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華為后,他們靠什么在外賣界闖出一片天?
一鍋 · 2017-09-30 14:20:21 來源:紅餐網
最近看到一組數據,8個牛逼的老板里面有6個都是IT男,并且他們都有“華為精神”。先是震驚,后又疑問,現在餐飲人里“華為系”比例這么大了嗎?
有關機構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華為的工號已經突破32萬,但是在職員工只有16萬左右,這就意味著華為迄今至少有16萬離職員工。而在華為系這樣的”隱形大軍“面前,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從事IT等互聯網行業,也有另外一部分人選擇從是餐飲行業。
在細分品類里殺出一篇天地的海盜蝦飯劉慶剛有著華為身份;在龍蝦圈里打造出一個網紅品牌的松哥油燜大蝦曾經也是華為人;通過手工現炒占據外賣商圈榜單第一的義泰昌創始人柳正天是華為出生;三次創業失敗如今轉戰花甲獲得重生的百鮮花甲李彥焌也曾經歷華為生涯,以及樂凱撒陳寧等。
海盜蝦飯 ?? ? ? ? ?
姓名:劉慶剛
品牌:海盜蝦飯
前職位:前華為產品經理
理念:“品牌” 是快餐的未來競爭核心
在創立海盜蝦飯之前,劉慶剛是前華為產品經理,在華為的時候做過技術和銷售。2015年,劉慶剛辭職創業,當他看到年底餐飲報告指出餐飲O2O對于傳統行業的滲透還不足5%,這意味著傳統行業的機會非常大。
同時基于當時團隊的互聯網基因,考慮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能夠提升成功的概率。于是,海盜蝦飯孕育而生。
最開始的時候,海盜蝦飯以一碗龍蝦飯切入市場,2016年,海盜蝦飯就開出7家直營店。劉慶剛在華為10余年,見證了華為的轉型,也見證了小米的崛起。這些互聯網的經歷,影響著劉慶剛對于海盜蝦飯的經營思想和商業實踐。
在劉慶剛看來,“品牌” 是快餐的未來競爭核心,真正的品牌優勢在于企業有能力在面對用戶需求轉變的同時,不斷更新迭代產品,延長品牌生命力。而打造和維護品牌,核心其實是供應鏈管理、企業管理等內功問題。
如今,海盜蝦飯平均每天賣出3500到4000份龍蝦飯,每天近7萬元的堂食營業額。這一切都在證明著,當互聯網基因遇上了傳統的餐飲,一樣可以迸發出絢爛的火花。
松哥油燜大蝦
姓名:徐松
品牌:松哥油燜大蝦
前職位:華為供應鏈工程師
理念:專注將油燜大蝦做到極致
徐松在經營“松哥”之前是一名華為供應鏈工程師。直到2011年,徐松從華為離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徐松的餐飲跨界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2011年,徐松開了一家烤魚店,最終因為虧損而關閉。在失敗之后,經過對先前經歷的思考和對市場的分析,徐松洞察到深圳小龍蝦市場的火爆,2015年,松哥油燜大蝦亮相深圳。
為了把小龍蝦的口味做到極致,徐松七到武漢,請回一位專注于油燜大蝦的“泰斗級”大廚;同時,徐松歷時三個月走遍全國各省尋找最好的蝦源;在華為的工作經歷也讓徐松在實現餐飲標準化的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從蝦源到上餐桌,這一系列的流程,徐松全部將它流程化、標準化。
在產品之外,徐松建立起立體化的營銷體系。除了店面惡搞標語之外還建立了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在這過程中,“松哥”逐漸走紅。如今,松哥外賣市場占居整體業務的四分之一,在單均價300元的情況下,日均超過200單,“松哥”的銷量傳奇還在繼續。
如今,在小龍蝦火爆的時代,“松哥”一如既往的修煉內功,發揚著華為男的專注精神,持續打造著松哥油燜大蝦的品牌影響力。
義泰昌 ?? ? ??
姓名:柳正天
品牌:義泰昌
前職位:華為產品研發
理念:分攤后端重模式產品就必須多
在創立義泰昌之前,柳正天也就職于華為,先后從事了4年產品研發工作和4年海外銷售工作,后來柳正天跳出華為開始創業。
在華為工作的時候經常加班,外賣盒飯成了“家常便飯”,想吃到一口熱乎乎的現炒盒飯幾乎不可能。恰逢2011年互聯網O2O興起,柳正天正式進入餐飲行業,創立了義泰昌。
為了讓所有人能夠吃到一份有鍋氣的外賣,義泰昌堅持快餐現炒;同時為了保證速度,柳正天運用華為“切割問題、優化局部、提升整體”的思維方式,將業務切割為接單、炒制、配送等幾大環節,通過優化局部,提高整體的業績。
由于堅持現炒,義泰昌的外賣模式偏重。但是在柳正天看來,產品要好必須滿足“豐富、快捷、好吃、穩定,實惠”五要素,如果只做好其中一個很簡單,都做好就必須采取“重模式”,包括物流系統、信息化系統、財務系統等等。而要把后端攤薄的話,產品的種類就必須豐富。
“如同優衣庫,銷售男女老幼童裝,眼鏡鞋子襪子雨傘包包等等,如果不賣這些的話,后端的成本根本就攤不薄。”
如今,在深圳地區,義泰昌外賣營業額在三大平臺都能排進深圳前三甲,單店外賣營業額幾乎在每個商圈都可以排在第一名。
川記百鮮花甲 ?? ? ??
姓名:李彥焌
品牌:川記百鮮花甲
前職位:華為供技術工程部主管
理念:沒必要割肉沖銷量,做第二也能掙錢
相對于其他的品牌,川記百鮮花甲李彥焌的一路可以說是荊棘叢生。
2013年,作為華為最年輕的技術工程部主管,李彥焌選擇離開華為,就像脫韁的野馬,信心滿滿地下海經商,陸續做了電子貿易、KTV、燒烤等行業,然而由于對市場的不熟悉、對行情的不接受等等原因,三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
被城管到處追,在校園翻墻送外賣腳崴,放棄高薪工作跨行做餐飲被親人拋棄、被朋友誤解、抵押掉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戒指,以及貸款下不來等等。這是李彥焌艱難的一路。
但是李彥焌并沒有放棄。走過荊棘,李彥焌回到了最平凡的地方選擇了市井小吃花甲。也正是這一次的不放棄,李彥焌迎來了重生。
為了解決花甲含沙的問題,技術出身的李彥焌,決定與供應商合作,通過對花甲的吐沙環境不斷進行改進,包括溫度、濕度、過橋等方式,研發出花甲的過水吐沙、水沙分離技術,規避花甲吐沙不徹底的問題。
在華為的經歷讓李彥焌意識到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掙錢,為了掌握核心,李彥焌分別從周黑鴨、絕味鴨脖、李錦記等知名品牌處購進調料包,與海底撈研發團隊經過數月的研究改進,終于按比例調制出獨家研發的醬料。
如今的百鮮花甲,去年3月試營業至今,僅花了18個月,就從一家5平米的街邊店,發展到如今擁有40家門店的連鎖企業,外賣一年翻了10番。
經歷過這艱難的一路,李彥焌始終認為自己只希望做行業的老二,“沒必要割肉爭銷量,能掙錢才是硬道理。”
餐飲是一個“貌似”低門檻的行業,當很多人進來之后才發現,這一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有些人足夠幸運,但也有些人“九死一生”......
放棄原本的一切,選擇從0開始,這本來就是需要勇氣和堅持。外行人看餐飲人風光無限,在餐飲人看來,中間血淚也只有自己能體會,無論是華為系,還是騰訊、阿里系,都希望在外賣領域能順風、順水! ?
今夜,別研究外賣了,開一瓶酒,第一杯敬曾經是個華為人;第二杯敬自己是一個餐飲人;這第三杯,敬自己如今是個外賣人。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外賣頭條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