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死亡黑名單,1.5億用戶擋不住!網絡洪荒之力用錯地方?
蔡運磊 · 2016-09-05 13:58:06 來源:紅餐網
當各種生活服務類O2O項目構筑的光明前景紛紛被市場打臉時,餐飲O2O卻是一個人人看得到的鮮亮亮的市場奶酪。
風口浪類上,王健林說,不是實體企業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企業不行了。餐飲外賣市場雖大,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分到一杯羹。
長長的死亡名單上,哪一個不是曾經豪情萬仗,仿佛全世界都在自己的一麾之下?大師之味等的倒下,對餓了么、美團、百度等外賣平臺,不只是一個警示。
能發紅包就不要點贊,能甩圖片就不要碼字——先來看個圖!
1、移動互聯時代,幾乎沒有不能被“外賣”的。
在商言商,外賣O2O大戰打了這么多年,整體MAU(月活躍用戶)已達4000萬,大部分外賣用戶拋了電話,下了App。有了App這一神器后,外賣平臺業務堪稱日新月異,飛速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網上外賣用戶規模近1.5億,以31.8%的半年增長率位列今年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互聯網應用;手機端網上外賣用戶規模的增長更為明顯,半年增長率為40.5%,用戶規模達1.46億……
然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欣欣向榮的另一面,卻是這樣的,如下圖——
?
看明白沒?這是一個“黑名單”——上榜的餐飲O2O機構現均已倒下。但名單并沒就此終結,“死亡游戲”還在繼續。
1、外賣平臺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參加特洛伊戰爭的一個半神英雄,也是希臘聯軍第一勇士。傳說中,他在出生后被母親提著腳踝在冥河中沐浴,因此全身除腳踵外,均刀槍不入,不料被對手一箭射中腳踝而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強調:再強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軟肋。
?
對外賣平臺來說,其死穴、軟肋有哪些呢?
01、主觀因素之“精神短板”
草創之時,往往一窮二白。“帶頭大哥”身先士卒,櫛風沐雨,披荊斬棘,不辭勞苦,就像今年五一前夕倒下的餐飲O2O機構“大師之味”的創始人兼CEO范新紅說的那樣:“冬天在沒有暖氣的辦公室,伙伴們穿著厚厚的棉衣辦公;人手不足,就一個人兼市場、運營、客服、產品、配送員……”
但干著干著,要么“惰性發作”中途掉隊,要么“強求發展”艱于應付,于是“如此辛苦而快樂的一起戰斗”的團隊最終難逃失敗之厄運。
范新紅在“大師之味”倒下后發了封“自辯書”,把公司垮臺的主客觀原因一股腦全推給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這種“嚴于律人,寬以待己”的態度,讓筆者不禁想起里約奧運會中的李永波和郎平:前者說,中國羽毛球隊之所以不行,就是因為球員的技術不行;后者說,隊員們打得不好,我有責任;隊員們打得好,那是她們的努力——霄壤之別啊!
身為領導,不閉門思過、三省吾身,卻“拉屎不出怨地硬”,這種職業操守和創業態度,其實也是萬丈高樓下的沙灘啊!
02、客觀因素之預警缺失。
“幸福的人家大多相似,不幸的人家各有不同。”表面看,“大師之味”們惑于情懷,困于融資,陷于增長,最終死于模式,但深層原因,筆者認為是因缺乏內外部監管而導致戰略戰術雙輸,最終功虧一簣。
以“大師之味”為例。行業測算,搞1000平米的中央廚房,投資需300萬,年營業額不到2000萬的,根本玩不起中央廚房。但由于“大師”們太迷信這玩意兒了,所以很短時間內就不惜斥資百萬上馬中央廚房。
殊不知,這都是在未經持續性用戶行為和訂單數據的審慎論證下搞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卻沒想到建在沙灘上,豈不禍起蕭墻!
另據內部人士透露,“大師之味”的這個中央廚房其實只是個半吊子,主要用來加工裝配,并不具備完備的生產功能。也就是說,其產品是假手于其他供應鏈才搞定的。
于是問題就更多了,比如食客投訴,“大師之味”需要提前一天甚至一周訂餐——這是外賣,不是看電影買火車票,更不是搞高端商務宴席!且送餐不及時,“下午1點才送到,部分食物還是冷的,口感大打折扣……”既慢又不好吃,哪怕你逼格再高,對客戶來說,何用之有!要知道,“上帝”的選擇,也是有品位的。再來看個圖——
?
對消費者來說,美味+安全等于“物美”,再加上“價廉”和省時,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對商家來說,所謂“物美價廉上菜快”卻是彼此不可調和的矛盾,必要犧牲一方才能存活另一方。于是,“冠生園陳餡月餅”、“紙餡包子”、“過期奶再銷”、“蘇丹紅”、俏江南的“回鍋油事件”,肯德基的劣質肉等問題層出不窮、此起彼伏。
不是連“這點信任都沒有”的問題,而是這些餐飲老板實在無法做得讓你相信!哪怕他們擁有口碑超高的人氣兒,上馬了中央廚房,使用了國家認定的標準蒸柜亦是如此。
餐飲“水”之深,細思恐極啊!
于是乎,在預警機制缺失的情況下,各種投訴、危機就毫無征兆地暴發了。
03、急功近利之走火入魔
近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了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三大網絡訂餐平臺30家問題店鋪的信息,稱涉事店鋪不僅存在未公示許可證信息的情況,還存在信息涉假、地址模糊、超出許可范圍經營等不良現象。
物極必反,白熱化爭斗中,商家往往因度不好把控而用力過猛,甚至蘿卜快了不洗泥,致使品牌受損,用戶流失。
其實不管外賣餐廳也好,非外賣也罷,有了許可證,并不意味著可以售賣一切。餓了么們為何如此急功近利、鋌而走險呢?
其實,急功近利的何止餓了么們!這幾乎是所有試圖做強做大的中國企業的通病!當然,如果有智囊、外腦團隊幫助“大師”換個角度看問題,興許他們也不致于死得那么快,那么慘。
比如在某一訂單集中區域內,盤下一小店做來料加工;成功后,再把800平米的中央廚房的資源分解成三五間小微外賣店,進行產品裝配、物流分發。只要保證質量,標準化作業,這樣做,不但可分散投資壓力,也能稀釋投資風險,也就不會有后來的資金鏈斷裂等致命一擊了。
可惜,遍觀“大師”團隊之內,既無預警機制,也無人預警——“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泰坦尼克號就這樣在茫然失措中昂首向冰山行進……
幸虧“大師”倒下了,不然后果也許會更慘烈。范總在“自辯書”中透露,“大師”本來是要規劃上馬20~50甚至100個眾包配送站的。
先算筆賬:假設每個配送站3個配送員,那么100個眾包配送站就是300人,按每人每月5000元的收入標準,配送站人工成本就是150萬;按3元/單的配送提成,日均單量必須保證近20000單才可能盈利,這可是200家優質餐廳一天單量的總和啊!
“大師之味”再牛,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垂直外賣品牌,沒有龐大的運營體系支撐,可能實現嗎?
欲速則不達。金屬材料尚有疲勞期,何況商業行為!發展過速、過熱,難免泥沙俱下,良莠不分。畢竟,林子大了,啥鳥都有。因圈地搶單不惜觸動行業、企業承受的底線,實在是傷筋動骨、得不償失啊!
2、外賣,你將如何“走心”?
從7月份的投訴舉報來看,2/3的問題集中于外賣餐食存在不干凈、不衛生、有異物等問題。對此,美團外賣首席食品安全官回應,如果消費者在餐食中發現異物,只要上傳照片即可獲得賠付。百度外賣食品安全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百度已推出先行賠付,并針對無證照問題設立有獎舉報。
“先行賠付”的確走心,但問題是也易助長部分惡意之舉,導致經營成本增大。怎么辦?筆者倒是有個構想。
既然目前包括消費者本人在內的相關方搜集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較弱,相當部分消費者沒有意識將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處理作為監管商家的一種手段,那么我們何不借用技術呢?
比如,由食藥監局或行業協會出臺規定,強制外賣餐盒像藥品那樣,在外包裝上設置電子監管碼。這樣一來,只要消費者拿出手機一掃,即可追溯、核實,讓問題餐食、黑心商家無處遁形。還用擔心商家不“走心”嗎?
事實上,自今年5月以來,北京市食藥監局已將全市獲批的餐飲單位許可數據推送給幾大平臺,并按日更新,以便平臺核驗資質。但這只是政府行為,幾大外賣巨頭,何不先行先試、快速領跑、早日走心呢?
比如,巨頭們仿照目前北京市食藥監局開發的全國食藥監系統的首個互聯網監測平臺,打造自己的危機處理中心或客情維護機構,聘請粉絲和內部員工如招商加盟部組成聯軍,利用技術手段對自己的加盟店的違法行為進行搜索監測,防患于未然。
至于如何搜索監測,方法有幾種:一是通過食品經營許可系統的比對,如果店鋪名稱不規范,就列入可疑名單;二是對店鋪地址進行比對,多個店鋪使用同一個地址,則可能存在無證或未在原址經營的問題;三是比對電話等聯系方式,未標明店鋪有效聯系信息的,或多店一號的,則可能存在一證多用。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與其被人曝光、示眾,自己忙不迭地四處滅火,不如自己先忍痛滅了自己,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啊!開好車的不一定是好人,叫“大師”的未必真是大師。筆者非常認同馮侖的那句話:掌門人要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算別人算不清的賬,做別人不屑于做的事兒。
馬云說:“明天很美好,今天很殘酷,后天更美好,但很多人看不到明天就死掉了。”外賣平臺要想看到更美好的明天,就要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
本文作者蔡運磊(微信:cyld603),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