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文化往往毫無價值?企業文化變現四部曲
王冬明 · 2016-08-01 14:11:30 來源:紅餐網
文化注重傳承,但傳承要有價值。這種價值就是附加值,附加值的高低以市場為尺度,市場的消費者愿意花多少錢來買賬,這個才是個核心。
餐飲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往往毫無價值。
文化變現分為四個階段:
1、內部變現:文化成為薪資的一部分
2、外部變現:顧客愿意付出額外費用
3、社會變現:形成非餐飲的跨界售賣
4、歷史變現:成為無產品屬性的品牌
內部變現:
我們認為很多大品牌容易招到員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福利好、管理正規、開店快、晉升快、培訓到位、工資高。
其實這種觀點是錯的,以上這些優點都是他們文化格局達到一定品牌高度時,自然而然做到的,而不是做到以上這些才成為品牌的。
多以很多餐飲企業學習大企業去做燒錢工程,結果燒完也沒人買賬的原因,很多大品牌的品牌價值是工資的一部分,比如一個快餐廳去一些對口的餐飲學校對接,工資3000多,學生還是寥寥無幾,但一些出名的酒店,幾百就能有專業學生排隊來實習,這個就是品牌轉化為工資的一個案例。
原來我在百勝必勝客上班時(2003年),公司的人資部做管理層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講到,所有管理層現在離職出去,分分鐘就能找到工作,工資至少比這里高出50%,甚至一倍,但,這成為文化驕傲的一部分,并無人辭職。
外部變現:
顧客在購買企業菜品時,會考慮價值是否便宜,而不是價格是否便宜,如果你的價格讓你無法獲得利潤,說明企業的品牌價值過低,沒有附加值,所以價格就是價值了。
社會變現:
社會變現是一個跨界的附加值延伸,舉幾個例子:
波音造汽車,比奔馳貴,有人會買。
寶馬造自行車,比捷安特貴,有人賣。
LV賣冰淇淋,比哈根達斯貴,會有人買。
愛馬仕賣咖啡,比星巴克貴,會有人買。
這個就是品牌跨界的價值延伸,當一個品牌在行業內附加值達到一定程度,頭上就會出現一個非自己行業專有的屬性,比如品質、奢華、匠心、安全、商務等,這些跨界到其它行業一樣會被大家以標簽的形式認可。
吉利要是造了飛機,你敢坐嗎?
捷安特出汽車,你敢開嗎?
星巴克做奢侈品,你戴嗎?
LV做藥,你敢吃嗎?
歷史變現:
歷史變現需要品牌高價值百年以上,記住,是高價值連續持續百年以上,而不是開設100年,意大利很多單店小咖啡廳就有上百年的歷史,但誰知道呢。
品牌文化從內部向外滲透,從行業向社會滲透,從現在向未來滲透。
10條文化建議:
1、價值高于價格,價格高于成本。
2、企業價值要從自身變現開始。
3、文化一條就夠,越多越完蛋。
4、文化要變現,不要天天供著、喊著、看著。
5、文化要體現出來,去除文字化、口號化。
6、文化員工不買賬,顧客更不會鳥你。
7、顧客不為你的品牌附加值多花錢,說明你的文化毫無價值。
8、品牌宣傳不要出現文化口號。
9、品牌宣傳要給自己貼標簽,而標簽串聯后就是你的文化口號。
10、切記沒有品牌影響力的文化不要喊出來,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是扯閑篇,這個大多數人中的大多數都是你的員工。
本文作者王冬明(微信:think_vip),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