揚認為,朱光玉在行業內是屬于一個顛覆性創新的品牌,借助華鼎也是把自己的供應鏈平臺、數字化平臺搭建得非常完善,這對于品牌的開疆拓土,如虎添翼。
對于供應鏈效率提升門店收益的問題,劉一碗羊湯董事長劉永林、楊記譽誠供應鏈負責人周鵬翔也認為,通過供應鏈數據分析做出的市場決策,更符合消費者需求,而且很及時,能讓品牌在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時,更加游刃有余。
關于內卷的趨勢,“道”已經看到;如何應對能內卷,“術”上也有相關建議,就看火鍋人如何評判和取舍了。
最后
通過這幾年的市場觀察,不難預見,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內,卷,將是一種常態,當然,卷,也是行業冠軍的必經之路。
下一階段,我們面對的將是不斷加劇的競爭和更成熟的產業變遷,想存活更高,必須“卷”更高的效率和更穩定的供應鏈。
同時,在這個的階段里,我們也會獲得新的發展機會,獲得更多的資產,用新的戰略對技術進行擊穿,不管是渠道、行業還是品牌,都要做深再做深。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