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冷飲稱王?!多地“冷外賣”出現1000+暴漲!
外賣頭條 · 2019-08-01 09:36:22 來源:紅餐網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后。”
白蒸夜煮成為今年夏季標配的同時,在外賣餐飲上,直接讓商家訂單暴漲20%!
在冷飲外賣中,出現了暴漲1000+的業績,把原本快要關門的店救活了!
據多位商家反映:線上外賣迎來好時機。
外賣君發現,不僅是線上店鋪單量進入漲幅期,就連樓下便利店的冷飲訂單也實現了“大躍進”。
夏天高溫,單量暴漲,遵循了什么邏輯?
1?天氣太熱,冷外賣訂單暴漲!
近日,騎手李師傅告訴外賣君,7月以來,接單量迎來了大高峰。涼皮、冷面、飲品等夏季解暑降溫的訂單明顯增多,接單量甚至比冬天翻了兩翻。
從一些數據中,我們也可得知,隨著各地38°C高溫來襲,不少商家開始推出夏季特有菜單,增加“冰凍飲料”。
上周,杭州城市夏季外賣數據出爐,餓了么數據顯示,進入7月以來,杭州整體交易額環比增長15%,新增10萬會員用戶。
水果、冷飲冰品訂單量分別猛增61%和57%。“冷外賣”高客單趨勢明顯,杭州新加坡科技園客單價排名第一,達到77.6元。
廈門緊隨其后,餓了么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月,廈門地區的冷飲外賣訂單環比增長20%,同比去年增長2倍。
廈門外賣冷飲的需求場景相當多元,工業產業園區、商圈和住宅區等場所訂單量較多。
冷外賣本是夏季餐飲行業中銷量最高的業態,但地域競爭、同行競爭,但有效抓緊消費者,仍是品牌方獨有的“秘訣”!
2?冷外賣訂單打破商圈競爭,成為一方 “霸主”?
飲品類是夏天較旺的產品,很多商家包括非飲品類商家都會注重“冷”的作用。
定位杭州,以“飲品”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外賣君發現,除了1點點、COCO都可等品牌類商家單平臺月銷實現月銷2000+,其他店鋪的月銷量并不算大。有新店甚至只有38單。
現實與數據之間好像出現了某些差錯。那么冷飲品的外賣訂單,究竟是怎么突破環比增長量?
01 品類豐富,競爭激烈,飲品外賣“兩極分化” ?
南陽一家甜甜飲品店商家表示,“每年3、4月份外賣單量相對低,不是品牌店的話,月銷一般只有500單,品牌店能達到1000單,但到了夏季,品牌店的爆單量呈倍數增長。”
“但看重季節優勢,今夏,同商圈已經多開了5家飲品店。”
新店的選址位置非常好,商場超市入口,緊鄰社區,兼顧寫字樓,流量分布比較均勻,客流集中。“往往這樣的店,干幾個月就走。租金貴,一入秋,紅利不再。”
夏季高溫加上線上外賣的便利,消費者線上點單機率大于線下。小飲品店更往往專注線下,線上店鋪裝修、菜單都不合格,運營人員匱乏。
“相對于品牌飲品店,專業的圖片和產品包裝體驗,才能涉獵到更多的用戶。”
競爭差距明顯,飲品行業出現兩極分化。 ?
小飲品店競價預算小,難以在平臺上形成流量排名。此外,產品口味,后期研發功力不強,影響消費者適應程度。這就導致了既有月銷高至3000單,也有低至300單的現象。
02 比服務,拼品質,飲品“搶食”市場 ?
打造線上特色產品,才能形成品牌標識,于線上運營規則相適應:特色產品成為熱銷產品,無論是搜索還是曝光,都能產生有利影響!
以COCO都可為例,主打“鮮百香雙響炮”(以下簡稱 雙響炮),單品月銷達1000+,定價15元起,排除20元起送價,單品月銷售額可達15000元,成為毫無疑問的爆品制造。
從消費端,在消費者搜索該品牌時,“雙響炮”3個字的概率又有多大?
爆款產品的銷量一但足夠集中,提高店鋪曝光量自然不是問題。
需要直面的是,在飲品市場競爭中,產品的唯一性,已經無法實現“一條腿走路”。運營加上服務,才能真正拉攏客群,形成下單消費。
鄭州市場的蜜雪冰城,作為行業資深品牌,一直在運營服務上下足了功夫。
外賣君觀察其線上店鋪:幾乎每家店,每條評價背后,都有客服進行5行字數以上的回復。
其中,在月銷過萬的國貿店,熱銷品——冰鮮檸檬水和滿杯百香果均實現月銷4000+杯以上,龐大的體量“搶食”巨大的市場。
此外,蜜雪冰城菜單欄里還增加小零食系列,售賣小面包、辣條、魔芋爽等小吃,價格較低,還可幫助消費者湊單,增加購買動力。
結語: ?
就在前兩天,外賣君看到一則新聞:由于天氣炎熱,配送延遲的外賣小哥與要求退款的顧客之間發生摩擦,后叫來警察調解,二人才得以握手言和。
三伏天,高溫橙色預警不斷,不少等待接餐的消費者、取餐配送的騎手容易出現急躁心情,易發生各種沖突。
同時也說明,冷外賣單量上漲,消費者對市場存在巨大需求。
從商家角度來說,隨著季節變換,外賣品類受氣溫影響,一方面,訂單暴漲的背后,形成新的市場特色。
另一方面,抓住主流,更應梳理完善的運營模式和體系,不斷修繕運營實力。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