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賣了80萬!餐飲衛星店在瘋狂“絞殺”火鍋小店!
張冬 · 2024-07-11 08:38:29 來源:火鍋餐見
1、諸多餐飲大牌紛紛開起“衛星店”
2、衛星店釋放了哪些信號
3、火鍋店該不該做衛星店
大牌搞起衛星店 老鄉雞單月賣了80萬
從起勢,到如今開始絞殺普通小店、外賣店,餐飲“衛星店”的擴張,不過2年時間。
衛星店起源于汽車行業,一開始,汽車廠家在市里設置4s店,即中心店,后以該店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市,設立衛星店。
具體分工為,中心店負責展示形象、賣車,并為“衛星店”提供物流配送、技術以及售后等服務;衛星店則負責銷售、維護,直接服務于一線消費者,為離4s店比較遠的消費者提供便利。
疫情催化下,餐飲堂食受阻,衛星模式開始被餐飲借鑒。
剛開始時,衛星店不提供堂食,只做外賣,相當于為品牌開辟了一個新的盈利渠道。后來,衛星店延展,成了品牌的一個小店,并逐漸發展堂食。
兩年前,海底撈曾推出“衛星店”,名為“海底撈·下飯火鍋菜”,主打單人食套餐,諸如肥牛火鍋菜、肥牛冒菜、沙巴魚火鍋菜等多款外賣產品。
再如老鄉雞,在深圳寶安區開的衛星店,80平,去年開業首月,訂單直接突破1.8萬,目前,月均2萬單,復購率高達15.54%;老鄉雞在北京宣武門外的一家衛星店,120平的店,單月能賣80萬。
見數據喜人,老鄉雞食髓知味,不久前與美團外賣就衛星店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在2024年開設50家衛星店,美團外賣則將為其提供AI選址和選品、6個月傭金返還、流量扶持等多項服務。
如此好事,餐飲大牌紛紛下手,像海底撈、太二、農耕記、冰火樓等一眾品牌紛紛下注衛星店,看樣子,準備在牌桌上打一場持久戰。
據相關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50多個品牌跑通了衛星店模式,共計開出近600家衛星店,門店坪效平均能做到4500元左右、人效基本在3萬元以上。
衛星店為餐飲釋放了什么信號?
大牌開衛星店(外賣店),對其他專做外賣的單店無疑是降維打擊,正如連鎖品牌搶占夫妻店的市場空間一樣,一些無品牌或品牌力弱的外賣店,正經歷生死存亡的考驗。
所謂的“伐冰之家,不蓄牛羊”之說,在當下客流收窄的境遇下,更像是一句沒有營養的雞湯,在極端環境里,人們為了自保,會不擇手段,同樣道理,大品牌也會使出渾身解數去搶奪流量。
雖說中國社會正邁向“第四消費時代”,大眾對品牌的追求不如之前熱烈,但一個大品牌和一個無品牌擺在面前,同樣產品的價錢,顧客會自覺站隊,因為品牌的背后的信任感和依賴感,這也是品牌能夠穿越周期的主因之一。
所以,商家還要回歸到做品牌的思路上來,因為品牌不僅能抵抗周期(內部熵增),還能對抗惡劣環境(競對亂入和消費下滑)。
不可否認,餐飲衛星店是疫情下的產物,當時堂食封閉,只準外賣,衛星店應運而生;現如今,衛星店更是消費分級下的產物,大眾荷包空癟,在減少社交同時,無形中也減少了聚餐頻次,衛星店則提供了簡單的裹腹需求。
從這個層面而言,衛星店更像是品牌店的“分身”——社交觸角未達之地,由衛星店完成,這與多年前茶飲品牌玩“快閃店”的思路如出一轍,在極短時間內匯聚極大流量,無須太多房租人工成本,賺一波就走。
而衛星店則是一板一眼地安營扎寨,做出長期生存的姿態。
毫無疑問,衛星店不僅是對普通外賣單店的進攻,更是對其周邊小店的進攻,畢竟有些衛星店已經提供堂食了。
那么,接下里比拼的就是品牌力、門店力和營運力了,因為衛星店不僅搶了夫妻店的流量,也會搶連鎖店的流量,一場廝殺,在所難免。
衛星店優勢很多,像門店面積需求小,人員壓力小;衛星店的選址原則,基本是一流商圈、三流位置,商圈好,同時租金壓力更小;
小店,不用大裝修,二手設備就行,現金流壓力小,所以開店更快;產品上,不用太多,只留核心菜,后廚和倉儲壓力更小;
而且小店更容易做試驗,品牌可借助衛星店嘗試品牌升級或新模式,市場反饋也迅速,能夠及時調整。
且還有美團提供的多項幫助,試想精準測算、不抽傭金,這樣做出的衛星店開在你旁邊,咋整?
對于衛星店火鍋行業怎么玩?
有行業觀察者認為,火鍋店做外賣,屬于偽命題,因為火鍋是典型的社交餐飲,其外賣并不具備這一屬性。
海底撈衛星店的出現,似乎是對此類說法的一次反擊,因為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7—9月,海底撈“下飯火鍋菜”的訂單,在三個月內實現了超100%的增長,截至2023年12月底,海底撈•下飯火鍋菜的全國訂單量,每天達1萬多單,超過了火鍋外賣配送訂單量。
然而,從邏輯層面來看,個例不具有普遍性,特殊案例也無法證偽。
那么,我們就要考慮事物的第一性原理,衛星店的出現,是為解決外賣與堂食打架問題,更便捷地觸達用戶,所以,衛星店是品牌餐飲店為提升效率而做出外賣模型店,第一性原理顯而易見——你得有大量的外賣訂單。
如果你的火鍋店不是品牌,日常也沒人點什么外賣,自然沒有做衛星店的必要。
從開衛星店的品牌來看,海底撈、太二、老鄉雞、冰火樓、農耕記等,個頂個能打,衛星店可順理成章地繼承母品牌資產,消費者對于品牌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和信任度,也反向增強品牌力,這是一場雙向獲益的奔赴。
足見,品牌力弱或初創品牌的“中心店”還沒品牌勢能,顯然不適合開衛星店。
相對而言,有料火鍋更適合做外賣,也有做衛星店的潛質,只是看品牌強不強,外賣單多不多了。
最后
在消費分級的當下,可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邊店空無一人,那邊店卻擔心“堂食和外賣打架”而開出新模型店。
不難預見,當大牌都在開衛星店時,路邊小店,無論是快餐正餐還是火鍋,市場都會變得岌岌可危。
從未來的眼光看現在,品牌效應會愈加凸顯,也將是未來幾年企業抵御風險的一把重要利器。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