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耕餐飲到打破圍墻,印象小館開辟了新天地
餐鳴天下 · 2017-07-06 10:56:47 來源:紅餐網
新派北京私房菜?印巷小館?
印巷小館,成立于2009年,4年開出16家店,2014年營業即突破億元。目前旗下擁有印巷小館、懂事兒、貓師傅、暇吹牛、黃三少、新乙十六、雅舍、禧園小鎮、櫻桃溝等多個品牌。創始人尹彪是85后,京城餐飲圈當之無愧的后起之秀。
身高1米88的尹彪看起來憨憨的,餐飲圈都喜歡叫他一聲“彪子”。86年出生的他現在才31歲,卻是在圈里摸爬滾打近二十年的老兵。聊起來能發現尹彪有著和年齡不相符的豁達和沉穩,他說,這都是吃苦吃虧歷練出來的。的確,從14歲學廚師算起,當同齡人還在從一個校門走向另一個校門的時候,尹彪已經經歷過學徒、士兵、國企員工多重身份的磨礪了。
創業:京味菜與傳承?
尹彪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往上數六代都在生活在皇城根下,說起話來滿口京片子,自幼學相聲、學快板,對北京文化天然有股發自內心的熱愛,京腔京韻京味兒文化早已經深深融入他的血液,或許這是他與京味兒菜緣分的起點。
14歲那年,尹彪進入廚師培訓學校學廚藝,16歲畢業進入北京首家萬豪酒店中餐廳當學徒,上班3個月遇到恩師姜波(注:姜波,老北京旗人民俗美食家,國寶級烹飪大師劉俊卿老先生入室親傳弟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蜜供姜第五代傳人,“京城飲食民俗第一人”)姜波從來不收徒,但尹彪用自己的機靈和真誠打動了恩師,成了大師唯一的“徒弟”,其他人都是“學生”。學徒生涯結束尹彪應征入伍,經兩年后專業進入某國企。命運似乎離餐飲越來越遠時,尹彪又一回頭扎進了餐飲圈。
從小住在胡同里長在胡同里,尹彪對胡同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創業也從鼓樓地區的一個胡同起步,開出第一家主打北京私房小菜的印巷小館。廚師出身的他非常清楚,對于一家賺錢的餐館來說,口味、環境和服務是成功的關鍵三要素,口味始終排在第一位,三者次序不能亂。但傳承并不等于拘泥,傳統更需要創新,這位85后的創業者在傳統京味兒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改良,使之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口感和健康消費觀念。印巷紅蓋、印巷小吊、印巷小肘、爆肚、印巷自制香腸、印巷雙脆、杏仁豆腐、甜汁爆鮮蝦、金包咖喱樹、魚肚撈飯等,印巷小館推出了大幾十道經過改良的北京菜,成為印巷小館獨一無二的味道。
從做餐飲開始,尹彪就堅定自己的方向:做北京菜,做好吃的北京菜。除了印巷小館,他后來又做了懂事兒、雅舍、黃三少,既做爆肚春餅豌豆黃一類的小吃,也曾把在花家怡園做滿漢全席的烹飪大師請來坐鎮。尹彪只有一個信念——把京味兒菜傳承下去,把北京文化傳承下去。
運營:多品牌與發展?
尹彪現在同時運營了印巷小館、懂事兒、貓師傅、暇吹牛、黃三少、新乙十六、雅舍、禧園小鎮、櫻桃溝等多個品牌,他坦言“多個品牌是為了多條腿走路,用多品牌多品類布局,才能應對現在餐飲競爭的紅海。萬一某個品牌衰落了,還可以繼續另一個品牌”。
印巷小館旗下的品牌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北京菜的基礎上創新和改良,一個是面向特定消費群體做新品類開發,各品牌交叉覆蓋了不同年齡層、不同價位的多個消費群體。前者主要有以下品牌:印巷小館,堅持做創新的改良北京菜;懂事兒,北京最大的老北京風主題文化餐廳,除了餐飲還有相聲,與相聲演員李菁、王玥波的星夜相聲會館合作,把老北京文化體驗做足;黃三少:小吃店,主打老北京春餅;雅舍:高端體驗的北京官府菜;新乙十六,中餐西做,中西合璧。尹彪清楚地意識到現在的消費主力是年輕人,要做迎合年輕人的品牌,在品類和定位上有更精準的細分,于是又推出了獨創水晶烤盤的時尚新派烤魚貓師傅,以及面向年輕人只提供晚餐和宵夜,聚焦蝦和牛肉的暇吹牛。
多品牌運營并沒有讓尹彪和他的團隊手忙腳亂,這得益于他早早就認識到標準化運營的重要性,及時布局了中央廚房。現在,多個品牌有條不紊的同步發展,如同一只只游擊隊憑借特色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暇吹牛100多平方米的門店一個月流水最高能做到40萬,讓人不得不佩服這個年輕人的獨到眼光。
管理:“讓兄弟們賺錢比什么都強”?
2017年,尹彪做了一個大膽的改革,他選了印巷小館營業最好的六家門店,把其中90%的股份讓給了店里員工,只要在店里滿4年的員工均有機會拿到股份,自己每年只拿營業額流水的10%,其他都交給店長來分配,店長實際上成為門店最大的老板,只要按照正常水平經營下去,每年起碼能賺出一輛路虎。
大膽放權的管理激發了店長的管理熱情,迅速見到了成果,僅僅兩個月期間,六家門店的月營業額平均上漲了15%。“過去店長天天跟我抱怨人手永遠不夠用,現在把店給他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裁員調整,效率大大提升。過去對消費者就是常規服務,現在會主動試著家顧客微信推送新品、搞促銷活動。”對這個結果,尹彪顯然非常滿意。
尹彪說,他永遠只給店長賺錢的店,不賺錢的店依舊在自己手里,如果連續3個月累計6個月不賺錢的店堅決關掉。問到這么做豈不是很吃虧,尹彪豁達地笑了。他說對他而言,讓兄弟們賺錢比什么都強,不能自己吃肉兄弟們喝湯。自己更希望能讓兄弟們先掙錢,等他老了的時候,打個電話能有兄弟們來看他,比什么都值!
經歷過前兩年盲目快速發展的陣痛,印巷小館現在放慢了發展步伐,2017年把重心放在修煉內功和團隊休整上,以便未來整合資源更好地重新出發。對于尹彪來說,選擇一群對的人,帶出一支好的隊伍,是未來發展的最大希望,這也是他認為印巷小館最寶貴的資產。他相信自己擁有一支最懂餐飲的隊伍,3-5年后印巷小館和旗下品牌會走得更遠。
未來:多產業布局,跨行業發展?
(禧園溫泉文化小鎮開業,眾多明星到場祝賀)
2017年5月14日,禧園溫泉文化小鎮在朝來農藝園盛大開業,數百位來自餐飲界、投資界、時尚文娛界等不同行業的嘉賓朋友到場祝賀,熱鬧非凡。在這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占地110多畝的綜合旅游文化體驗基地的操盤人就是印巷小館的創始人尹彪。
做餐飲多年,尹彪清楚地知道現在餐飲行業存在的“三高一低”的困境,相比餐飲行業25-30%的食材成本,旅游業不到10%的客房投入是“低成本、高回報”行業,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一次性投入后后期即可坐享收益。尤其是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廣扶持文化產業,人民消費能力提升需求旺盛,尹彪看到了潛在的市場機會,于是從一個文化小貸項目起步,開始了從餐飲向旅游地產的跨界探索并付諸實踐。
(禧園一景:小木屋)
2015年,聚焦于體育產業的宋莊文化基地正式運營,2017年,以文創和餐飲住宿為核心的禧園溫泉文化小鎮正式營業,除了傳統的餐飲、住宿、采摘、休閑娛樂配套設施,禧園溫泉文化小鎮還嘗試更豐富的內容:老北京民俗文化普及、影視實驗基地、大型演出、博物展覽、活動發布,意圖打造成朝北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園。目前,位于門頭溝區的櫻桃溝項目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計劃今年開業運營。通州區項目也在洽談中。
從餐飲跨界到文化旅游產業的尹彪,實現了輕松轉型,開辟出一片廣闊的新天地。
(影視明星張光北在禧園開業現場)
結語 ?
尹彪推崇如家的商業模式,他和朋友成立了一個餐飲管理公司,希望借鑒如家模式,打造一個擁有超強資本執行力創造力的團隊,集中打造管理品牌,未來實現輕資產上市。
這個86年的年輕人,顯然擁有更大的野心,更擁有支撐這個野心的能力。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餐鳴天下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