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明 ·
2016-07-28 15:30:24
來源:紅餐網
故事二:懶馬效應的秘密?
兩馬各拉一貨車。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貨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后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干嘛養兩匹?最后懶馬被宰掉吃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扒開第一層:表面的故事道理
這個故事表面說的是一個團隊里不努力偷懶的員工,開始因為偷懶,反倒工作越來越少,最后因為工作少到一個程度時,失去了價值,而徹底被踢出了團隊的理論。
扒開第二層:懶馬是管理者培養出來的
當一個管理者利用多能多勞的衡量方式來解決問題,勢必會助長不正之風的升級,從而給了那些能力強員工帶來更多工作壓力。 ?
扒開第三層:惡有惡報及善有惡報的結果
因為懶惰到一定程度,所以,懶馬成為了犧牲者,但勤勞的馬就應該開心嗎,勤勞換來的只是雙倍的工作,很多企業都面臨機構臃腫,閑的閑死,累的類似的局面,而管理者做的最多的就是老好人。
扒開第四層:經濟管理學中的謬論
這個看似很合乎情理的邏輯理論, 在現實工作中存在極大的漏洞,這個確實來源于生活,但遠遠高于生活,算是一碗家樂牌雞湯吧,無非就是告訴辛勤的員工,你們要努力工作,壞員工會惡有惡報的,企業的責任非底交給老天爺來干。
問題一:
在現實工作中,懶馬是不會被發現的,懶馬會以很多方式成為勤勞的馬兒。我們看到,故事中懶馬只是少拉了貨物,但依然在拉貨,也許貨物體積不變,但其實拉的是棉花,而勤勞的馬拉的石塊呢,懶馬之所以懶,是因為它比勤勞的馬更聰明,更知道如何偽裝成勤勞的馬,這是企業管理者經常搞不懂是非的主要原因。因為懶馬攻于心計,而勤馬攻于工作,所以,企業中,勤馬經常會落下懶馬名聲,被踢的結局,傷身、傷心、傷神。
問題二:
勤勞的馬不會等到懶馬被踢出局那天的,因為當懶馬干一半工作的時候,勤勞的馬干了1.5倍的工作,不是被累死了,就是被累跑了,懶馬只會成為勝利者。很多企業在多年經營之后,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就是因為團隊干活的越來越少,都在做勤馬工程,而真正干活的基本不是自殺就是被殺的結局。
問題三:
懶馬即使被識破,也很難出局,在很多老企業里最常見,勤勞的馬在多干活的時候,主人不會殺掉懶馬,因為當勤勞的馬累死或累跑的時候,有匹懶馬總比沒馬可用要好。所以,很多老企業,養了無數后備懶馬,來隨時補上一批批死掉勤勞馬的空缺,但其實企業主最多求得一個心理安慰而已,最后反而部分懶馬以忠誠老員工的角色平步青云的局面,正如:“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問題四:
當懶馬偷懶,勤勞馬累個半死的時候,懶馬被殺對于勤勞馬來說毛用沒有,因為勤勞馬恨的不是懶馬而是主人。所以,就算懶馬死了,勤勞的馬也不會留下干活的,企業中就是這樣,員工在工作中,公平感往往比獎勵更為重要。
本文作者王冬明(微信:think_vip),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