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殘忍的真相:大店正在被小店肢解
火鍋餐見 · 2022-03-29 09:01:52 來源:紅餐網
本期看點:
1、這3類火鍋小店最受歡迎
2、社區小店崛起的本質原因
3、未來大店、小店的發展格局變化
01 這3類火鍋小店最受歡迎
隨著疫情疊加政策的雙重影響,小門店撐起大市場,成為當下餐飲業態新格局。
一方面,各路社區小店悄然崛起,迅速覆蓋社區餐飲業態,另一方面,社會大店危機重重,關店收縮,大有轉型之勢。
我們發現,社會大店正在被社會小店、社區小店肢解。經觀察,餐見君把這種來勢洶洶的火鍋小店分為3種模式——
第一類:小而美的社區火鍋店
前不久在重慶,餐見君發現了一家叫牛人李鮮牛肆的社區火鍋店,面積僅有200平,整體環境小資舒適,主打牛肉,融合“涮、鹵、烤”多模式,天天客滿排隊。
▲牛人李 門頭
主理人龔琴說,去年8月份開了第一家店,不到半年時間,陸續開出6家店,目前還有4家店籌備中。
類似“牛人李”這樣的火鍋小店還有很多,好比成立于江西南昌的辣子千紅,主打“社區模式”,將店開在社區,面積控制在200平以內,打造“家門口火鍋店”,全國門店已超400家。
這類火鍋店,不同于其它街邊店,它們追求品牌,講究裝修,產品大多來自總部供應鏈,標準化程度高,大龍燚火鍋的副牌如在蜀毛肚老火鍋,也屬于這一掛。
第二類:接地氣的夫妻老婆店
碳鍋羊肉,是這兩年全國各地社區型小餐飲店的一個“風口”。
這種碳鍋羊肉的小店多為“大排檔”的形式,門店非常簡陋,4人小矮桌、小馬扎一字排開,既沒有裝修也談不上品牌,多以夫妻店為主,一個負責后廚配菜,一個負責前廳收銀,高效配合。
與其有著相似基因的地攤火鍋、牛雜煲、豆花魚等,也似乎逐漸成為夫妻老婆創業的首選。它們的共性是:極致的標準化、有料鍋底、半自助模式,都順應了當下的消費趨勢。
▲長沙一火鍋店“每日菜單”
有業內人士分析,地攤將重塑中國門店格局,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趨勢。
第三類:快餐化的“火鍋變種”
我們發現,另一個異軍突起的火鍋新物種“盤盤麻辣燙”,也多是小店模式,2021年,從四川進軍全國,多是自選模式,五六十平的小店,街邊攤的場景,矮桌子低板凳,人均30~40元。
盤盤麻辣燙實質可以看做是串串火鍋的一種演變,涮煮環節前置,縮短用餐時間,搖身一變成為快餐。
所以說,火鍋越變越快了,甚至開始“去火鍋化”,全國各地大小社區樓下旋轉小火鍋和串串香的經久不衰,從側面驗證了快餐化火鍋也是剛需。
另外,從火鍋食材演化過來的單品類零售門店,諸如酥肉小店、蝦滑小店慢慢崛起,比如蝦圓圓手打蝦滑、李喜歡手打蝦滑等,門店數已超過100家。
02 小店吃掉大店的本質原因
大店被社區小店蠶食和肢解,聽起來殘忍且危言聳聽,實質上卻是社會趨勢發展的必然。
在之前公號文章中,餐見君將社會發展趨勢概括為“多(物質極大豐富)、快(便捷)、好(品質高)、省(性價比)”。
在餐飲業,社區小店最能切中“多快好省”的趨勢。
或許有人認為,只要有品牌,大店就不會被吃掉。
實際上,吃掉大店的,不是小店的品牌力,更不是小店的數量、體量,而是小店背后代表的品類。
品類是品牌背后的關鍵力量,沒有品類,品牌便無從談起,品牌只是品類的代表,因為顧客是用品類思考,用品牌來表達。
小店蠶食大店的本質,是其背后細分細分再細分的品類對大而泛的品類的沖擊和絞殺。
此外,餐見君認為小店崛起還有如下原因。
1、靈活,好調整,迭代速度快
150或200平以下的火鍋店,基本算是小店,但不排除還會更小,小店的模式很靈活,可以隨時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因為人員的極簡,政策制度甚至盈利模式都能很快執行。
比如關店上外賣,大店可能需要一兩天時間醞釀,小店1小時就能搞定,說到底,大店尾大難掉,容易錯失良機。
2、無需太多資源補給,抵御風險能力強
小店輕資產、輕運營,房租人工采購方面的成本要小于大店,對客流量的需求不如大店旺盛。
小,意味著占用資源少,對資源依賴程度低,抵御風險的能力就會增強。
例如,大店一天要進1000名顧客才能維持開銷,小店100名就足夠;大店需要20個員工,小店5個就行。
3、社區小店便捷,有選址優勢
社區小店深入基層,一方面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隨時調整產品和模式,另一方面,可與消費者建立強連接,其便捷、性價比高的特性,會獲得一大批“社區擁躉”。
另外,在社區開店的選址上,大店的優勢明顯小于小店,本來一個大店的位置,房主更愿意租給3個小店,畢竟,他們也得懂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03 未來火鍋小店的發展方向
分析了基本邏輯和原因,未來小店和大店的趨勢如何?餐見君認為有如下趨勢:
1、高客單價會打下來。
據《2022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有些品類極度下沉,諸如魚蝦類的火鍋,有些品類則主攻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比如豬肚雞。在未來,無論是哪個品類、在幾線城市,高客單價一定會打下來,直至與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匹配,以適應更多的社區受眾。
但這條基準線很難尋找,也就是,客單價該降到何種水平線?
有相關專家認為,擁有2%的純利潤的餐廳是平民餐廳,擁有10%到20%純利潤的餐廳屬于家庭消費,此類餐廳多為大店。
這種說法有道理,卻未考慮顧客心智因素,也即是,顧客認為的“值”究竟是什么標準,所以,企業還需通過內部和外部調研才能得到。
2、供應鏈高度“集成”會加快小店連鎖化。
簡快餐是當下餐飲業最大品類,原因就在于極簡的SKU、標準化程度高、出餐快、翻臺率高,且進入門檻低。
未來的火鍋小店也將朝快餐化方向發展,而背后則是極強的供應鏈來支撐,供應鏈企業也將會逐漸單品化,繼而形成多個單品化供應鏈企業進行“全品類預制”的格局,目的是全力促進小店的連鎖化。
因為小店唯有高度連鎖,原材料集采成本才能降下來。
所以,未來中國餐飲的連鎖化進程,將會因為小店連鎖化進程加快而加快,換言之,小店決定著中國餐飲的標準化程度,這也是國家提倡小店經濟的重要原因。
3、大店的最終歸宿。
接下來說說大店的歸宿。
大店被小店蠶食或者逼到墻角,有兩條路,一是被迫轉型,“打不過你們,我就加入你們”,把自己做成小店;二是走百年老店模型,拼盡全力將自己變成地標或非遺。
寫在最后
品類進化如同物種進化,都是從一個源頭分支出更多,有科學家說,人和老鼠同屬一個祖先,足見分化程度。
火鍋也是如此,比如,火鍋按照味型分辣鍋和無辣鍋,又分化出有料火鍋和無料火鍋,有料火鍋再細分豬肚雞、魚火鍋、椰子雞之類,根據單品還能再細分,毛肚火鍋、蝦滑火鍋、牛肉火鍋等等。
品類分化無止境,未來的火鍋要么開創新品類,要么升級老品類,但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品類價值的大小,二,你在品類中的主導地位如何。
不考慮清楚這兩個問題,貿然聚焦某個細分品類,成功率會很小。
未來小店的興起,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小店也會成為更多人副業的選擇,從這個角度看,小店也將會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張冬 田果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