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稱能壯陽,Blueglass被罰40萬
蒙嘉怡 · 2024-10-31 09:11:39 來源:壹覽商業
導讀:越是競爭激烈,越要少玩噱頭,專注產品。
Blueglass又被罰了。
近日,茶咖觀察獲悉,Blueglass酸奶品牌方北京悅活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被罰40萬。市場監督管理局判定,該公司發布的男友力酸奶廣告著重強調年齡劃分,并通過圖標、言語等進行男性性功能暗示,廣告內容低俗,擦邊色情,違背了公共秩序。
事情起源于今年5月Blueglass上線的兩款產品,其配料表里有瑪咖、肉蓯蓉、黃精、人參、鹿鞭等物質。同時,該新品在廣告中明顯標注“18禁”的符號。新品介紹中寫有“18周歲以下,我不賣;惡搞男友,我不賣;建議一天喝一杯,多了我不賣;60周歲以上,我不敢賣”“別說你不懂”等字樣。被消費者質疑有“擦邊”之嫌,還稱其為低俗的“壯陽瀉藥”。
上海市律師協會競爭與反壟斷專業委員會主任田小豐律師介紹,肉蓯蓉、黃精、人參等材料已被國家衛健委納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名錄,應該按照有關規定使用。此外,從廣告監管來看,通過暗示或者強調其可能涉及的保健功能,涉嫌違反廣告法對普通食品廣告的規定。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在體重管理、顏值管理、營養管理、大健康管理的加持之下,新生代消費者對于創新升級的部分產品缺乏防護力,購買決策更多以顏值、賣點為依據。企業拿產品功效做噱頭的概率較高,是否具備其宣傳的研發技術也值得商榷。
而這也不是Blueglass第一次因宣傳語使用不當被罰。2021年10月,Blueglass就因使用了“對抗炎癥”“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宣傳用語被罰。
Blueglass劍走偏鋒的營銷策略背后,離不開現制酸奶賽道的瘋狂競爭。數據顯示,2022年,現制酸奶賽道的市場規模約為74.4億。規模不大,入局選手不少,既有Blueglass、茉酸奶等成立最早的一批頭部品牌,又有近兩年剛創立的王子森林、gala yogurt加樂酸奶、K22酸奶草莓等新生力量。
今年以來,現制酸奶賽道走得更加艱難。茉酸奶、一只酸奶牛等行業頭部品牌,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規模縮減的危機。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茉酸奶門店數量凈減少220家,一只酸奶牛門店數量凈減少146家。
窄門參眼數據顯示,Blueglass現有199家門店,今年以來開出47家門店,平均每周新開1家門店。而茉酸奶今年以來開出90家門店、一只酸奶牛開出137家門店,相較之下,Blueglass明顯有些落后。
而Blueglass的客單價并不低,人均消費42.31元,在平價茶飲成為主流的情況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消費群體,和門店下沉的可能性。目前,Blueglass的門店主要覆蓋在一線、新一線城市這些消費力較強的地區,近七成門店選在了商場。
不過,在茶咖觀察看來,Blueglass當下的品牌力,還難以支持產品的高定價。
一方面,Blueglass既然在宣傳營銷上主打功效性成分,那產品關鍵數據更應該透明化。除了蛋白質含量、冷萃工藝之外,對于相應成分用于產品的依據也需要說服消費者。
另一方面,Blueglass的線下場景體驗以及對消費者觸點服務水平都還需提高。茶咖觀察曾探訪位于杭州的兩家Blueglass門店,門店空間并不足以支撐其做“第三空間”,對于一家飲品屆的“奢侈”品牌,還有很大優化空間。
現制飲品想走向高端,差異化營銷是有必要的。但營銷的核心,還是產品力。博眼球的標語和概念,最終只會反噬企業,打品牌的“臉”。
本文轉載自筷玩思維,作者:蒙嘉怡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