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管理系統更新,它會是餐飲O2O的轉機嗎?
汪章博 · 2015-12-11 10:07:39 來源:紅餐網
餐飲是互聯網O2O第一個進入的行業,也是現在競爭最激烈的。O2O的也是慢慢演變過來的,從點評到團購再到外賣最后就是餐飲系統管理這四大階段了。
點評
餐廳信息點評,是大眾點評揚帆起航的開始。海歸張濤2003在上海成立大眾點評,建立基于本地服務的餐廳點評服務平臺,大眾點評。大眾點評最開始針對的是本地商戶,而上海人是出了名的喜歡消費,熱愛美食,這些人自然地成為了大眾點評的第一批種子用戶。反映緩慢的點評,從推出會員卡開始,直到電子優惠券策略推行,才開始逐漸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實現盈利。后續2012年智能手機的大爆發,點評類餐飲平臺才真正實現盈利的猛增長。因為大眾點評是在幾乎沒有競爭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前期先后又獲得紅杉、谷歌的融資推動,發展一直還算順利,但是進入到移動互聯網后,行業競爭的激烈遠遠超出想象,慢節奏的點評類平臺開始舉步維艱。
團購
自創業者王興將美國的GroupO模式引進中國,成立了美團,從此中國的團購市場一夜百花齊放,整個餐飲市場全面迎接餐飲O2O洗禮,一度展開“千團大戰”,沉溺低價競爭不良競爭態勢。經過了2010年的興起、2011年的泡沫、2012年的理性后,2013年已基本穩定,美團網被認為是中國團購市場的最強“剩者”,中間雖有BAT等巨頭等投資的團購模塊,但成效和狼性的美團還是相差甚遠,連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已于2015年10月合并。2010年時團購市場備受投資商青睞,2011年團購市場持續火爆,到了2012年獲得融資的團購企業開始減少,到2014-2015團購融資逐漸受到冷遇,融資失利新聞不斷。伴隨融資冷遇,團購企業開始相愛取暖,團購依靠資本補貼教育商家進行網上營銷的時代也逐漸退溫。
外賣
前期的外賣O2O平臺創業都比較艱辛,在幾乎沒有融資支持的情況下,獨自與傳統電話訂餐習慣角逐。團購商家之前培養起來了一部分用戶的線上訂餐習慣,一定程度幫助扭轉了外賣傳統訂餐習慣。隨后2012年移動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外賣平臺逐漸轉向移動終端,用戶也順理成章的由PC轉向手機端。2013年后美團、淘點點等外賣模塊上線,使得外賣O2O開始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掀起一波投資熱。但對于餐飲商家,外賣平臺雖然為餐飲帶來一部分線上訂單,可是依然無法克服用餐高峰分流、無暇接單、配送滯后等問題。外賣平臺的負面新聞、物流短板、盈利空間有限等諸多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外賣平臺。
系統
餐飲商家經過點評的分享,團購的補貼教育,外賣的增單嘗試,已經嘗到餐飲O2O的甜頭,也逐漸認識到依靠平臺商家只能用優惠賺取流量,通過補貼獲得線上數據,最終重復營銷,用戶的粘度卻不在自己手中,真正的獲利還是依賴線下。傳統餐飲老板也意識到移動互聯給餐飲帶來的改變:消費場景的轉變,用戶習慣的升級,移動互聯餐飲必然化。餐飲商家必須建立的信息系統和客戶管理體系,形成自己的餐飲管理體系。
餐飲O2O的下個風口,是餐飲系統的更新。
鐘斌是成都零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他看來,O2O大潮中,最重要的是系統和數據的管理。對于大多數的餐飲商家而言,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必須打通線上、線下的數據資源。只有打通線上、線下用戶數據,餐飲商家才能有效分析用戶消費行為,為餐飲決策提供有力支撐。而升級POS系統、打通CRM系統,也是餐飲O2O必不可少的一環,是O2O的最大瓶頸,也是餐飲O2O的新機會。
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已經到了新階段,傳統行業已經由被動開始主動求變,會有越來越多餐飲企業主動的尋找各種互聯網解決方案,然而經歷了前期的洗禮,餐飲商戶會更理智的選擇抓住線上用戶的同時整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真正將餐飲O2O抓在自己手中。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入駐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QQ 384643049)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