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長率4000%,一年5個億,真功夫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餐訊 · 2018-04-26 17:33:12 來源:紅餐網
真功夫集團高級副總裁葉尚華談到其2017年開放供應鏈,對外接業務時描繪了一條這樣的曲線:真功夫一月份對外訂單只有一百多萬,到十二月份就有四千多萬,年增長率達到4000%。一個月四千萬,一年就是五個億,對外開放一年,真功夫業務可以增長五個億,這是不得了的事情。這說明,供應鏈目前確實是一片藍海,因為對于眾多餐飲企業來說,它是一個剛需。 ?
供應鏈藍海
現狀:供應鏈分散且專業水平低 ?
用數據說話 ?
中國餐飲收入,年復合增長率均在10%以上,2017年是39600億,接近4萬億,跟美國Sysco差不多,所以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市場。 ?美國餐飲協會調查顯示,其居民用餐70%在外,30%在家。我國國民收入持續提升,居民人均支出逐年增長,但與之相反,用餐主要是在家中,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消費觀念轉變,引導居民外出就餐,擴大餐飲市場的潛力巨大。
供應鏈1/3的部分涉及食材,在中國,食材市場就有1.5萬億。Sysco市場占有率高達18%,也就是說在美國要開餐飲首先想到的就是給Sysco打電話。國內稍微好一點的供應鏈訂單只有4億左右,市場占有率為0.03%,這說明現在中國的餐飲市場供應鏈是分散的,或者說手工作坊居多,專業化的供應鏈較少。 ?
痛點:問題“多、廣、深”
基本問題
首先就是難以掌控的成本黑洞 ?,其次運作效率偏低 ,再次采購環節,回扣各方面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最關鍵的還是食品安全問題, ?市場上手工作坊眾多,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
專業問題
連鎖行業標準化比例低,“千店千面” ?,手工作坊的標準化完全達不到餐飲行業的要求。快速擴張受限 ?,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復制成功的模式。此外,據統計,100家連鎖餐飲店以下的,即規模較小的供應鏈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態。也就是說,規模水平達不到 ?,受其掣肘,自建供應鏈可能反而成為企業發展的包袱。
現實問題
目前很多餐飲都是創業型企業,各方面資源跟不上 ?,自建供應鏈不現實。
破解:兩個抓手、一個中心點
硬件布局: ?真功夫有28年的歷史,大把青春(20年時間,1999年-2019年)花費在基地布局 ? 上,華南、華北、武漢DC、興宇基地等,以及在建的天津基地,其在全國已經布局了八九個基地,可就近為各地餐飲企業提供硬件支持。
軟件配備: ?打造行業上的“京東”B2B業務平臺, ?實現了自動供貨、電子交付簽收、到貨位置查詢、線上貸款大額支付(微信和支付寶只是小額支付,B2B實現上百萬、上千萬的支付)。客戶在自己店里使用移動端直接下定單,第二天、第三天就可以送貨上門;觀察配送App,客戶隨時定位貨物位置;所有產品條碼可追溯,質安可得到保證。截止目前,已有網點已覆蓋全國53個城市,客戶可以搭車,享受低成本配送,實現共享共贏。
核心競爭力:真功夫憑借28年與供應商之間的全球采購歷史,采購價格在業內具有優勢;物流配送覆蓋全國53個城市,全國范圍內都可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立以來基本上沒有出過一起大的食品安全事故,食安保障體系經得起考驗;配備專業化人才,供應鏈系統比較專業。最關鍵的還是其具有定制能力。 ?
美國Sysco標準化高,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西餐食材相對單一,而中餐極具個性化,照搬Sysco做西餐的供應鏈做法來做中餐,不能滿足中餐飲企業的個性要求。于是,真功夫將其發展定位為“中國式的Sysco”,即具有定制能力的Sysco的發展方向。 ?實現全國范圍內百分百的定制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真功夫的目標客群主要集中在中小餐飲企業,這部分企業處于成長期,往往缺乏自己的供應鏈,或者供應鏈比較簡陋。作為大型連鎖企業,真功夫擁有餐飲基因,對標中小企業,容易實現雙贏,產品定制、食品安全有保障,餐飲企業無后顧之憂,可以全身心投入做品牌。
葉尚華跟人們分享真功夫的自畫像時說道:我們做兩件事,一個是專注食材 ?,包括注重食材本身、食品安全等部分,另外就是服務 ?,做好這兩部分,我們就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