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餐飲企業打出做副牌的招式?
安神 · 2016-08-04 11:33:59 來源:紅餐網
有人定義為品牌就是占有品類;有人定義產品是品牌的核心,品牌是產品的外衣。
特別最近,當強餐飲IP在餐飲行業一次又一次被引用時,就可以看出產品本身所具有的美麗,真正牛逼的產品自己會帶有的標簽:自帶影響力,自帶萬有引力。
一個極致成就不了一個品牌
一個好品牌的成功,并不是人們所說的一個極致,就讓一個產品賣破了天。大概會有很多人拿小米舉例子,雖然不是餐飲,但是它的成功,極致只是它的一部分而已。所以餐飲品牌它的成功是很多環節相輔相成的最終結果,也許還會有些運氣的成份。
很多餐飲企業打出做副牌的招式,當一個品牌做出調性一樣,品牌的標簽和消費者的標簽是一致的,這就會導致一個品牌調性拉兩個調性的產品行不通。讓蘋果去賣小米手機,讓麻辣燙走進咖啡館,這些都有待考量。
可在有的好產品有時候都無法擁有一個“名份”的時候,你還指望單靠著一個不著調的產品(你以為你的產品好,那是在意淫,口碑好才是真的好)會有席卷天下的時候?
為什么一個好的產品有那么大影響?我們從另外的角度分析一下。
刺激視覺,味覺,最貼近人的產品
所謂的連接,就是連接人與人,人與外界。
菜品作為一種藝術,是屬于入眼的東西,這種視覺享受無可比擬。大家天生就有審美的沖動,對于美的東西,甚至難以拒絕,還會給我們錯覺,這種錯覺稀松平常,就像看到穿西裝的,你會覺得他彬彬有禮的紳士等等。
菜品作為入口的東西,它刺激了人的味覺,用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刺激你的味覺神經,你的大腦里就會有味覺記憶。雖然不能跟抽大煙比,但是這種記憶連帶著視覺的沖擊印象,卻準備隨時隨地攻占你的理性消費。
從連接的角度來說,產品的自身屬性,連接了人的意識。做餐飲的,以后就不要再談論,產品味道到底重要不重要?做外賣的同理。如何作為一個餐飲人你還在談論你的產品該不該很好,那無疑產品是失敗的,您的品牌最終也一定是失敗的。
營銷只適合錦上添話,不適合雪中送炭
這種直接刺激的效果最明顯,而最后的結果就是傳播和分享。
雖然產品的自身屬性也決定了,有些適合剛需,有些適合小吃,有些適合零食等等,有些適合外賣,有些適合堂食,但不論哪一樣,都需要口碑的傳播,當然有些工具可以加速這個過程。
正因為有了這個過程,口碑可以被影響的觀念被傳播了出去。布置大量的迷霧試圖改變消費者的決策,一次可以,但是口碑的顯示可以騙人,但是消費者的眼睛和舌頭不能被欺騙。
雖然好產品自帶光芒,那么糟糕的產品更是傳播得更快,可以加速店面的死亡。所謂的營銷都是加速的輔助,可惜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營銷做的再好,總會有裸泳的那一刻。
什么才是好的產品?
一定要是地地道道的老手藝才是好產品嗎?
未必,工業化標準化的東西也不一定比老手藝差。很多人都有個誤解,把好產品當同于好味道,其實產品的概念也大于味道,包含了你給消費者提供的一整套的體驗,味道只是一部分,但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各個部分相輔相成才有了最終的好產品。
很多店面會有試營業,很多的道理在于產品需要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優化。而有些做互聯網或者營銷跨界做餐飲的,相對地走到了前面,搞粉絲群,搞試吃,無一例外都是為了打磨產品,然后讓好產品自己去口碑傳播。
現在很多餐飲企業,包括有些牛逼的外賣品牌去做副牌,主牌和副牌的名字為什么不一樣,主要是不同調性的品牌和產品無法產生匹配。讓狗不理去賣牛逼的餃子試試,可能的成功率很小,因為品牌調性和產品屬性不匹配。
本文作者安神(微信:752193267),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