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搞不定90后?
丁一 · 2016-12-16 19:16:01 來源:紅餐網
毫無疑問,90后的年輕人已經取代80后,成了大眾市場消費的主力。
市場上沒有人不信奉“得90后者得天下”的道理,于是,每個品牌都把90后當作最重要的目標顧客。然鵝,作為80、70后為主體的大叔老板們,90后可不是你想約,想約就能約……
1、一件小事 ?
最近,我們餐廳新推出了日料系列。其中,加州卷(反卷壽司),因為出品美觀好拍照、口味濃郁很親民、價格適中能裝逼,被我們寄予厚望。
在研發時,有10年日料經驗的大廚,開發了一道水果卷,說是在以前的餐廳銷售不錯。然而,當我第一眼看到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看到它時,我、同事和攝影師三人,先是異口同聲的發出“挖~操”的語氣助詞,然后斬釘截鐵的說:這特么絕對不能上!
我動動腳指頭都能列舉出無數理由:
一、人造櫻桃與日料崇尚天然的屬性不符;
二、濃重的水果醬與日料重視本味的追求不符;
三、花哨的顏色與日料的禪意背道而馳;
四、……
過程不表,直接說結論:雖然我用盡洪荒之力企圖把它扼殺,但我被市場實測結果狠狠的打了臉——70%的樣本顧客,認為這款挖操加州卷是最好吃最好看的產品 ……
這些樣本顧客有兩個特點,第一,都是90后 ?。
等等,你是不是想說她們沒見過世面?錯!
因為他們的第二個特點,都是點評網Lv5的用戶 (Lv5意味著為500+商戶寫過點評)……
2 天才駕到,權威閃開 ?
其實,我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的拋棄思維定式,避免主觀,堅持從顧客角度出發;并且,我也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的試圖與90后保持連接,但凡我主動去認識的人,90%都是90后。
這種努力,曾一度讓我產生了幻覺:我已經足夠了解90后了,甚至,我可以掌控90后了?
但是,我的反應模式還是帶著80后深深的套路,我為斃掉挖操水果卷所列舉的所有理由,都有一個隱藏前提:正宗的日料才是正確的日料 。
80后、70后,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尊重權威,工作的時代主流就是要往上爬。只有向上層社會和意見領袖靠攏,才有上位的機會。所以,在消費觀念上,極度重視品牌、重視專業、重視儀式、重視正宗 ……
但是90后呢,所有的標準都不是標準,我的感受才是唯一的標準 !
90后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沒有享受過“延遲享樂”帶來的心理滿足和成就感。所以,他們討厭喋喋不休,崇尚簡單直接:你若要對我好就要讓我快樂,聽好了,不要說以后為了我好,我要的是立即、馬上、現在的快樂 。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90后活的更加真實,他們所表達的就是他們所感受的,而80后,在消費態度方面,50%甚至更多所表達出的內容,只是為了裝逼。
我通過反復研究發現,他們是真的覺得挖操卷好看又好吃,絲毫不會擔憂是否有人因此懷疑他的品位。但若測試對象是80后,呵呵,那簡直就是一場裝逼界的奧林匹克大會。
3、90后的品位和審美 ?
我聽過很多人說,90后對于品質沒有鑒賞能力,因為他們伴隨著食品添加劑成長,辣椒精、防腐劑和肉寶皇就是他們味覺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我還聽很多人說,90后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消費體驗的豐富,他們的鑒賞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對品質的追求也會越來越凸顯。
但我現在不這么認為,我覺得,這很有可能,是80后在抓不住90后的時候,臆造出的自我安慰:你為什么不和我約?是你現在還不懂我的好。但這仍然是80后的思考框架。
90后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體驗過通過獲取、記憶信息而得到的成就感。換句話說,90后認為一切信息都唾手可得,“我不創造知識,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學習簡直就是自虐行為。我的價值,就是我與生俱來的基因優勢,基因優勢是身體、是顏值、是智商、是地位的脫穎而出,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信息優勢——我知道,你不知道,這就是優越感。
你非要糾結90后到底知道多深?坦白的說,他們絕大部分人對一切事物都是淺嘗輒止。但是,對不起,請別跟我談內涵,內涵簡直是對我的侮辱,你就直說吧,你想認識我是不是覺得我長得美 ?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就是90后的審美態度。你說90后沒有審美?那是因為你完全不懂,什么才是90后的美。
他們眼中的美,只需要被認同和強化,拒絕被評判和糾正。
4 小眾的才是大眾的 ?
通過近期的思考和感受,我深刻的體會到,“掌控90后”是一個多么不靠譜的愿望。90后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統一的特點,不可被掌控 。
面對90后,妄想左右逢源的GAP失敗了,妄想一統天下的通用汽車失敗了,兜售American Dream的麥當勞捉急了……
80后為什么可以一網打盡,因為他們有主流示范對象,有自主向權威和高級文化靠攏的動能。抓住意見領袖,就抓住了廣大70/80后群體 。大領導去哪個餐廳吃,大家就向往,自己也偷偷去吃,這就是前個時代高檔酒樓興起的根本原因。
以前,社交是很難的,人們需要不斷妥協來獲得安全感。比如說你生活在一個小城市,個性也許有點叛逆,父母在當地口碑也一般,身邊大多數人對你是持有偏見的。這時你發現在互聯網上,很容易找到一群和你一樣的人,交流成本很低。
90后不需要死磕現實來獲得認同。80后為微信朋友圈(熟人圈)刷屏而興奮的同時,90后卻在通過微博關鍵字搜索,與千里之外的怪咖找到共鳴。但是,90后并不忠于某個特定文化,小眾文化對于他們不是學習和深入鉆研的對象,而只是眾多消費品中的一個。一個年輕人,往往既是歌劇愛好者,又是朋克死忠,同時還是慈善人士。當選擇變的如此容易,為什么不多選擇一些呢 ?
90后是小眾文化的消費者,不是繼承者。作為消費品的文化,就是要酷,就是要可以展示自我的優越感。于是,越是小眾的文化,越是能吸引更多的90后前來消費。只有小眾的,才會是大眾的 。
走中庸路線,企業想只手遮天老少通吃?結果一定是誰也沒撈著。
5 90后的痛苦與解藥 ?
閾值,又稱閾強度,是指釋放一個行為反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強度。90后的快樂閾值,越來越高。
在兒童教育領域,大部分學習不好的孩子,并不是學習能力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注意力的問題。而注意力問題的根源,是看多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聲光電效果強烈,兒童不需要傾注注意力,就能被長久的吸引。但一旦進入學校,面對書本和黑板這些沒有強刺激的媒介,就很難集中注意力。
90后,出生就生活在強刺激的情境下,快樂無處不在,但快樂也轉瞬即逝。于是,他們最常見的一種痛苦,叫做“無聊 ”。隨著快樂閾值的提高,無聊越來越頻發,因此,不少90后的精神健康都處在令人堪憂的狀況。
無聊已經催生了很多產業,例如直播。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至今無法透徹理解無聊的力量,而試圖用我們的方式去解決他們的無聊——教唆、逼迫他們去了解不感興趣的深度內容。
有一次,我在一家重慶火鍋店,看到老板正在耐心的給一桌90后美女示范該如何涮毛肚,講解的非常細致到位,這樣那樣才好吃……然而,顧客表情尷尬而冷漠,老板走后,兩名時尚女孩面面相覷,嘴角擠出兩個字:傻逼。然后,將毛肚一股腦扔進鍋底……
作為商戶,這種價值觀的強行宣貫顯然不起作用,套用一句流行語:哪有時間去了解你的內心戲?我們要深刻的接受一個事實,如果感官上無法吸引90后,就沒有機會展示你的特色和品質。
到底該如何拯救90后的無聊?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是你想多了,90后不需要也無人能“拯救”,90后聰明到分分鐘識破你的套路,更多時候卻心甘情愿的被套路,不要自作聰明去掌控90后,要快速迭代,快速試錯,找到他們的選擇,跟隨他們選擇的變化。
也許,“90后”這個詞本身就是個錯誤 。
所以,我所說的一切都是錯的。
本文作者丁一,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