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維度一
反常規模式--先廠后店 ?
王鹿鹿 · 2017-04-07 17:52:19 來源:紅餐網
餐飲行業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雖然中國市場那么大,大家關注的品牌卻是高度集中的。比如說到火鍋,你馬上想到海底撈或者巴奴。其實,就拿川式火鍋這個已然紅海的市場來說,還有很多企業的發展路徑是值得去觀察、思考的。那么,紅海市場里有沒有機會?怎樣通過差異化打造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久前,當鹿鹿再次去公司附近的某家川式火鍋就餐,發現其湯底、產品、體驗都可圈可點,便產生了興趣,以此為例,看看它是怎么做的。站在第三方角度上,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它做的好的,以及做的尚且不足之處。
案例品牌:錦匯.麻辣尚席
品類:川式火鍋;
創立時間:2012年,創立于西安;
現有門店數量:4家直營店+2家加盟店;
門店面積與類型:800平米以上,街店;
客單價:130-150;
旗下品牌:
產品品牌——麻辣尚席;
餐飲品牌——錦匯尚席、峨眉印象。
反常規模式--先廠后店 ?
我們知道很多餐廳品牌都是先做門店,隨著規模的發展進而向上游延伸。而很多川式火鍋店的底料要么購置現成的,要么找代工廠加工。其特別之處在于,它先于2006年在成都建立了中央工廠。對火鍋的核心產品--底料進行研制和生產,同時開發本地食材完善供應鏈。直到2012年,才在西安開出了第一家餐飲門店。
這種先深耕上游供應鏈的模式有兩個優勢:第一:可以提前測試市場并進行口味上的調整;第二:提前打造打造核心優勢,為以后擴張(直營或加盟)打下堅實的供應鏈基礎。但是能潛心數載“利其器”的餐飲人,需要一定的勇氣和堅持。
差異化戰略--從阻力小的地方去突破 ?
一個川式火鍋,為什么要去西安開店?鹿鹿的理解是:它離開競爭激烈的品類發源地,選擇阻力小、但市場需求存在的區域去發力。通過自身差異化戰術的打造,成為當地細分品類的執牛耳者。根據傳遞的信息,可以看出它以在重點城市直營連鎖、周邊縣市特許加盟的方式,區域輻射布局。深圳的門店是它走出西安的首家門店,深圳第二家店正在籌備中。這跟之前鹿鹿分享過的桂小廚,類似的一點是,將走出品牌勢能地后的第一站,放在深圳。
同時它也對自己旗下的兩個子品牌,進行了差異化的打造。根據其公眾號上的描述——“錦匯尚席風格:尊貴時尚、雍容大氣、幽靜雅致、獨具匠心。峨眉印象風格:清新小資、時尚簡約、青春文藝、引領潮流”。
個性化戰術--讓川式火鍋儒雅化 ?
有點特別的是,它在傳統的川式麻辣銅火鍋的基礎上,賦予其蜀雅文化。每一個品類品牌,要讓消費者更深的理解,朔源、提煉文化確實是件重要的事。我們看看他們做的幾點:
食之“質”:除了底料跟一次性用油之外,它將聚焦點放在了四川本地食材,特別是主打的幾款涮品,堅持本地采購+空運,蔬菜等本地采購;
雅之“器”:從桌椅到餐具到銅鍋,都是定制的。挑選的物件、器皿+經過設計的擺盤、布置,整體感覺往“雅”的方向在走;
境之“設”:整體的空間開闊,設計融入人文,沒有那種油污地面、空間狹小的感覺,甚至會讓人覺得這不是吃火鍋的地方。
以“人”為本 ?
鹿鹿餐后跟深圳店的前廳經理交流了一下,從企業歷史到產品結構、從人員配比、客單價到員工流失率,問而無不知,進一步了解中,也發現企業內部對運營、培訓機制也頗為重視。除了對細節的把控之外(比如桌間距比較大,讓人落座后很舒適)相比海底撈,感受到它家的服務專業、緊湊卻沒有壓迫感,當然,也未必每次都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畢竟連鎖餐飲最難把握的也是一個“人”字。
小總結: ?
上面探討的,歸根結底,回歸到我們討論過很多次的問題,如何賦予客戶更高的綜合體驗價值?產品沒有巴奴的極致,但是安全、放心有地方特色;服務沒有海底撈這么極致,但是也適度、輕松;環境沒有大妙這么極致,但是也不失大方;150元上下的客單價,賣的不僅是產品,而是要產生足以匹配價格的價值。
小思考: ?
這樣的品牌可以說在商業上也是小有成就,但是為什么沒有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對于這樣的品牌來說,有沒有什么問題?站在鹿鹿的角度,也可以拋出幾點思考。
1、 傳統企業不太清晰如何打造品牌 ?
從命名就可以看出,這家企業給旗下品牌起名的初衷。但是存在幾個問題:產品品牌與餐飲品牌“傻傻分不清楚”、品牌之間關系不清晰、品牌名稱不易于識別與傳播,再加上企業對于自己的描述、口號、產品打造……就像很多傳統餐企一身是寶,但是在今天卻總是施展不開,缺乏品牌思維與方法是比較普遍的。
2、 異地經營需不需要有改良性思考 ?
為什么中國地方餐飲(連鎖)很難走到全國都吃香?因為中國南北差異大,飲食口味、習慣差異大。了解后,發現它家由于其鍋底是標準化制作(適合西安消費者的重麻重辣),對于深圳消費市場或者說消費者的口味,還沒有適度改良,或者說給出更多的選擇,對于復購率也存在一定影響。
3、 多品牌運作的利與弊 ?
可以看到現在已經啟動了加盟模式,直營與加盟都在運轉,在主品牌尚未形成一定規模/勢能時,雙品牌運作成效相信還有待檢驗。可以看出,現有的錦匯.麻辣尚席基本都是街店,門店面積又都比較大、裝修成本不低,再加上全定制的做法,再加上食材、人工成本,壓力必然也不小。門店的位置與面積如何更好的決策?一個城市選址與門店數量的把控?如何進一步凸顯特色,成為消費者吃川式火鍋的心智選擇之一?餐飲連鎖之路上的挑戰不會減少,希望其能找準發展之路,越做越好。
當主流媒體都在關注“全國知名品牌”的時候,鹿鹿倒覺得,很多“默默無聲”的餐飲企業值得去關注、研究,因為中國有大量的中小型餐飲連鎖企業,他們已經度過生存關,但是如何發展?都是難題。而這些難題,不是去聽一場西貝的演講,或者說上一系列各大品牌的大課就能解決的。對于鹿鹿,可以以個人視野去關注這些中小型連鎖餐飲企業身上存在的問題,希望通過這種關注與思考,幫助到正在看文章的你。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王鹿鹿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