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逛商場只去B1B2了!海底撈、楠火鍋聞風而“下”
張冬 · 2023-12-15 08:38:50 來源:火鍋餐見
火鍋,做的多是年輕人生意,這一年里,不少火鍋老板察覺,年輕的顧客群體,一直在減少。
他們去哪兒了?當代的年輕人,又熱衷哪些場景和場地?
火鍋餐見總結4點,一起來看。
年輕人逛商場只去“B1B2層”!
海底撈、楠火鍋等聞風而“下”
過去的十來年時間里,購物中心的B1是被大家冷落的。
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2023年,不少消費者開始習慣去往商場的B1B2層,買上一杯飲品,走進一些精美小店與快時尚店,逛個不亦樂乎;
走累了,便開始尋覓各種特色美食小吃,隨手再刮上一張彩票來結束行程。
◎通往商場負一層的地鐵
相關話題“年輕人逛商場只去B1B2層”也沖上熱搜,引發網友討論,讓很多年輕人直呼真實。
在大眾的常規印象中,“地下商業”似乎比地上要“低端”一些,然而現在,這些更具性價比的購物體驗,卻開始成為一大優勢。
那么,什么原因使得年輕人扎堆商場B1B2層?面對年輕人的走向,火鍋品牌該如何應對?
很多年輕人一進商場,就直奔地下樓層的美食集合區域,偶爾逛到樓上,也不多停留。
很多人表示,“自己好像不屬于高樓層商區”、“以前總是亂消費,我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卻是大風刮走的”、“現在我買得起的東西都在地下”等,似乎只有到B1B2層,才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
◎鄭州萬達負一層餐飲
隨著這種大眾消費習慣的變遷,不知大家發現沒,很多餐飲品牌開始進駐B1B2層,像海底撈、西塔老太太、楠火鍋等。
對于消費緊縮的時代,火鍋店還應順應趨勢,及時調整,緊盯用戶消費習慣。
“菜市場”背后的療愈功能,催生出市集火鍋&餐飲店進駐
最近幾個月,火鍋老板們直呼生意不好做,年輕人銳減;實際上,年輕人還在,只是開始逛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了。
在小紅書上搜索菜市場等關鍵詞,結果有100多萬篇筆記,而且是各種打卡,畫風清奇,紅男綠女配上瓜果梨桃,怪好看嘞。
◎年輕人打卡菜市場
在抖音上,有關菜市場的話題,更是達到了夸張的100多億次,隨便打開一個,就是天南海北的博主一頓瘋狂輸出,各種介紹。
豆瓣上“菜市場愛好者”小組,也有超過15萬的“人間煙火客”。
其實,菜市場成了新的社交場所,并非2023年之事,疫情以來,回家做飯,就成了年輕人的一種常規生活方式。
如今疫情消散,習慣保留,加上菜市場的不斷升級,臟亂差的情況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規整干凈和衛生,故而吸引不少年輕人。
很多年輕人說,忙碌了一整天,來到菜市場,看到菜市場花花綠綠的蔬菜水果,看著攤販們親切熟悉的笑臉,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內心很大地削弱了對社會和命運不公的傷感。
對于菜市場背后的療愈功能,看到情緒價值的火鍋老板,順勢將菜市場的場景搬到火鍋店,催生出了市集火鍋這一品類。
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在明檔中展示,穿著雪白廚師服的大廚一絲不茍地切菜,香味彌漫的后廚以及夾雜著方言的喧嘩聲,顧客拿著菜籃邊走邊挑選菜品,直讓人覺得,冒著熱氣的生活是如此美好而可貴。
◎菜市場火鍋
像超島自選火鍋、川悅海鮮集市火鍋、渝家鋪集市火鍋場景打造都很棒,可以借鑒。
當然,也有一些直接開在菜市場中和周邊的火鍋店,像杭州一家叫停不了的火鍋店,就開在一家老社區蔬果大賣場里,牛肉現切,素菜就地取材,直接攤上買,性價比很高;
像餐創聯會員企業牛海道打邊爐,把店開在菜市場附近,營造一個煙火氣氛圍,把顧客認知中“價格不低的打邊爐”品類,做成了平民價,一開業就很火。
在“彩票站”購買快樂和夢想在火鍋店小試刮刮樂
前兩天,江西南昌的一位市民,用10萬元購買5萬注同號碼的快樂8彩票,當晚開獎后,他所購買的彩票全部中獎,總獎金達2.2億元,還不用交稅,這一波操作讓人直呼666。
實際上,從去年11月份開始,彩票就有抬頭之勢,到了今年,境況愈演愈烈。
◎購買夢想的年輕人
綜合司數據顯示,從1月到9月,全國共銷售彩票4285.35億元,同比增加1472.94億元,增長52.4%,而年輕人,是其中重要的消費群體。
如你所知,當一個行業涌入大量競爭者時,就會無可避免地走向內卷。于是,彩票店開進了商場、超市、地鐵站,有的還在大型商超里做起了快閃店。
年輕人買彩票,更像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抗爭。
面對心灰意冷的職場,中獎就成了裸辭的底氣;面對對象分手后的春風得意,中獎就成了反擊的絕佳方式;
面對年邁的父母,中獎就成了衣錦還鄉以便照顧雙親的理由;面對“鄰居家小孩”的成功,中獎就成了一個輕松拿捏的資本。
很多火鍋店常送一些刮刮卡給顧客,獎品自己設置,多為送飲料、打折、送菜、免單之類的獎項,讓顧客吃喝之余,又添新驚喜,體驗感非常好。
◎火鍋店里的彩票
像辣上鮮鮮貨火鍋、銅香原味老火鍋、李長青三大炮本味火鍋、大林銅鍋小肥羊就喜歡送顧客彩票,打出“吃火鍋送100萬”的口號,噱頭十足。
當然,盲盒的作用也跟彩票類似,就像“阿甘媽媽的巧克力”,顧客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這種獵奇、探秘的心態也很是招攬顧客,像海底撈、慫火鍋都是玩盲盒的高手,值得借鑒。
“寺廟”成為打卡圣地 避世、院子場景成為情結
前兩天,喜茶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品牌方本以為跟佛祖聯名,把握住了打工人的社會情緒,產品會大賣,結果拍到了馬蹄子上,傷得不輕,雖然這波流量沒撈到,但不得不承認喜茶洞察年輕人情緒的能力。
2023,寺廟成了年輕人熱衷的打卡圣地,據統計,2023開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90后、00后門票預訂人群占比接近50%。
佛系青年,妥妥地變成了佛的青年。
◎虔誠焚香
另一邊,盯上香客們情緒價值的諸多寺廟,也開始了各類新媒體營銷,拍照禮佛、打卡朝拜、種草佛前以及各類文創等等,內容在社交平臺上風靡,助推了寺廟游,也帶火了周邊餐飲。
一碗樸實無華的素面,吃到的是眾生平等;一杯清冽濃郁的咖啡,讓人六根清凈;
要是急赤白臉吃一頓素齋,人均大幾百上千塊是常事,看著菜單和錢包,也能吃出苦海無邊之感。
去寺廟,求的是一個吉利、一個清凈、一場未了心愿,寺廟牢牢把握這一需求,推出各種產品。
像杭州的永福寺,推出“慈杯咖啡”,每一杯咖啡上都有禪語,如隨緣、滌煩,最高峰時賣出七八百杯,而星巴克門店的平均咖啡數還不足三百;
再如五臺山的文創雪糕,味道好、顏值高,吃光之后,雪糕棍上還有祝福語,一塊雪糕,滿足三種需求,難怪火爆;像珠海普陀寺自助素食火鍋,每位40元,素菜隨便炫。
◎寺廟火鍋
對于火鍋老板而言,可強化用餐場景,寺廟餐飲火爆的原因。
一是親近自然、讓人短暫避世;二是中國人的“院子情節”,國人喜歡院子,本質上是一種田園夢想;
三是場景顏值高,隨手一拍就出片;四是體驗觸手可得,離城市不遠。
火鍋老板不妨借鑒以上幾點,當然,最關鍵的是顧客的情緒價值,吉祥話也好,好彩頭也罷,氛圍感和儀式感要做足,這種類型適合莊園主題,像仙湖莊園、瑪歌莊園、錦繡火鍋都是比較好的莊園類火鍋。
最后
這兩年,年輕人實在太忙了。先是因為高房價、壓力大,連夜逃離北上廣;后來,回到老家,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贏,又連夜逃回北上廣,成為一枚“回籠漂”。實在太折騰。
任何行為的背后都有動機和目的,當代年輕人需要的,不僅是實用價值,還有情緒價值;無論是買彩票、燒香拜佛,無論是菜市場打卡、去B1B2,是生活方式,也是情緒出口。
商家應緊盯性價比和情緒價值,滿足需求,才有制勝之機。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